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二次馬哈迪政府
希盟政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二次馬哈迪政府(通稱希盟政府)是指2018年5月10日至2020年2月24日,馬哈地·穆罕默德擔任馬來西亞第七任首相期間領導的政府。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候選人馬哈迪成功勝出,終結國民陣線61年執政,寫下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後首次政黨輪替紀錄;他以92歲10個月的年齡再次擔任首相。
Remove ads
內閣
2018年5月21日,副首相旺阿茲莎率領13名內閣部長,在國家元首蘇丹莫哈末五世面前宣誓就職,旺阿茲莎也是馬來西亞歷史上首位女副首相和兼任婦女及家庭發展部長。其他宣誓的部長包括內政部長慕尤丁、財政部長林冠英、國防部長末沙布、教育部長馬智禮馬烈、鄉區發展部長麗娜·哈侖、經濟事務部長阿茲敏阿里、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祖萊達、交通部長陸兆福、通訊及多媒體部長哥賓星、人力資源部長M.古拉、農業及農基工業部長沙拉胡丁阿育及衛生部長祖基菲里阿末[1]。
同年7月2日,希盟第二批部長和副部長宣誓就任,其中內閣部長有13人,而副部長有23人[2]。
以下為7月2日宣誓就任的部長:
- 外交部長: 賽夫丁阿都拉(Saifuddin Abdullah,公正黨)
- 聯邦直轄區部長: 卡立阿都沙末(Khalid Samad,誠信黨)
- 旅遊部長:莫哈末丁·可達比(Mohammad Din Ketapi,沙民興黨)
- 能源、科技、科學、氣候變化及環境部長:楊美盈(行動黨)
- 青體部長:賽沙迪(Syed Saddiq,團結黨)
- 國際貿易及工業部長:達勒雷京(Darell Leiking,沙民興黨)
- 國內貿易及消費人事務部長:賽夫丁納蘇迪安(Saifuddin Nasution Ismail,公正黨)
- 企業家發展部長:禮端(Redzuan Md Yusof,團結黨)
- 原產業部長:郭素沁(行動黨)
- 工程部長:巴魯比安(Baru Bian,公正黨)
- 水務、土地及天然資源部長:西維爾·再也古瑪(Xavier Jayakimar,公正黨)
- 首相署(宗教事務)部長:慕加希(Mujahid Yusof,誠信黨)
- 首相署(法律事務)部長: 劉偉強(沙民興黨)
以下為7月2日宣誓就任的副部長:
- 財政部副部長: 阿米魯丁韓沙(Amiruddin Hamzah,團結黨)
- 內政部副部長: 阿茲加曼(Azis Jamman,民興黨)
- 婦女部副部長:楊巧雙(行動黨)
- 教育部副部長:張念群(行動黨)
- 鄉區發展部副部長:西華拉沙(Sivarasa Rasiah,公正黨)
- 交通部副部長:卡瑪魯丁查化(Kamarudin Jaafar,公正黨)
- 通訊部副部長:依丁沙里(Eddin Syazlee,團結黨)
- 人力資源部副部長:馬夫茲(Mahfuz Omar,誠信黨)
- 農業部副部長:沈志勤(公正黨)
- 衛生部副部長:李文材(公正黨)
- 聯邦直轄區部副部長:沙魯丁莫哈末沙烈(Shahruddin Md Salleh,團結黨)
- 旅遊部副部長:莫哈末峇迪亞(Muhammad Bakhtiar Wan Chik,公正黨)
- 能源、科技、科學、氣候變化及環境部副部長:慕麗娜(Isnaraissah Munirah Majilis,沙民興黨)
- 青體部副部長:沈志強(行動黨)
- 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王建民(行動黨)
- 國內貿易及消費人事務部副部長:張健仁(行動黨)
- 企業家發展部副部長: 莫哈末哈達(Hatta Ramli,公正黨)
- 原產業副部長:三蘇依斯甘達(Shamsul Iskandar,公正黨)
- 工程部副部長:安努亞達希(Mohd Annuar Mohd Tahir,誠信黨)
- 水務、土地及天然資源部副部長:東姑祖布里(Tengku Zulpuri Shah Raja Puji,行動黨)
- 首相署(宗教)副部長:傅芝雅(Fuziah Salleh,公正黨)
- 首相署(法律事務)副部長:哈尼巴邁丁(Mohamed Hanipa Maidin,誠信黨)
- 首相署(國家團結及社會和諧)副部長:莫哈末法力·莫哈末拉菲克(Md Farid Md Rafik,團結黨)
此外,首相馬哈迪還成立了以五人組成的政府顧問理事會(Majlis Penasihat Kerajaan),該理事會成立的目的和首要任務是為政府提供與經濟和財政相關方面的建議和勸告,並協助政府順利落實希盟在選舉競選期間提出的「百日新政」競選宣言和承諾[3]。理事會成員如下:
- 佐摩孫達蘭
- 馬來西亞著名經濟學家,曾於70到80年代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曾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擔任助理秘書長,主要負責經濟事務。
- 第七任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總裁(2000—2016年),也是亞洲第一位女性國家央行行長,曾被評為「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和「全球最佳央行總裁」。
- 馬來西亞首富,郭氏集團和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創辦人,擁有「亞洲糖王」之稱。
- 哈山瑪立肯
- 前馬來西亞國家石油總裁(1989—2010年)。
Remove ads
首100天
希望聯盟在第14屆大選入主布城後,各界一直檢視新政府的施政能力。希盟除了要履行選舉承諾,亦須處理前朝政府遺留的體制弊端及貪腐醜聞,例如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醜聞(1MDB)。
- 5月9日:馬來西亞迎來第一次政黨輪替,而國陣則首度下野失去政權。全國222個國會議席之中,希盟贏得113席,勝選執政[4]。
- 5月10日:希盟總裁馬哈地·穆罕默德宣誓就任第7任首相,為自己的第二次首相生涯拉開序幕[5]。
- 5月12日
- 5月14日:馬哈迪宣布,總檢察長莫哈末阿班迪阿里將從即日起休假[10]。
- 5月15日:總稽查署的一馬公司稽查報告密封兩年後,在馬哈迪下令下,政府解密報告[11]。
- 5月16日
- 5月17日:馬來西亞反貪污委員會前副主席蘇克里擔任反貪會主席[16]。
- 5月21日
- 5月22日
- 反貪會首次傳召前首相納吉錄口供[19]。
- 納吉起訴林良實誹謗案:納吉撤回對馬華公會前總會長林良實的誹謗訴訟[20]。
- 5月23日:馬哈迪首次召開內閣會議,宣布展開瘦身與節約計劃,部長減薪10%[21]。
- 5月24日
- 5月25日:內陸稅收局受指示調查富豪劉特佐和其家人,以查清他們是否從一馬公司醜聞中,取得任何的回報[24]。
- 5月28日:馬哈迪指出,馬新高鐵是不必要的項目之一,因此政府決定取消馬新高鐵計劃[25]。
- 5月30日:政府成立大馬希望基金[26]。
- 5月31日:馬哈迪指出,政府為了控制國債,決定廢除捷運三號線(環狀線)計劃。這項計劃初估成本介於400億至500億令吉之間[27]。
- 6月2日:馬哈迪對記者證實準備於6月11日和12日,在日本舉行的第24屆亞洲未來國際大會上重談他在1980年代倡導的向東學習政策[28]。
- 6月4日:國家元首蘇丹莫哈末五世同意委任湯米·湯姆斯為新任馬來西亞總檢察長[29]。
- 6月5日
- 6月6日:馬哈迪主持第三次內閣會議後宣布,國家銀行總裁莫哈末依布拉欣已經遞上辭呈[32]。
- 6月12日
- 6月15日:希盟政府首次開齋節門戶開放,吸引近8萬人出席[35]。
- 6月22日:財政部長林冠英宣布,國家元首已於6月19日御准馬哈迪的建議,委任諾珊霞(Nor Shamsiah Mohd Yunus)為新任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總裁[36]。
- 6月23日:民政黨中委會召開特別會議,一致議決退出國陣[37]。
- 6月27日
- 6月30日:巫統舉行中央黨職改選,阿末扎希與莫哈末哈山中選為新任巫統主席與署理主席,接掌巫統[40]。
- 7月1日:馬哈迪說,聯邦政府將檢討現有的多項法令,包括國家安全理事會法令(國安會法),以免箝制人民的言論自由、媒體及政黨的運作[41]。
- 7月2日:13名內閣部長宣誓就任,包括最年輕的青年及體育部長賽沙迪[42]。
- 7月3日
- 7月4日:納吉被控在SRC案中,牴觸3宗刑事失信罪和1宗貪污濫權罪[46]。
- 7月10日
- 7月16日:國會下議院召開大選後的首次會議,巫統及伊斯蘭黨議員集體離席,抗議希盟未在開會前14天提呈議長人選,並批評阿里夫任議長不符程序[49]。
- 7月17日
- 7月18日
- 7月20日:無拉港州議員黃田志車禍逝世[54]。
- 8月1日:馬哈迪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55]。
- 8月3日: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會見馬哈迪,並進行大約半小時的會談[56]。
- 8月4日:希盟在雪蘭莪州雙溪甘迪斯補選以5842張多數票保住議席[57]。
- 8月5日:公正黨黨選提名日,安華·依布拉欣在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順利當選黨主席[58]。
- 8月7日:豪華遊艇「平靜號」抵達巴生港口[59]。
- 8月8日
- 8月13日:青年及體育部長賽沙迪宣布,政府將廢除國民服務計劃與國家干訓局(BTN)。青體部將以聯邦憲法和國家原則為基礎,制定新的替代計劃取而代之[62]。
- 8月14日:馬哈迪宣布,所有60歲以上的紅登記持有者,只要已向政府申請公民權者,將獲得政府發出藍身份證,成為正式的馬來西亞公民[63]。
- 8月16日:國會下議院經過逾3個小時辯論後,三讀通過廢除打假新聞法令[64]。
- 8月17日:交通部長陸兆福宣布,310萬張AES罰單取消[65]。
Remove ads
廢除消費稅
前任首相納吉·阿都拉薩執政時期推出了消費稅(GST),引起民間怨聲載道[66]。自馬哈迪上任後,於6月1日將GST降至0%,馬來西亞的GST政策實施三年兩個月後停施[67]。
打擊貪污
自上任後,希盟政府大肆調查政府部門及官聯公司的貪污案,其中最備受關注的包括前首相納吉·阿都拉薩和夫人羅斯瑪·曼梳。截至2018年11月8日,已有超過20名國陣高官顯要因涉及貪污舞弊而被接二連三的調查和提控[68]。首相馬哈迪曾指出,當局逮捕面對濫權和貪污指控的數名前領導人,不含政治動機,而是依據國家法律行事[69]。
國家施政、誠信和反貪中心(GIACC)由馬哈迪於2018年6月8日宣布成立,並由反貪會前主席阿布卡欣領導,專司就反貪廉正與施政事項扮演評估監督協調的角色,並直接向首相匯報[70]。
2019年1月29日,馬哈迪推介為期5年的「2019-2023年國家反貪藍圖」(NACP),矢言全力打擊貪污問題,改善國家形象[71]。這項反貪藍圖由國家施政、廉正與反貪中心(GIACC)負責草擬,旨在加強政府施政,打造廉正的國家。長達約65頁的報告鑑定6大主要防貪領域,分別是政治、公共行政、執法、司法、立法和企業管理[72]。馬哈迪表示,制定2019年至2023年反貪藍圖,證明政府嚴厲追查與對付過去的涉貪者,如今與未來的涉貪者將面對更嚴厲的對付行動[73]。
國會下議院於2019年7月1日通過議案,強制所有國會議員、上議員和政治秘書必須申報收入,以及與配偶的財產。
2020年1月23日,國際透明組織公布2019年全球貪污印象指數(CPI),在希盟政府的嚴厲打貪下,馬來西亞的排名躍升10級,在全球180個國家中,從2018年的61名,升至2019年的51名[74]。
Remove ads
外交
2019年9月18日,馬哈迪在首相辦公廳為新馬來西亞外交政策框架主持推介禮致詞時說,大馬外交政策基本要素保持不變,繼續奉行獨立時有原則和務實的外交政策,與所有國家保持友好關係,並以國際法和規範,和平解決爭端[75]。
馬哈迪於2018年8月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見證了馬中兩國簽署5項了解備忘錄。這5項備忘錄中,其中3項涉及農業,2項分別是雙邊貨幣掉期、會計與審計監管合作備忘錄[76]。
2019年4月25日,馬來西亞和中國在北京簽署一項諒解備忘錄,中國擬議在5年內(2019年至2023年)向馬來西亞購買額外190萬公噸棕油,估計價值達45億6000萬令吉[77]。
馬哈迪在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演講時強調,馬來西亞全力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惟主張其通道必須自由和安全通行。他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個好主意,而且可以讓馬來西亞從中受惠[78]。
2019年5月26日,馬哈迪配合馬中友好協會(PPMC)出版的馬中建交45周年紀念刊發表獻詞說,馬中近年來的雙邊貿易與投資增長如流星般迅速,這個趨勢會繼續在旅遊、科學、科技及文化交流方面創造更多機會[79]。
Remove ads
2019年3月13日,馬哈迪與到訪的韓國總統文在寅舉行會談。之後兩國領袖見證了4項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包括工業4.0相關企業合作、交通領域合作、在大馬發展智能城市及清真業合作[81]。
馬哈迪於2019年11月首次訪問韓國期間與文在寅見證了4份有關資訊與通訊科技、數碼政府、保健與醫療科學及水與污水管理的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82]。
馬哈迪在2019年東協韓國紀念峰會上演講時表示,東協與韓國之間的聯繫需要加強,以確保雙方可以相互學習。他指出,東協擁有巨大的機遇和豐富的資源,但由於缺乏先進、高效和可持續的基礎設施,東協無法充分利用其潛力[83]。
馬哈迪訪問韓國航空宇宙產業公司(KAI)時說,馬來西亞對韓國在航空業上取得的發展深感興趣。馬哈迪說,他上次是在2002年訪問韓國,迄今該國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84]。
馬來西亞政府歡迎韓國,在2020年馬韓迎接建交60周年之際,將雙邊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馬哈迪表示,馬韓兩國政府將討論該提案的細節,這與馬來西亞學習韓國在先進技術和創新實力的意圖一致[85][86]。
一名馬來西亞官員在馬哈迪和韓國總統文在寅召開雙邊會議結束後對《馬新社》說,韓國已表示有意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UNWFP)購買價值900萬美元的6000公噸馬來西亞棕油[87]。
Remove ads
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馬哈迪交情超過30年[88]。馬哈迪在出任首相後時曾七次訪問日本[89]。
2018年11月6日,馬哈迪獲日本明仁天皇授予「一等桐花大綬章」,以肯定他在加強馬日雙邊關係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貢獻。馬哈迪也是繼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及印度前總理曼莫漢·辛格之後,第三個接受大綬章的亞洲領袖[90][91][92][93][94]。
在2018年,馬來西亞與柬埔寨總貿易額為5億5850萬美元,比2017年增加22.6%,2019年馬來西亞是柬埔寨第4大外來直接投資國,總額27億3000萬美元。
馬哈迪於2019年9月3日對柬埔寨展開為期3天的官式訪問。他與柬埔寨首相洪森召開雙邊會議,討論關於貿易與投資,以及在農業、防衛及發展清真領域的合作,且在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聲明。馬哈迪與洪森也見證了豁免雙重徵稅(DTA)協議及旅遊業合作了解備忘錄的簽署儀式[95]。
馬哈迪對於2018年朝美首腦會晤表示歡迎,並表示世界不應對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懷疑並應學習他對於和平的期盼[96]。在東京的一個記者會上,馬哈迪希望朝美首次峰會能取得好結果[97],並表示馬來西亞重開北韓駐當地大使館,改善因金正男遇刺事件而低落的兩國關係[98]。
教育
希盟政府對於教育的貢獻如下:
- 制度化發放華中特別撥款,批准給予81所華中1500萬令吉撥款,並在2020年增加至2000萬令吉。
- 給予獨中撥款,從2019年1月撥款1200萬令吉[100],到2020年增加至1500萬令吉[101]。其中,希盟執政的雪蘭莪、柔佛、霹靂、馬六甲、檳城、吉打、沙巴等州政府每年制度化撥款獨中[102][103][104][105]。
- 新紀元大學學院、南方大學學院和韓江傳媒大學學院在2019年首次獲得希盟政府各200萬的撥款[106]。
- 財政部從2018年起制度化下放每年2000萬令吉的華小搬遷和增建撥款,一共有30間華小在2018年至2019年間受惠。
- 在財政部的建議下,公益金同意修改捐款條款,首次公開讓所有政府資助華小(全津華小)申請,404所華小的董事部直接獲得2000萬令吉的現金支票進行維修工程。
- 全國華中首次獲得建校經費。此措施在財政部要求下,公益金在2019年首次下發放500萬令吉建校基金予7所華中進行增建工程[107]。
- 極力解決師資的問題。在2019年共開放1460個名額,另外希盟也系統化招收臨教,2020年2月調派645人前往各校執教[108],並在2020年1月進行第2輪招聘。
- 財政部在2018年首度豁免董總籌募教育發展基金約85萬令吉的稅務,也協助董總豁免超過500萬令吉的教育籌款稅務,積極支持民間團體為國家教育事業作出的貢獻[109]。
- 馬華公會創立的拉曼大學學院在國陣執政時獲得3000萬令吉撥款。希盟政府在2019年批准多達4550萬令吉的發展撥款交由拉曼校友總會的基金會管理,獨立營運直接惠及學生[110]。
- 政府資助學校(半津學校)在過去只獲得每個月5000令吉上限的水電費資助,而財政部長林冠英在2020年財案中宣布下放1200萬的額外補助,此舉減輕學校董事部財務負擔。
- 積極解決柔佛董聯會的註冊危機。董總主席陳大錦在2019年9月26日發文告感激財政部長林冠英及國防部副部長劉鎮東的助力,讓時任內政部長慕尤丁積極跟進及處理社團註冊局撤銷註冊的問題[111]。
Remove ads
衛生與環境
2018年12月18日,衛生部副部長李文材宣布,2019年1月起,所有餐館將全面禁菸,含有尼古丁成份的電子菸(Vape)和水煙(Shisha)也在禁菸令當中,若餐飲業者面對頑固菸民束手無策,可撥打熱線聯繫衛生部執法官員前往取締[113]。
2018年12月26日,李文材指出,在保障非菸民健康的課題上,衛生部絕不妥協,但同時也會尊重菸民的權利。他指出,食肆禁菸規定不是要阻止菸民吸菸,而是他們必需遵守條件,也就是在遠離禁區的地點吸菸[114]。
2018年12月31日,新成立的菸民維權俱樂部(Smokers Right Club)7名成員入稟司法審查,挑戰有關禁令[115]。該訴訟於2019年10月29日被駁回,吉隆坡高庭裁決衛生部所實施的食肆禁菸令未侵害菸民的憲賦權利[116]。2023年6月20日,聯邦法院駁回7名菸民的上訴申請,並諭令其向衛生部支付3萬令吉律師費[117][118]。
2019年12月29日,衛生總監諾希山發表文告指出,2020年1月1日起,在禁菸區抽菸者將接獲250令吉罰單,首次違規者若在罰單發出的一個月內到任何縣衛生局辦事處繳還,罰款可減少至150令吉。他說,第2次違規者,必須繳付全額罰款,至於違規3次或以上,將被罰款350令吉[119]。
2019年2月25日,能源、工藝、科學、氣候變化和環境部長楊美盈披露,政府在該年首兩個月已關閉140家涉及進口及處理非法洋垃圾的工廠,並會繼續展開檢舉,預料2019年能淨化處理2018年進口達75萬公噸的洋垃圾。她強調,除了非法營運工廠,即使擁有合法准證,如合法再循環工廠,一旦發現業者非法進口洋垃圾及沒依照條例處理洋垃圾,業者同樣會被對付[120]。
2019年9月28日,楊美盈與檳城首席首長曹觀友共同主持第8屆檳城國際綠色大會及展覽會(PGIGCE)開幕式後對記者說,聯邦政府把「洋垃圾」送回原國絕不會付一分一毫。她說,該部門已與檳城州政府合作,聯繫相關國家使節要求將這些塑廢料運回[121]。
“ | 這不只是關於費用問題。這關乎尊嚴。為什麼他們把這些運來我國,反而我們還要付錢讓他們把它們運走?那些非法進口廢料的運輸者理應繳付罰款,直到他們回收他們的垃圾。 | ” |
——楊美盈[121] |
2019年3月7日,巴西古當河流散發毒霾嚴重,大約937人到醫院尋求治療。3月14日,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飛往巴西古當視察毒霧情況。由於有害煙霾的狀況,巴西古當共111所學校被勒令關閉直到另行通知為止[122][123]。
2020年1月25日,衛生部長祖基菲里阿末宣布馬來西亞出現首三宗確診病例[124]。1月26日,政府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首次召開會議,參與政府部門機構為國家災難管理機構(Nadma)及衛生當局、警方及移民局,以及外交部、通訊部和旅遊部正副部長。1月27日,政府暫時限制中國武漢市與湖北省公民入境馬來西亞[125]。2月3日,馬來西亞安排首架撤僑專機前往中國武漢載送馬來西亞人返國[126]。2月7日,政府禁止中國宣布封鎖的城市公民入境馬來西亞[127]。2月9日,副首相旺阿茲莎宣布限制浙江省五個城市及江蘇兩個城市的人民入境[128]。2月16日,馬來西亞禁止任何從中國港口出發的或停靠的郵輪入境[129]。2月27日,過渡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宣布,政府推出總值200億令吉的經濟振興配套,確保有效應對因疫情衝擊帶來的經濟風險,同時擬定應對各行各業策略,來鞏固馬來西亞經濟基礎[130]。
通訊與科技
哥賓星出任通訊與多媒體部長後,指示電訊公司改善馬來西亞的網速,並大幅度降低寬頻價格,例如,馬電訊Streamyx網絡配套從每月160令吉降至69令吉[131]。
政府在提呈2019年財政預算案時宣布,為了支持數碼經濟的成長,政府發放10億令吉撥款,並在2019年推介國家光纖化與連接計劃(NFCP)[132][133],目標為2023年寬頻覆蓋率達98%,最低寬頻速度達30Mbps[134]。
2019年10月,馬來西亞正式從類比信號電視(Analog TV)轉換至數碼信號電視(Digital TV)[135][136]。
2019年4月18日,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推介「5G馬來西亞:社群躍進」展覽會,展示馬來西亞的5G夢想與實踐。「5G馬來西亞」的推介也是延續馬哈迪在1996年提出的多媒體超級走廊發展項目,以發展馬來西亞成為數字經濟的典範[137]。馬哈迪在致詞中說,馬來西亞應能在未來3年內,充分掌握與善用5G技術,推動馬來西亞經濟實現強勁和可持續的增長,他說,不過,只有所有利益攸關方與政府一起履行5G議程,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138]
“ | 過去5年,製造業貢獻國內生產總值22%,仍是我國經濟的中流砥柱。 | ” |
“ | 政府希望通過智能製造或大規模的機械類通訊,為航天、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與設備、醫療設備以及電子與電氣等領域,吸引高附加值,高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投資。 | ” |
“ | 我有信心,如果我們作出必要的準備,以迎接這一變革性的技術,馬來西亞應能在未來3年內利用5G,超越自我,並使國民經濟實現強勁和可持續的增長[138]。 | ” |
——馬哈迪 |
2019年10月3日,馬哈迪見證明訊(Maxis)及華為科技(馬來西亞)簽署一項在馬來西亞提供5G服務網絡的協議時指出,5G將成為一個關鍵驅動,以連接國內每一個人,並將多個領域如製造業、農業、醫療保健業轉型,以便馬來西亞能在全球保持競爭力。他說,跨國公司及馬來西亞供應商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以支持馬來西亞蓬勃發展的技術生態系統[139]。
2020年1月20日,馬哈迪在蘭卡威推介「大馬5G演示計劃」上說,馬來西亞放眼在該年第三季落實5G科技的目標,處於正軌上。他說,這是馬來西亞強化經濟、達致可持續成長及共享繁榮願景的起步。馬哈迪也說,在他於2019年4月推介「大馬5G展示」後,使用5G的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他指出,就經濟而言,5G能夠作為革新成長的基建[140]
“ | 5G的覆蓋範圍,以及不同的行業如種植業、教育業、醫療業、製造業、精美交通業和旅遊業,為行業、社會及個人發展他們的電子願景,以及提供新穎及更好服務帶來新機會[140]。 | ” |
他在之後的記者會上還認為,如果馬來西亞適當地使用5G,或可在2025年就可成為先進國,無需等到2030年。他表示,儘管通信技術不斷演變,但5G是最新和全面的,可獲得大量資訊協助決策[141]。
新聞自由
上任後,馬哈迪接受馬來西亞國營電視台(RTM)訪問時強調,新政府不會限制新聞自由或對付不實報道,除非這些新聞報道威脅國家秩序[142]。
在國陣政府執政期間禁止的《砂拉越報告》網站獲得解封,該網站因曾揭露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醜聞(1MDB)遭封鎖[143]。
在執政的22個月裡,馬來西亞在無國界記者組織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中,從2018年的第145位,到了2020年大躍進至第101位[144]。
降低投票及參選年齡
2019年7月16日,國會下議院以211票支持及零票反對下,通過修憲案,將投票及參選年齡降低到18歲,同時推行選民自動登記制[145]。此修憲案之後於同年7月25日在國會上議院正式表決,最終以47票低空飛過修憲門檻[146]。
2030年共享繁榮願景
2019年9月14日,馬哈迪主持內閣特別會議,根據2021-2030共享繁榮願景商討國家長期經濟政策方針。根據經濟事務部的文告,共享繁榮願景是政府推出的新希望和議程,將成為國家團結的基石。該願景擬定確保全民能在2030年享有高生活水平的規劃。此願景也涵蓋第十二大馬計劃和第十三大馬計劃,在這2個五年計劃執行期間的年度財政預算,也將以共享繁榮的景願為基礎[147]。
2019年10月5日,馬哈迪推出了新的國家發展宏願,即2030年共享繁榮願景。他在致詞時稱該願景旨在將馬來西亞打造成經濟持續成長的國家,同時以公平和包容性的方式分配國家經濟,讓全民感受到和諧和穩定[148]。
政府放眼通過2030年共享繁榮願景,在10年內取得每年4.7%的成長,以藉此在2030年達成國內生產總值(GDP)3兆4000億令吉的目標。馬哈迪指出,上述數字只是政府的目標,並不會證明國家和其人民的富裕程度[149]。
柔佛州務大臣沙魯丁嘉馬對2030年共享繁榮願景表示歡迎,並稱中央政府明確列出2021年至2030年期間的發展框架,將更好推動馬來西亞前進,尤其帶領人民邁向更美好的未來[150]。
施政滿意度調查
補選
- 第1場2018年雙溪甘迪斯補選
- 第2/3場2018年無拉港補選
- 第2/3場2018年斯里斯迪亞補選
- 第4場2019年金馬侖高原補選
- 第5場2018年波德申補選
- 第6場2019年士毛月補選
- 第7場2019年晏斗補選
- 第8場2019年山打根補選
- 第9場2019年丹絨比艾補選
- 第10場2020年金馬利補選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