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舟二十一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神舟二十一号
Remove ads

神舟二十一號(簡稱神二十一)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二十一次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十六次載人飛行任務,太空人乘組由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於2025年10月31日23時44分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任務持續約6個月,預計於2026年上半年返回地球。由於神舟二十號任務的調整,乘組將使用神舟二十二號飛船返回地面。神舟二十一號飛船也是神舟十六號同一批次6艘飛船中的最後一艘。

快速預覽 任務類型, 營運方 ...
快速預覽 任務類型, 營運方 ...
Remove ads

任務亮點

組織體系改革

神舟二十一號飛船發射任務組織實施工作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總指揮部-任務指揮所-場區指揮部」三級組織指揮體系中的任務總指揮部改為由任務指揮所具體負責,並將在此後的任務延用。該優化調整舉措是基於當前載人太空飛行工程發展建設需要以及太空站應用與發展階段任務特點做出的,旨在進一步提高組織管理效率,推動任務指揮鏈條扁平化、高效化。[2]太空人出征儀式時出席的首長也由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改為任務指揮所指揮長。

交會對接優化

發射神舟二十一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遙二十一)有16項技術改進,最重要的一項是全面升級光學導航系統(使用產品化雙十表光學慣組),慣性測量組合的冗餘度全面提升,顯著提高火箭飛行可靠性。[3]

神舟二十一號飛船採用3.5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與中國空間站交會對接,耗時較以往與其對接的神舟飛船縮短了3個小時,創造神舟飛船與太空站交會對接的最快紀錄。這得益於上述的火箭技術改進,讓遙二十一箭能夠通過更精確的發射和入軌控制,使飛船進入一條初始相位差更小的軌道,繞飛更少的圈數即可完成交會對接。此外還縮短了近程導引段的初始距離,並對遠程導引的末段和近程導引的初段進行了統一優化。亦有參考天舟七號驗證的3小時方案經驗。[4]

上行酬載

空間應用系統貨物方面,神舟二十一號任務攜帶6項科學實驗至中國空間站,上行樣品及裝置總重量63.2公斤。這6項試驗包括由載荷專家張洪章主持的「面向空間應用的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光學原位研究」,為後續太空任務中鋰離子電池研製和高可靠應用提供重要理論支撐[5];3項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包括「空間動物品系篩選與飼養關鍵技術驗證」、「空間環境下遺傳密碼起源與手性的關係」等,涉及小鼠、向日葵、地黃等試驗生物;2項流體科學領域研究,包括「微重力環境下活性膠體的結構與動力學研究」等。[6]

「空間動物品系篩選與飼養關鍵技術驗證」實驗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負責,首次將哺乳動物小鼠送入中國空間站,旨在建立空間小型哺乳動物飼養和研究技術體系。兩雄兩雌4隻無特定病原體級C57BL/6實驗小鼠進入太空後,按雌雄配對方式,飼養在此前由天舟九號上行的動物培養裝置,有機會進行繁殖,最終隨神舟二十號太空人返回地面。[7][8][9][10]

此外,神舟二十一號為太空站送去了一台熱風烘烤機,能對新鮮蔬菜、堅果、蛋糕、肉類等食材進行在軌烹飪、烘焙加工。[11]為此,太空人科研中心需要克服油煙催化問題以及安全問題、熱度均勻與固定的解決方案等,並設計菜譜進行有關研究,於是在11月初,與神二十人員一起進行了兩項無重力試驗,分別是烤雞翅與煎牛排,據太空人的報告,第一代太空烘烤機運作良好,而按攝氏180度加熱28分鐘的默認條件操作也取得初步成功,這次實驗成果是「很好吃」,這亦是人類首次實現了食材在軌起到理化反應(產生焦香味)[12]

Remove ads

返回飛船調整

由於神舟二十號的返回飛船調整為使用神舟二十一號飛船,神舟二十一號任務的返回飛船,如有需要將使用神舟二十二號飛船,這也使得神舟二十一號飛船僅在軌使用15天,成為太空站階段在軌時間最短的一艘神舟飛船。而神舟二十二號飛船則是新一批次神舟飛船中的第一艘。

任務時間軸

  • 2024年10月29日至11月30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開展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設計方案徵集活動。[13]
  • 2024年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號處於即將出廠狀態[14],配套的長二F遙二十一火箭開始總裝。[15]
  • 2025年1月15日,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順利完成測試,進入出廠準備階段。[15]
  • 2025年1月20日,根據央視報道,第四批太空人可能執行神舟二十一號任務。[16]
  • 2025年2月,神舟二十一號太空人乘組完成選定,正在開展相關訓練。[17]
  • 2025年3月18日,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完成裝車出廠,運往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5]
  • 2025年4月24日,長征二號F遙二十火箭發射,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火箭完成準備工作,進入應急救援值班狀態;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完成準備,具備快速發射和應急救援能力。
  • 2025年10月24日上午,神舟二十一號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火箭組合體由垂直總裝廠房轉運至921發射工位。
  • 2025年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宣布發射時間為10月31日23時44分,太空人乘組由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18][19]
  • 2025年10月31日23時44分46.441秒,搭載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本次發射任務代號為「TGZR10/SZ-21」。
  • 2025年11月1日3時22分,神舟二十一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前向交會對接,耗時約3.5小時,創造了神舟飛船與太空站交會對接的最快紀錄。[20]
  • 2025年11月1日4時58分,天和核心艙艙門開啟,神舟二十一號與神舟二十號太空人乘組實現第7次「太空會師」,兩名指令長張陸陳冬繼三年前首次「太空會師」後再度相聚「天宮」[a]
  • 2025年11月4日,神舟二十號和神舟二十一號太空人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共同生活期間,兩個乘組使用神舟二十一號送來的熱風烘烤機製作了烤雞翅和黑椒牛排。[11]
  • 2025年11月14日14時49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發出返回指令,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分離。
  • 2025年11月14日16時40分,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攜帶神舟二十號三位太空人返程,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著陸。[21]
Remove ads

太空人

神舟二十一號的乘組人員繼承保持「一位第二批太空人+兩位第三批太空人」的模式,由第二批太空人張陸(指令長)和第三批太空人武飛張洪章組成,其中張陸是航太駕駛員,武飛是航太飛航工程師,張洪章是載荷專家,這也是繼神舟十六號任務後第二個由三種不同類型的太空人組成的乘組。張陸曾執行過神舟十五號任務,武飛和張洪章都是首次執行任務。武飛(32歲)是執行飛行任務時年齡最小的中國航天員。張洪章是繼桂海潮神舟十六號任務載荷專家)後第二位非軍籍平民、第二位載荷專家、第二位戴眼鏡的中國航天員。[22]

由於神舟二十號返回前發現受損,原乘組改乘本次任務發射的飛船返回地球。

更多資訊 姓名, 年齡 ...
更多資訊 姓名, 年齡 ...
Remove ads

任務標識

神舟二十一號任務標識在2024年10月29日至11月30日面向全社會徵集[13],12月22日至年12月29日對10個候選方案開展網絡投票[23],2025年1月20日選定方案。神舟二十一號任務標識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任務標識之一。

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由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學研究生董恬、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顧欣設計。該標識設計巧妙,以太空人頭盔為視角,凸顯「人」作為宇宙探索的主體。太空人形象代表中國航天人的奮鬥與奉獻,與載人太空飛行任務緊密相連。頭盔球形設計,頂部鐫刻「2025」,彰顯任務年份。面窗上方,神舟二十一號與太空站於星光中成功對接,組合體下方映照祖國大地,寓意家國情懷。環繞頭盔的兩圓環,既似古代天儀,又象徵宇宙星體,傳遞中國人探索宇宙的永恆追求。標識簡潔而富有深意,融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展現中國航天人的勇氣與決心,以及對宇宙無限奧秘的永恆探索精神。[24][25][26]

Remove ads

注釋

  1. 2022年11月30日,陳冬作為神舟十四號乘組成員,張陸作為神舟十五號乘組成員,參加了中國首次「太空會師」。
  2. 2025年11月14日神舟二十號飛行乘組,陳冬、陳中瑞、王傑已完成此次在軌所有既定任務。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