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穴吹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穴吹 智(日語:あなぶき さとる)(1921年12月5日 - 2005年6月)大日本帝國陸軍第6期飛行員,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王牌飛行員,最終階級是陸軍曹長。戰後加入陸上自衛隊,於1971年退役,最終階級是2等陸軍中佐。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月3日) |
穴吹智操縱的主要機體是一式戰鬥機Ki-43,主要活躍於中日戰爭的緬甸和印度地區。綽號是「白色電光戰鬥穴吹」、「好運之穴吹」、「緬甸的桃太郎」等。其中「白色電光戰鬥穴吹」是他本人最喜歡的稱號。他為自己的機體取名「吹雪號」和「君風號」。與同是王牌飛行員的佐佐木勇與下川幸雄被譽為第50陸軍航空隊的三羽烏之一。
Remove ads
生平
穴吹智生於1921年(大正10年)12月5日,出生於香川縣綾歌郡山田村(現綾川町)一個農村家庭,父親穴吹保太郎的12名孩子中,穴吹智排名第8[1]。
中學畢業後,他參加了陸軍學校考試,於1938年4月以少年飛行兵身份進入東京陸軍航空學校。1939年4月,作為陸軍少年飛行兵第6期學生(同期生222名,戰爭中陣亡173名),進入熊谷陸軍飛行學校,1940年10月進入大刀洗陸軍飛行學校進行延長教育。1941年3月畢業後,作為陸軍航空部隊的戰鬥機飛行員,被分配到第50陸軍航空隊第3連隊。同年10月,升晉陸軍伍長。
戰歷生涯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第50陸軍航空隊被分配到日軍在南方作戰的進攻隊伍中,參與菲律賓戰役。他在菲律賓上空巡航的時候,遭遇到1架落單的B-17轟炸機,但是他當時駕駛的九七式戰鬥機火力薄弱,他打完所有子彈也未能擊落對方。直到1941年12月22日,他在林加延灣上空成功擊落了美國陸軍航空軍的P-40戰鷹戰鬥機,成為他首次戰果。
1942年4月,第50陸軍航空隊回到日本,進行從九七式戰鬥機換成更先進的一式戰鬥機Ki-43II型的改編。穴吹智從自己的名字中取出一個字,為自己的戰鬥機取名為「吹雪號」。6月,第50陸軍航空隊轉戰緬甸、印度和中國西南方的戰區,與英國皇家空軍、美國陸軍航空軍交戰。同年12月,穴吹智升任為軍曹。在12月24日,他緊急從基地起飛迎擊上空的敵軍飛機,在起飛後忘記把戰鬥機的起落架收存的狀態下進行空戰,但還是成功擊落2架颶風戰鬥機。直到空戰結束後,他才注意到地面上映出的飛機影子,看到自機的起落架還沒收存(實際上是飛機的起落架發生故障,但他以為是自己忘記收存)。
1943年1月24日,穴吹智首次擊落了第一架全副武裝的B-24轟炸機,成為陸軍航空隊首個擊落這種機型的飛行員。5月29日,他在孟加拉的吉大港市上空擊落颶風戰鬥機和噴火戰鬥機。隨著他的戰鬥機「吹雪號」的飛行時間達到240小時後,他的機體被送往航空工廠退役。取而代之,他接收到新的一式戰鬥機,他從妻子的名字(君子)中取了一個字,取名為「君風號」。
1943年10月8日,穴吹智和4位同僚駕駛一式戰鬥機Ki-43,從緬甸首都仰光的基地出擊,前去攔截一個空襲仰光港的B-24轟炸機編隊。他聲稱在這次戰鬥中,以「君風號」在勃生上空擊落2架P-38閃電式戰鬥機和3架B-24轟炸機,但這一說法一直存在爭議。在這空戰中,他的飛機也被造成了巨大損壞,被迫降落在海岸線上,2天後才獲救。為了表彰這一成就,第3航空軍司令官授予他「特殊生還獎狀」,這對於一個還活著的飛行員來說是史無前例的。日本的戰地紀者將這消息發回本土後,陸軍司令部將他塑造成英雄形象,使他名氣響片整個亞洲戰場,風頭一時無兩,為了避免他的戰死影響前線士氣,他在傷愈之後被禁止參與空戰
1944年2月,穴吹智被陸軍司令部進一步保護,調回日本擔任明野陸軍飛行學校的飛行教官。在故鄉香川縣的高松陸軍機場(現高松機場)負責教育從緬甸返回日本的飛行學生。之後他重返菲律賓上空作戰,參與呂宋島戰役,他改乘四式戰鬥機參與戰鬥,日軍在菲律賓戰敗後退守台灣高雄。他宣稱在空戰中,擊落了4架美國海軍的F6F地獄貓戰鬥機。1944年12月,他被提升為陸軍曹長。
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的敗退,美軍的轟炸機開始空襲日本本土,穴吹智被調回日本本土防禦,負責迎擊來襲的美軍轟炸機編隊,他駕駛五式戰鬥機與擔任教官時的明野陸軍飛行學校的飛行學員一起參與日本本土戰役,他宣稱最後一次的戰果是擊落1架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Remove ads
戰後
二戰結束後,穴吹智於1950年加入國家警察預備隊,隨著日本自衛隊50年代建立後加入陸上自衛隊,成為一名直升機駕駛員,曾任陸上自衛隊東北方面航空隊飛行隊長等職。1971年,他宣布從陸上自衛隊退役,最終階級是2等陸軍中佐。此後,進入日本航空公司工作,直到1984年宣布退休。於2005年6月去世,享年83歲[2]。
戰績
穴吹智的擊落戰績比較混亂,他認為自己擊落48架。日本陸軍公布他的擊落總數大約是51至53架,戰後歷史學者認為,他的擊落總數只有30架左右[3]。
穴吹智在緬甸戰役中的許多擊落戰績都是通過與盟軍在特定場合丟失的飛機記錄互相比較而確定的。但是在一些案件中,甚至沒有盟軍飛機在墜落地點的行動記錄而受到質疑,其中最著名的爭議是1943年10月8日的戰鬥記錄。
根據穴吹智宣稱的報告,他在1943年10月8日駕駛自己的座機「君風號」與4名隊友去迎擊一支打算空襲仰光的B-24的轟炸隊編隊。但是他的飛機發動機的火花塞堵塞,因此比隊友晚了5分鐘起飛,等到他升空後,他的隊友已經消失在霧霾的天氣之中,只剩下他一個人孤軍作戰。之後他在5500米的高度上,發現敵機編隊在他距離500米的下方;一支11架B-24的轟炸機和兩架護航的P-38的編隊。他對這支敵軍編隊發起突襲,成功擊落2架P-38和3架B-24轟炸機。但是他的「君風號」也在戰鬥中受損,被迫降落在海岸線上,2天後才被獲救返回基地。在這份報告中,他的空戰地點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叢林上空,因此沒有人目擊他的戰況(擊落的戰果也無法確認),他被迫降落在海岸上的機體也被大海捲走,因此也無法確認。
而根據盟軍在緬甸的官方記錄,1943年10月8日當天,參與轟炸任務的美軍第10航空軍和第14航空軍都宣稱;「參與作戰的所有美軍飛機都安全返回」。而第10航空根本沒有進行針對仰光的空襲行動,而是針對仰光以北數百英里之外的拉希奧的敵軍軍營。第14航空軍則是轟炸河內附近的敵軍軍營。英國皇家空軍的報告也宣稱:「10月8日夜晚,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機對鐵路設施的破壞行動中,沒有飛機在行動中損失」。
雖然在中國雲南省內有一支B-24轟炸機中隊可以出發空襲仰光,但這支部隊當時在中國境內執行任務。英國皇家空軍在緬甸還有另外兩支裝備B-24轟炸機中隊,即第159和第160中隊。第159中隊曾在10月9日晚上10時左右,出動3架B-24夜襲仰光,並損失了1架。而第160中隊唯一一次損失在10月26日,在海上被日本海軍戰鬥機擊落一架B-24。這兩者的紀錄也與穴吹智的報告有落差。
加藤隼戰鬥隊(飛行第64戰隊)的伊藤直之少尉也對此提出了疑問,他對航空歷史作家梅本弘說過: 「一架一式戰鬥機的每挺機槍只有250發子彈,任何人都不可能用這麼少的彈藥擊落2架P-38和3架B-24」。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