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碎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碎片
Remove ads

碎片(英語:splinter,又稱sliver)是指從較大的物體中斷裂出的一小塊碎屑,或是穿入人體或被故意注入人體的異物。這種異物必須嵌入組織中,才可稱為碎片。碎片可能因撕裂皮膚肌肉造成初期疼痛,或者由於異物上攜帶的細菌引起感染[1]

快速預覽 碎片, 異名 ...

碎片主要由木頭構成,但也有許多其他類型,例如常見的還有頭髮玻璃塑膠金屬以及某些動物[2]

如同所有破壞皮膚的創傷一樣,碎片可能導致感染,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如果碎片在體內停留超過2至3天,或傷口即使取出碎片後仍出現發炎壓痛等跡象,應及時就醫。

Remove ads

碎片的形成

通常,當尖銳異物首次刺入人體時,會引起初步疼痛。異物穿透皮膚表層,進入皮下組織,甚至可能進一步深入,穿透皮下層,嵌入肌肉組織,甚至達到骨骼。一些碎片會留在原處,而大多數(例如頭髮碎片)會在體內遷移,對周圍組織造成進一步損害。

類型

Thumb
海膽可能造成刺傷

根據美國家庭醫師學會的說法,人類最常接觸的異物主要分為兩類:生物性碎片和非生物性碎片。[3]

在生物性分類中,常見碎片包括骨頭、魚骨牙齒頭髮木材。而在非生物性分類中,常見的碎片包括玻璃金屬魚鉤鉛筆石墨以及塑膠

少數情況下,人們可能因更罕見的來源而遭受碎片感染。例如,常見的異物還有海膽昆蟲刺傷魟魚的毒刺,甚至手榴彈破片等。

某些類型碎片的具體細節

  • 木材:此類碎片來源於木材或其他植物性材料。木刺必須從傷口中取出,因為它們容易引起炎症和感染的風險。較大或較深的木刺可能難以取出,或異物定位困難。
  • 魚鉤:魚鉤嵌入皮膚中往往更為棘手,因為大多數魚鉤末端都帶有倒刺,這些倒刺設計上就是為了防止脫落。若不謹慎處理,不僅皮膚,連肌肉也可能遭受撕裂。魚鉤導致的最常見傷害部位包括手部、面部、頭皮、足部和眼睛。
  • 玻璃:有研究發現,相比其他類型的碎片,玻璃碎片嵌入皮膚後更容易引發明顯的不適感。儘管玻璃通常可以通過X光攝影檢測到,並具有射線不透明性,但對於小於2毫米的玻璃碎片,X光的檢測能力有限。大多數玻璃碎片屬於惰性,一般不會遷移到身體其他部位。[4]
  • 其他:鉛筆芯和其他石墨類異物如果嵌入皮膚表層而未及時取出,可能導致永久性色素沉著(類似紋身)。金屬類異物從氣槍彈丸到手榴彈碎片不等。若創傷深度較淺,小型異物通常可以較容易取出;但若異物深入皮下組織且無活性,可能會長期留在體內。大型異物若仍停留在表層,可較為容易取出;但若深入肌肉或接近重要器官,則應避免擅自處理,需立即就醫。
  • 頭髮:較短而堅硬的頭髮(如修剪後的鬍鬚寵物毛髮)可刺入手或腳的皮膚下,形成「頭髮碎片」(cutaneous pili migrans)。這種情況常見於美髮師寵物美容師。其與倒毛不同,倒毛仍連接於毛囊,並向皮下生長或無法穿出皮膚表層。而頭髮碎片所嵌入的毛髮,可能並非本人毛髮,可能來源於他人或動物。[5]

檢測

Thumb
皮膚解剖結構 – NCI 視覺圖

碎片通常首先由本人察覺。以下是識別體內碎片可能存在的若干跡象:

隱性異物的徵象

  • 穿透傷
  • 新傷口中帶血的傷道
  • 深部按壓時出現銳痛
  • 表皮下變色
  • 運動時誘發疼痛的傷口
  • 無法癒合的傷口
  • 膿腫(細菌培養無菌)
  • 與腫塊相關的疼痛
  • 表皮下的腫塊
  • 慢性化膿性引流傷口
  • 囊腫
  • 肉芽腫形成
  • 無菌單關節關節炎
  • 骨膜反應
  • 骨髓炎
  • 骨偽腫瘤
  • 延遲性肌腱神經損傷

成像檢測

Thumb
指部皮下碎片(4×1毫米)的超聲成像,帶有傾斜影像

當手動檢測和定位失敗時,以下是醫學上用於檢測碎片的主要醫學成像方法:

  • 普通X光攝影:適用於定位骨骼魚刺、玻璃、石子、金屬、、鉛筆石墨、部分塑膠牙齒及部分木材(如荊棘、仙人掌刺)
  • 醫學超聲檢查:適用於檢測玻璃、金屬、鉛筆石墨、部分塑膠、石頭以及某些木材碎片[6]

位於遠離骨頭的小型木刺(1–4毫米)最適合使用超音波檢測;而對於靠近骨骼的碎片,則CT掃描核磁共振成像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7]

處理

小型碎片通常可以在家中通過鑷子、針或其他消毒工具小心地移除。建議在良好照明條件下操作,並使用酒精碘酒消毒工具及傷口。移除後,應清洗傷口並敷以乾淨繃帶。

對於較深或不易取出的碎片,應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避免碎片斷裂留在體內。醫生可能會使用局部麻醉、影像輔助(如超音波X光)進行定位和移除。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外科小手術。

移除

有多種醫學技術可以安全移除碎片。[8] 常見的方法包括橢圓切除法(Elliptical Technique)和拉線法(String Technique)。[9]

在橢圓切除法中,醫生會沿碎片周圍切一個橢圓形切口,並在該區域切除一個倒錐形的肉塊,將含有碎片的組織一併取出。拉線法則主要用於移除魚鉤:方法是將一根繩子環繞魚鉤基部,同時將魚鉤輕輕推進皮膚,使倒刺離開肌肉組織,在拉動繩子的同時取出魚鉤,避免鉤住更多組織。[9][10]

由於碎片穿透了人體的物理屏障,容易引起感染[11] 碎片所造成的開放性傷口為細菌進入體內提供了通道,因此強烈建議在感染發生前及時移除碎片。

感染

感染通常與異物在人體中停留的時間長短有關。若異物含有毒素、傷口較深、帶有泥土或由咬傷引起,感染可能更快發生。據美國家庭醫師學會(AAFP)指出,年長者、糖尿病患者、傷口較大或不規則者,感染風險更高。預防感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儘快徹底移除異物。

儘管感染是碎片最常見的併發症,發生率約為1.1%至12%,但醫學界普遍認為,對於非咬傷造成的異物傷,常規使用抗生素並非必要。[12] 儘管較為罕見,異物引發的傷口感染仍有可能導致破傷風

例如1993年俄亥俄州的一例案例:一名80歲婦女因吞咽困難及下頜僵硬前往急診。初步檢查後發現其下巴處有一根木刺已嵌入約一周,區域發紅並伴有化膿性引流。她被確診為破傷風,隨後住院治療,並接受了3,000單位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破傷風類毒素以及克林黴素靜脈注射。儘管進行機械輔助呼吸等積極治療,該患者仍於15天後死於感染引發的併發症。調查發現她既往未接受過破傷風疫苗注射,儘管曾因其他創傷接受過醫療護理。[13]

由於大多數碎片是由有機物構成,其感染風險通常高於其他類型的穿刺物。有機碎片常攜帶多種細菌,可能引起如破傷風等嚴重感染。人體對有機異物的清除能力較差,這也是其風險較高的原因之一。[14]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