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羅廖夫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罗廖夫环形山
Remove ads

科羅廖夫環形山(Korolev)是月球背面一座巨大的撞擊坑,約形成於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蘇聯科學家火箭技術設計師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1907年-1966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火星上也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撞擊坑。

快速預覽 科羅廖夫環形山, 坐標 ...

描述

Thumb
阿波羅17號拍攝
Thumb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雷射高度計獲取的高程圖,十字處指示為月球表面上的最高點。

該隕坑西北毗鄰康格里夫環形山、北面靠近恩格爾伽特隕石坑燦德爾環形山基巴利契奇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東側坐落著季米里亞澤夫環形山、科羅廖夫環形山的南部與都卜勒環形山相連、東南和西南分別為伽羅瓦環形山克魯克斯隕石坑[2]。該環形山中心月面坐標4.19°S 157.41°W / -4.19; -157.41,直徑423.4公里[3],深度3.3公里[1]

科羅廖夫環形山與赫茨普龍環形山阿波羅環形山一起構成了月球三座巨大的圓形結構體並成為月球背面前十大(直徑超200公里)隕石坑。

科羅廖夫環形山的外環已嚴重磨損和侵蝕,寬闊的外側壁及低矮的內壁坡上重疊著眾多的小隕坑,環形山內地表較周邊地形更平坦,但麻臉般地布滿大小不一的各類撞擊坑,這些內部隕坑中最大的是位於南側直徑58公里的"科羅廖夫 M"和附靠在東北內壁上直徑68公里的"科羅廖夫 C"。

科羅廖夫環形山內坐落著第二大坑的殘跡-內環,直徑約為外環的一半,其中東半部保存最完整,在地表形成一座彎曲的弧狀山脊。內環中沒有中央峰之類的構造,但坐落著衛星坑"科羅廖夫 B"、"科羅廖夫 T"、"科羅廖夫 L"。

它的地質齡估計為37億年,因此,應歸屬於晚雨海世,但根據其它方面的推斷,它應形成於更早的酒海紀

直到1970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命名前[4],該撞擊坑一直被稱為"盆地 XV"[5][6] 。在它的南面是大小類似的狄利克雷-傑克遜盆地

科羅廖夫環形山的北面,位於北緯5.4°、東經201.4°處,是高達10786米的月面最高點(距0°的月球中心1737400米)。

Remove ads

視圖

Thumb
寬達437公里的科羅廖夫盆地斜視圖, 1972年阿波羅17號 拍攝,面朝北。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科羅廖夫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Thumb
LAC-69、LAC-87及LAC-85拼接圖

另請參閱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