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突尼西亞貝伊國
1705年至1881年间的突尼斯政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突尼西亞貝伊國(阿拉伯語:بايلك تونس)是海珊王朝統治下的突尼西亞,名義上屬於鄂圖曼帝國,但事實上是一個獨立國家。始於1705年海珊一世政變後登基,終止於1881年淪為法國殖民地。
廣義上,法國殖民時期的海珊王朝仍是象徵性的君主,貝伊里克制度名義上仍存在。突尼西亞貝伊執政也不是始於1705年建立的海珊王朝,而是更早的穆拉德貝伊王朝時期。鄂圖曼帝國對突尼西亞的控制是逐漸被削弱,而非在1705年突然消失的。
Remove ads
歷史
1574年,鄂圖曼帝國在突尼西亞建立統治,最初從屬於阿爾及爾貝勒貝伊里克[1],後成為單獨的行省[2],由鄂圖曼任命的突尼西亞帕夏管轄[3][4][5]。1591年,突尼西亞耶尼切里低級軍官「迪伊」強迫帕夏承認迪伊領袖的權威,開啟了迪伊執政時代[6]。17世紀,來自穆拉德家族的突尼西亞貝伊成為得到各方支持,最終成為突尼西亞的實際統治者,並開始兼任突尼西亞帕夏。1702年,耶尼切里阿迦易卜拉欣·謝里夫殺害穆拉德王朝末任貝伊穆拉德三世後自任突尼西亞貝伊。1705年7月10日,謝里夫在與阿爾及爾的戰爭中被俘。西帕希阿迦海珊·本·阿里率殘部突圍並返回突尼西亞,於1705年7月15日繼任為突尼西亞貝伊,開啟了新的貝伊王朝——海珊王朝[7][8][9]。
海珊·本·阿里,史稱海珊一世,在名義上仍臣屬於鄂圖曼帝國,但實際上已經讓突尼西亞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0]。比如,海珊一世將一位突尼西亞馬立克派法學家任命為卡迪,而非鄂圖曼人偏愛的哈乃斐派;限制耶尼切里禁衛軍和迪伊們的法律特權。在其治下,大力支持農業,鼓勵種植橄欖園;興建清真寺和伊斯蘭學校等公共工程。1715年,鄂圖曼帝國卡普丹帕夏送來的新任命的突尼西亞帕夏,海珊一世召集當地民事和軍事領導人組建議會,並在他們的支持下拒絕新帕夏的就任,鄂圖曼帝國隨後默許了這一決定[11]。
阿布·哈桑·阿里是海珊一世的侄子,1705年被任命為蘇塞總督,1706年被確認為王位繼承人,1724年被鄂圖曼蘇丹任命為帕夏。1726年,海珊將繼承人改為兒子穆罕默德,阿里因而發動叛亂。1735年,阿里在阿爾及爾帕夏的幫助下擊敗叔父海珊,將其逐出突尼斯城,成為新一代的貝伊,史稱阿里一世[12]。1756年,阿里一世又被海珊一世的兩個兒子推翻,他們先後繼位為穆罕默德一世(1756-1759年)和阿里二世(1759-1782年)[13]。1807年,哈穆達一世領導突尼西亞人取得對阿爾及利亞的戰爭勝利,突尼西亞貝伊國政權才得以穩固下來[12]。
19世紀,突尼西亞貝伊國在其大維齊爾海雷丁帕夏主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教授現代學科的公立學校,加強與鄂圖曼帝國的聯繫,以阻止歐洲的干涉[14][15]。1861年,該國通過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一部憲法,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16]。
1864年,突尼西亞爆發抗議薩迪克貝伊加倍徵收人頭稅(梅傑巴)的梅傑巴起義,當局為鎮壓起義向法國、英國和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大肆舉債[17]。戰爭將突尼西亞的大部分鄉村被夷為平地,隨後爆發饑荒和疫病[18][19]。1868年,突尼西亞貝伊國實際上已經破產,外國債權人無法得到償付。1869年7月5日,法國、英國和義大利三方成立國際債務委員會,該機構獲得了突尼西亞整個稅收體系的控制權[20]。1881年4月,突尼西亞與法屬阿爾及利亞發生邊境衝突,法國以此為藉口派遣遠征軍占領卡夫,隨後於5月1日在比塞大登陸,5月11日占領首都突尼西亞。1881年5月12日,突尼西亞貝伊被迫與法國簽署《巴爾杜條約》,徹底淪為法國殖民地[21][22]。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