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道設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神道設教,原指順應自然之勢,效法天道運行的奧妙,設教化於天下,使百姓順服。

後假藉以之說作為教育手段,借禍福因果之說以勸戒世人[1]。中國的「神道設教」思想產生於西周初期,後來成為儒家思想體系品德教育的策略和手段。

商代多神教體系中,最高神「天帝」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天道」的體現,卜辭中的「帝」類似於戰國時期荀子所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的「天」,作為自然規律而對人間事務無直接影響。商代祭祀從來只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經常貞問「帝」卻從不用祭品供奉「帝」。商人的鬼神信仰與史前信仰無本質區別,尚無後世人為的政治控制與欺騙成分。[2][3][4]而相對於殷人的原始多神教,周人則強化了天帝的神性而削弱了諸多祖先神和自然神。周武王設立專門的「帝籍」祭祀上帝[5],並用栗木建造土地神的神位來「使民戰慄」[6],周人又創造出「帝廷」作為天帝的「辦公」場所。周厲王則認為天帝可以降下「大魯令(命),用保我家、朕位、胡身」(《胡簋》,《集成》4317)。還有的彝銘謂「肆皇帝亡斁,臨保我又(有)周,雩四方民,亡不康靜。」(《師訇簋》,《集成》4342),意思是說,輝煌的帝不厭其煩地俯視和保佑著我們周王朝,以及四方庶民,使得普天之下無不安康穩固。周代的「帝」不僅「降懿德」,還能監視臣民的一言一行[7],以「帝」、「天」為主的神靈世界成為周代王權強有力的後盾,並確立了以「天命」為核心的統治觀,周王則與「天」類比於父子關係,因此開始出現了「天子」一稱[3]。周人的這種做法就是神道設教,宗教變成了為政治統治服務的工具,適應了宗法王權的需要。[8][9][3]儒家思想則主張「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當聖人的言論被當作「神」的訓條之時,「神道設教」就成為一種無神的人為的特殊宗教

神道設教就是以鬼神之道立教,語出《周易》彖傳語[10][11][12]俗謂巫卜之事為「神道」,與《周易》所說之本義有別。中國古代統治者對待宗教信仰的政策,借「天人合一」的神權來強化自己的統治,亦稱神道設教。用祭祀、卜筮等鬼神迷信的宣傳來愚弄人民,與《周易》之本義略有出入。但也有一些思想家不迷信鬼神,范縝徹底否定鬼神的存在,但肯定神道設教的作用。說它「可以治國安民,移風易俗」。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