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舟十六號

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第十六次任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神舟十六号
Remove ads

神舟十六號(簡稱神十六)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十六次任務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十一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中國空間站營運與發展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神舟十六號乘組由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三人組成。神舟十六號在2023年5月30日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隨後與天宮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徑向埠對接,與神舟十五號完成在軌輪換任務[1]。在軌駐留5個多月後,於2023年10月30日返回。在神舟十六號任務期間,太空人首次拍攝了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全景圖像。[2]

快速預覽 營運方, 國際衛星標識符 ...

作為營運與發展階段的首次任務,神舟十六號的主要工作內容趨於常態化工作為主:包括開展電推進氣瓶安裝、艙外相機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完成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裝置、元器件與組件艙外通用試驗裝置等艙外應用設施的安裝,計畫開展多領域大規模在軌實(試)驗,期望在新奇量子現象研究、高精度空間時頻系統、廣義相對論驗證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也開展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讓載人太空飛行再次走進中小學生課堂。[3]

神舟十六號是第二批次並行批產的6艘神舟飛船的首船。在完成本次任務後,景海鵬以四次飛行任務的紀錄成為了中國「飛天」次數最多的太空人。

Remove ads

背景

神舟十六號是第二批次並行批產的6艘飛船首船,詳細內容尚未公開,但據央視透露,進行了兩方面重大升級,一是使用中國國產元器件代替進口元器件,更換核心元器件,提升飛船自主可控能力;二是改進返回艙內傳統的蘇聯式介面,引入科技與人性化讓太空人操作起來更直覺、方便、快捷[4]。按照中國空間站「發一備一」的安全指標,神舟十六號雖為新批次飛船,也已經在發射場完成了總裝測試工作,進入應急救援待命狀態[5]

神舟十六號在上一次任務神舟十五號返回前發射升空,以便在天宮空間站完成第二次有人交接。自神舟十三號任務開始,神舟飛船前往天宮空間站的任務的時長均保持在六個月左右,但神舟十六號打破了這一慣例,任務時長計畫縮短至五個月。在神舟十七號飛船乘員抵達天宮空間站後,神舟十六號將於2023年10月底返航,這相比2022年下半年於12月初結束的神舟十四號任務早了約一個月。這種調整可能是為了減輕內蒙古冬季嚴酷的天氣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以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為例,在11月底12月初時,低溫和大風天氣對神舟飛船在東風著陸場的回收工作以及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工作都帶來了額外的保溫負擔。[6]

神舟十六號的乘組人員開創諸多先例。神舟十六號的乘組人員組成繼承「一老帶二新」的範式,亮點是首次有第三批太空人入選,即「一位第一批太空人+兩位第三批太空人」,由第一批太空人景海鵬(指令長)和第三批太空人朱楊柱桂海潮組成。[3]三人都是第一次到訪天宮空間站,其中景海鵬曾執行神舟七號神舟九號神舟十一號三次任務,具有豐富的飛行經驗,朱楊柱和桂海潮則是第一次執行飛行任務。就出身背景而言,朱楊柱曾在陸軍服役,桂海潮則是大學教授(非軍籍平民),雙雙打破了中國航天員以往均出身空軍機師的先例。在太空人類型上,景海鵬是航太駕駛員,朱楊柱是首位航太飛航工程師,桂海潮是首位載荷專家。本次任務乘組覆蓋全部3類太空人類型,也是出於為後續任務安排積累經驗的考慮。[3]另外,桂海潮也是第一位戴眼鏡的中國航天員。

Remove ads

任務時間軸

  • 2022年4月,選出神舟十六號3名指令長人選,同時從第三批太空人中選出6名太空人,形成3個乘組搭配訓練;2022年6月,神舟十六號太空人乘組確定為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太空人[7]。本次乘組兩位人員均為中國第三批太空人。另外,桂海潮為首位非軍職背景出身的酬載專家。[8]
  • 2022年11月29日,長征二號F遙十五火箭發射,長征二號F遙十六火箭完成準備工作,進入應急救援值班狀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完成準備,具備快速發射和應急救援能力。
  • 2023年5月22日,神十六船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準備擇機發射[9]
  • 2023年5月29日上午9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基本情況,經太空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正式對外公布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太空人名單,由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組成,由景海鵬擔任指令長,神舟十六號瞄準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09時31分發射。[10]
  • 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太空人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11]本次發射任務代號為「TGZR5/SZ-16」。
  • 2023年5月30日16時29分,神舟十六號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徑向對接口。18時22分,神舟十六號乘組打開神舟飛船軌道艙徑艙門,仍留守天宮空間站的神舟十五號太空人乘組打開天和核心艙艙門,兩個太空人乘組第二次實現「太空會師」。
  • 2023年6月2日,神舟十六號乘組與神舟十五號乘組在天宮空間站內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太空站的鑰匙。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應用與發展階段任務。
  • 2023年7月20日下午,神舟十六號太空人進行太空站首次出艙活動,由景海鵬、朱楊柱執行艙外任務,桂海潮留守艙內配合操作指揮。
  • 2023年9月21日15時45分,神舟十六號乘組進行太空站的第四次太空授課活動,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夢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
  • 2023年10月30日20時37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太空站組合體分離。分離後,神舟十六號太空人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完成了首次以地球為背景的太空站組合體全景圖像拍攝。[2]
  • 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在東風著陸場返回著陸,返回艙落地時呈水平狀態。[12]
  • 2023年10月31日15時40分,神舟十六號的太空人乘組乘坐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專機B-4020抵達北京西郊機場,3名太空人隨即進入醫學隔離期。
Remove ads

神十六艙外活動列表

更多資訊 航太任務, 太空人 ...

太空人

本次執行任務的太空人中,首次出現非空軍機師出身及非現役軍人太空人,首次出現航太飛航工程師載荷專家這兩種太空人。

更多資訊 姓名, 年齡 ...

任務標識

2023年2月15日至3月6日,受理神舟十六號任務標識設計申請提交[13],3月8日至3月15日對10個候選方案開展網絡投票[14],3月21日選定方案。神舟十六號任務標識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批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任務標識之一,神舟十六號是首個使用此類任務標識的神舟飛船飛行任務,標識設計者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京空間科技資訊研究所新媒體中心。[15]

神舟十六號任務標識整體設計融入了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鯤飛得極高、極遠、極穩,有力爭上游的寓意,同時也有吉祥的寓意,是對中國空間站最美好的祝福;任務標整體採用紅藍配色,主體圖案為鯤身披祥雲向上游動環抱太空站,太空站以昂揚的姿態屹立於宇宙星河之中;金黃色的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埠。[15]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