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
1948年的中華民國國會會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是中華民國國民大會成立後所召開的第一次例行會議,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29日—5月1日在南京國民大會堂舉行,主要內容為按照中華民國憲法選舉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該次會議與兩年前的制憲國民大會,是國民大會僅有兩次在中國大陸舉行的會議,以後國民大會的歷次會議均在臺北市中山樓舉行。
![]() |



制憲國大
制憲國民大會是中華民國為了完成制定《中華民國憲法》而召開的會議,會議舉行時間地點為1946年的南京國民大會堂。該會議代表由民選和遴選方式產生,其主要參與政黨為中國國民黨、中國青年黨和中國民主社會黨。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民主同盟(除民社黨外)拒絕參加制憲國大,並拒絕承認其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使得這次大會的地位和對這次大會的評價在後來的政治格局下爭議較大。
代表選舉
依照《憲法實施之準備程序》,憲法公布後,國民政府應依照憲法之規定,於三個月內制定並公布關於國民大會之組織,國民大會代表之選舉、罷免之法律。又規定,依照本憲法產生之國民大會代表、首屆立法委員與監察委員之選舉,應於各有關選舉法公布後六個月內完成之。
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為中華民國建國以來首次舉行的國會議員直接選舉,各省分別於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舉行。該次選舉原定與第一屆立法委員直接選舉同時在10月進行,但國共內戰致使鐵路破壞、交通不便,使得選舉推遲[2],最終國民大會代表普選略微提前於立法委員普選而在11月首先舉行。本次直選和立法委員直選使得中國第一次出現4.61億人民[3]直接授權產生的代議機構,從而使得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民主國家。
由於國共內戰等因素,此次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選舉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遍及台灣海峽兩岸的國會直選[註 1]。
迄11月23日,各地大選順利完成,經過情形良好,得到國內外的普遍讚譽[4]。當時上海、南京、重慶、天津、西安、瀋陽等各大城市中,媒體集中報導此次選舉的過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也親自觀看選舉過程,並評價說:「以美國人眼光看中國大選,難免有不能盡如人意之處。但此事之教育價值,實無法估計。中國經此一開端,即正式步入民主大道,對於國家之民主建設,必當發生至佳之影響」[5]。
Remove ads
大會開幕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第一屆國民大會國民政府主席對大會開幕致詞
1948年3月29日,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於南京國民大會堂舉行開幕典禮,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致詞。4月5日,大會預備會議選舉85名代表組成主席團,分組輪流主持會議。4月6日,第一次大會依主席團提報,通過洪蘭友為國民大會秘書長,劉東巖、崔心一為副秘書長[6]。
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主席(85人)[6]
政府報告
動員戡亂
國民政府於1947年12月25日正式頒布了《中華民國憲法》,但在抗日戰爭剛結束的同時,中國共產黨軍隊的勢力逐漸擴大。於是蔣介石在7月4日向南京國民政府第六次「國務會議」提交了「厲行全國總動員,以戡共匪叛亂」的動員令,並於次日公佈,從此全國進入了「動員戡亂時期」。
1948年4月,召開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為擴大蔣中正的總統權力,許多國大代表提議要修改剛剛生效不到4個月的《憲法》。但修改《憲法》又怕失掉民心,磋商的結果認為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為於暫不變《憲法》的範圍內,予政府以臨時應變之權力」。於是張群、王世傑等721名國大代表聯名提出了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一案。於宣告動員戡亂期間,就國家實施緊急權之程序給予特別之規定,使之不受《憲法》本文規定之限制。4月18日,大會正式通過該案,並於5月10日實行,並規定有效期為兩年半。
Remove ads
總統選舉



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政府舉行的首次全國性的總統選舉,選舉方式由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以下簡稱國大代表)參與投票的間接選舉。該選舉於1948年4月20日投票,選舉地點則是在南京市國民大會堂。副總統選舉雖同時進行,不過與總統選舉分開計票,且並無與總統一起搭檔的選舉制度設計。
該選舉採差額選舉,且是首輪得票必需超過半數以上才能當選的絕對多數選舉。在總統選舉方面,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蔣中正以2430票的懸殊比數擊敗獲得269票的同黨對手居正(被蔣中正要求參與選舉作為候選人),以將近八成的高得票率當選行憲後的首任中華民國總統。不過,蔣中正雖如預期的順利當選,但是蔣所囑意的副總統候選人、孫中山長子孫科並未獲得當選。在經過四輪投票後,孫科以1295票比1438票敗給了桂系軍人所擁護的李宗仁。不久,選舉中當選總統的蔣介石於同年5月20日在南京總統府宣誓就職,不過蔣中正任期未滿一年則因國共內戰因素被迫放棄職位而「下野」,但仍掌握國民黨和中華民國國軍的領導權。
因為國共內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等因素,該次選舉不但是中華民國目前於全中國唯一一次舉行的總統大選,也是目前唯一一次選民範圍跨越兩岸的多候選人總統民主選舉。
Remove ads
組建政府
1948年5月,立法院集會,選舉孫科為立法院院長;監察院集會,選舉于右任為監察院院長。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召集行政院,任命翁文灝為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政府正式組建,國民政府走入歷史。
與此同時,國民參政會結束運作。
圖集
-
國民大會秘書長洪蘭友招待記者報告籌備經過
-
蔣主席率領全體代表謁陵
-
國民大會開幕出席之代表盛況
-
國民大會堂二門之堂皇佈置
-
擴充後之會場一瞥
-
國民大會堂門首牌樓之夜景
-
蔣主席向大會致辭
-
長官席上之蔣夫人及各部首長
-
國府蔣主席對大會致辭
-
第一次預備會議主席于右任報告情形
-
利用電動表決器通過各項規程
-
大會全體主席團選出後齊集主席台上
-
大會主席團第一次會議情形
-
代表提案審查經過4
-
代表提案審查經過3
-
代表提案審查經過2
-
代表提案審查經過1
-
蔣主席在國大報告施政02
-
第一次大會主席于右任
-
第二次大會主席谷正綱
-
第三次大會主席王世傑
-
第四次大會主席甘乃光
-
第五次大會主席薛篤弼
-
第六次大會主席王雲五
-
第六次大會下午主席黃季陸
-
第七次大會主席何應欽
-
第七次下午大會主席余家菊
-
第八次大會主席陳裕光
-
第八次下午大會主席陳聯芬
-
第九次大會主席何成濬
-
第十次大會主席朱家驊
-
第十一次大會主席秦德純
-
第十二次大會主席于斌
-
第十三次大會主席馮有真
-
第十四次大會主席薛岳
-
第十四次下午大會主席沈慧蓮
-
第十五次大會主席胡靖安
-
第十六次大會主席潘公展
-
選舉總統大會主席周鍾嶽
-
選舉副總統大會主席戴傳賢
-
選舉副總統大會主席張希文
-
選舉副總統大會主席李文範
-
選舉副總統大會主席胡適
-
選舉副總統大會主席于斌
-
李宗仁將軍當選副總統後,於當日中午假座安樂廳發表感想。
-
李宗仁當選後,其夫人郭德潔被羣眾舉起歡呼。
-
李宗仁當選後即晚出席新聞記者歡迎會狂歡情形
-
陳立夫氏於李宗仁當選後一小時親自往李氏官邸
-
李宗仁將軍當選後即晉謁蔣主席報告當選經過
-
李宗仁將軍當選副總統消息迅傳全國,各方賀電紛至。圖為李氏夫婦閱各方賀電。
-
國府蔣主席在閉幕典禮中致辭情形
-
大會主席于右任致閉幕詞情形
-
第一屆國民大會閉幕典禮舉行時之盛況
-
蔣總統、李副總統宣誓就職情形
-
蔣總統、李副總統就職後在國大會堂特設禮堂受駐華各國使節道賀。圖為法大使代表領團向蔣總統致賀詞情形。
-
總統副總統就職時國大會堂門首之盛況
-
於院長、蔣夫人、李夫人參加典禮
-
總統府門首之羣眾
-
總統副總統就職翌日赴 國父陵墓謁陵情形
-
蔣總統、李副總統於就職後在各院部會長官慶賀後合影誌念
-
蔣夫人在官邸招宴女代表情形
-
國大之花唐舜君
-
新疆女代表左爾汗被稱為國大牡丹
-
夷族觀光團員之服飾
-
青海蒙古首族親王扎喜才讓
-
青海女代表吳香蘭
-
新疆代表達利里漢阿吉
-
西藏代表鄧珠娜姆與左爾漢
-
夷族代表吳仕安之夷裝
-
夷族觀光團全體團員在國大會堂旁聽時情形
-
貴州代表莫健乘出席國大期間在京結婚,為國大喜事之一。
-
於院長、徐溥霖二氏雖競選副總統失敗仍照常出席,被譽為真正民主者。
-
總統副總統選出後,大會秘書長洪蘭友在總統當選證書上簽名蓋章之情形。
-
蔣主席於國大選舉總統前召開臨時會議,於中央黨部宣佈不參加競選,退讓賢路,但卒為全國人民及代表一致熱烈擁護,仍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
-
皖籍學生結隊向大會請願被阻情形
-
簽署代表擁於大會堂被阻,由王雲五、于斌兩氏勸說。
-
一女性代表逝世,全體女性代表致祭情形。
-
東北代表孔憲榮逝世後全國惋惜不已。圖為孔代表大殮情形。
-
國民大會簽署當選同人歡迎絕食代表復食紀念─三十七年四月十九日
後續活動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