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社會主義競賽
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社会现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社會主義競賽起源於蘇聯,是在勞動群眾發揮最大的積極性的基礎上,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改進生產的方法[1],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特有產物。與資產階級社會的競爭有著本質區別。
理論基礎
19世紀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在批評資本主義社會醜惡現象的同時,希望建立一種以「法朗斯泰爾」為基層組織的社會主義社會。人們將在這裡開展廣泛的競賽,增加各種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從而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3]。
恩格斯認為,隨著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退出歷史舞台,競爭也將「歸結」為競賽。他認為:競爭的實質就是消費力對生產力的關係。在一個和人類本性相稱的社會制度下,除此之外,就不會有另外的競爭。」[3]
起源
1917年,無產階級通過十月革命,建立了布爾什維克領導的人民政府。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俄國穩固地過渡到社會主義[4],蘇維埃政府號召廣大群眾投入到新國家建設中去。1919年4月12日星期六,莫斯科-喀山鐵路分局的15名工人在下班後義務加班,搶修了3台損壞的機車。隨後,該鐵路局的職工們響應俄共(布)的號召,在星期六從事義務勞動。這一活動得到了全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920年5月1日星期六,全俄舉行了星期六義務勞動,列寧也參加了克里姆林宮區域內的清掃工作[5]。1926年9月,列寧格勒紅色三角工廠首先發起了突擊手運動,組織了全蘇第一個青年突擊隊。到1929年為止,全國青年突擊手已經達到了150萬人[6]。
社會主義不僅不窒息競賽,反而破天荒第一次造成一種條件,可能真正廣泛地、真正群眾性地運用競賽,把真正大多數的勞動者吸引到這種使他們能一顯身手,能發揮自己能力,能發掘自己才能的工作場所。而才能在民眾中是取之不盡的泉源。可是資本主義卻把這才能成千成萬以至千百萬地壓抑、蹂躪和扼殺了。
「
」
——列寧,《怎樣組織競賽》。
1918年,列寧寫了《怎樣組織競賽》一文。這篇文章於1929年1月20日(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二年)在《真理報》上首次發表[7]。列寧在這篇文章中,向已經奪得了政權的俄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提出指示:「現在當社會主義政府執政時,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組織比賽」。它得到了蘇聯工人階級的熱烈響應。同年2月,頓巴斯的礦工們發起了競賽活動。
1929年3月15日,《真理報》又刊載了一篇題為《關於紅色維堡工廠施行社會主義競賽的合同協議》的文章。這是蘇聯的第一份自願勞動競賽合同。標誌著社會主義競賽的誕生。競賽的主要發起者是列寧格勒紅色維堡工廠職工米哈伊爾·普丁[8][9]。
1930年6月,聯共(布)十六大以列寧在《怎樣組織競賽》的論點出發,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專門關於組織競賽的《告工人和勞動人民書》[10]。
Remove ads
方法

各國情況

社會主義競賽(俄語: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ое соревнование)起源於蘇聯,在1930年代的斯達漢諾夫運動中達到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社會主義競賽已成為全國規模的運動。全蘇已有90%以上的工人參加了這個競賽。競賽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工人、工程師、設計師之間的競賽,也有工作組、工作間和工廠之間的競賽。戰後競賽的另一特色,是科學機關與工業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繫。這種聯繫不僅使勞動因科學而更加豐富,而且也使科學因得到先進工人的經驗而日益完善[11]。
1945年至1946年,波蘭共和國的先進工人開始了勞動競賽。他們以蘇聯勞動階級為榜樣,廣泛投入生產運動。到1947年,波蘭工人黨員,老礦工普斯特羅夫斯基在國內首先完成生產定額260%,並且向其他礦工發出挑戰。人們稱他為「波蘭的斯達漢諾夫」[12]。
越南政府依照蘇聯的社會主義競賽經驗,於1947年10月發動了一次「愛國主義競賽」運動。胡志明規定,這一運動的任務是加緊生產,提高產品的品質和數量;目標是消滅飢餓與愚昧,把法國侵略者驅逐出去;方法是「勤,儉,廉,誠」。這個口號獲得了軍隊、行政機構、工廠及全體人民的熱烈響應。但是由於戰爭而產生的物資與交通工具的缺乏,以及缺少一個統籌兼顧的計劃等原因,該運動產生了許多錯誤。譬如不必要的浪費力量,形式主義的傾向,追求紀錄,沒有利用別人的經驗等[14]。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