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童道明
中国翻译家、剧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童道明(1937年—2019年6月27日),江蘇江陰人,中國翻譯家、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生平
1937年2月童道明出生於江蘇省張家港市楊舍鎮鐘鼓弄[1],由母親一人撫養長大。據童道明回憶母親很愛寫詩,並自述母親是「他最早也是最恆久的老師[2]」。小學時,童道明加入了當地的楊舍劇團,自此時起對戲劇產生興趣。初中時童道明就讀於江陰梁豐中學,以較好的成績考入江蘇南菁中學。1953年,高二時轉校到北京第五中學[3][4]。1955年童道明成為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生,之後留學蘇聯,在莫斯科大學攻讀語言文學系[4][5]。1959年發表的論文《論契訶夫戲劇的現實主義象徵》得到讚賞,從而開始研究戲劇文學以及契訶夫[6]。回國後,1963年進入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1]。
童道明翻譯有大量戲劇劇本及理論著作,其中包括契訶夫作品《海鷗》《櫻桃園》《萬尼亞舅舅》《普拉東諾夫》等,被認為是中國研究契訶夫的重要學者之一。1980年代起,童道明開始發表戲劇、文學、影視等內容的評論文章,獲得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1996年童道明為紀念契訶夫誕辰一百周年,首次創作了話劇劇本《我是海鷗》。2012年劇本集《塞納河少女的面模——童道明的人文戲劇》出版,並獲得金獅編劇獎。至去世時,童道明共編寫了13部劇本,多數都被搬上了舞台[7][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