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立陶宛市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立陶宛市鎮
Remove ads

立陶宛行政區劃可分為三級。apskritis)是該國的第一級行政區劃,共有10個。縣下面又可以分為60個市鎮savivaldybės)。這60個市鎮又可分為500多個長老區seniūnija)。

Thumb
立陶宛歐洲聯盟中的位置。

立陶宛在脫離蘇聯時,共有44區12市[1],政區重劃成為新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2]。1992年通過的《立陶宛憲法》賦予國會政區重劃的權力。立陶宛國會遂頒布了兩道基本法令:1993年的法令規範政府代表,1994年的法令規定領土行政單位及其政區邊界[2]。1995年在縣份下又設置市鎮的編制,沿用迄今[2]。2000年又做出些許調整,形成現在60市鎮的狀態[3]

市鎮為立陶宛行政區劃中唯一的自治團體,具有自己的議會[4]。一般市議員四年一任,由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5]。市長最初是由市議員選舉產生[6],2015年3月1日起改由市民直選簡單多數決產生,任期亦為四年[4][5]

維爾紐斯市是立陶宛人口最多的市鎮,約佔該國五分之一的人口(18.6%)。人口最少的市鎮是內林加,人口不到3,000人。陸地面積最大的市鎮是瓦雷納區,面積達2,216 km2。面積最小的市鎮則為阿利圖斯市

Remove ads

市鎮類型

立陶宛的60個市鎮分為三種類型:

  • 43個地區型市鎮(立陶宛語rajono savivaldybė)。這些市鎮大致跟蘇聯時期的相對應。在1994年之前它們作為區存在,且現在還通稱它們為區。名詞「市鎮」添加在區之後是為了消除蘇聯遺留下來的影響(在蘇聯各地都設有區)。
  • 7個城市型市鎮(立陶宛語miesto savivaldybė)。這些市鎮位於主要或重要城市周圍。在日常用語中它們簡稱為市或市鎮(因為在立陶宛語中「市鎮」與城市和城市權更相關聯)。
  • 10個市鎮(立陶宛語savivaldybė)。這些市鎮成立於1994年之後,在它們的名稱中沒有「地區」(rajono)的字樣。

職力及功能

歐洲聯盟北約組織國際組織的參與,是影響立陶宛市鎮職權的最大外部因素。市鎮須提供歐盟委員會一些必要的資訊。而在北約的參與上,市鎮也提供防禦的職能[7]

Thumb

市鎮列表

更多資訊 市鎮, 原文名稱 ...
Remove ads

參見

腳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