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章立凡
中国历史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章立凡(1950年7月- 2025年3月22日),浙江青田人,生於北京市,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大陸歷史學者、公共知識分子。[1][2]
生平
章立凡生父是中國民主建國會創始人章乃器,母孫采蘋生於1911年,曾就讀於上海中國公學及早稻田大學,任教於重慶民衆教育舘及上海南通學院,1948年和丈夫馬廷英離異後,外遇已婚的章乃器,生下章立凡。臺灣作家亮軒是孫采蘋和馬廷英所生之子,是章立凡的同母異父兄長。[3]
1950年,章立凡出生在北京市,曾經用名立凡。[1][2]1957年,章乃器同章伯鈞、儲安平和羅隆基在反右運動中被劃分為四大右派,毛澤東將章乃器、章伯鈞和羅隆基劃分為右派的老祖宗。[1][2]1957年6月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刊布《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這是為什麼?》,隨後《新聞日報》刊布《關於「特殊材料製成的」——和章乃器先生商榷》,章乃器被徹底打倒,經常被拉去參加各種形式的批鬥會;那時章立凡才7歲,父母已經分居。文化大革命中章乃器遭到衝擊,章立凡因父親身份的緣故也受到株連,曾遭關押。[1][2]1977年5月13日,章乃器在北京醫院地下室含冤病逝。[1][2]文革結束之後,章立凡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章立凡應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的邀請,參與調停學潮。六四天安門事件結束後,章立凡受到壓力,脫離體制,成為獨立學者。[1][2]
章立凡常接受海外傳媒採訪談論時政,後來也於推特平台(2022年更名為X)發文。[4]2024年9月8日,章立凡最後一次在X上發文。[5]2025年6月,網傳章立凡已於2025年3月22日病逝,後經《明報》證實,章立凡確已逝世,葬於九公山陵園。[6][7][8]亦有傳聞稱其在2024年9月已離世。[5][9]
Remove ads
思想
章立凡認為由於中國教育模式的天然缺陷,不允許獨立思考者的存在,導致中國只有人民,沒有公民,從而形成了今天的中國政治體制。[1][2][10]
章立凡認為政府一面侵害公民利益製造矛盾和不穩定,一面又用維穩來攫取更大利益,從而導致政府公信力喪失殆盡,「用納稅人的錢監控納稅人,是最愚蠢的政治」。[1][2][11]
章立凡不希望中國爆發革命,對於社會上以暴抑暴的現象深表憂心[12][13],而改良和變革的中國政治體制才有希望避免革命。[1][2]
作品
- 《君子之交如水》. 北京市: 作家出版社. 2007: 290. ISBN 9787506338585.
- 《记忆:往事未付红尘》. 陝西省: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 388. ISBN 978756133058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