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六次霍亂大流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六次霍亂大流行(英文:Sixth cholera pandemic),是指於1899年—1923年間發生的霍亂大流行,是歷史上第六次霍亂的大規模爆發。[1][2][3] 此次疫情起始於印度,在當地造成了超過80萬人死亡,此後傳播到中東、北非以及歐洲部分地區。[1][3]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中國清朝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國多地爆發了大規模霍亂疫情。[4][5] 羅福德(L. H. Lawford)的《杭州關十年報告(1902—1911)》中提到,1902年6—7月期間,杭州城內及周圍地區霍亂流行導致約1萬人喪生。[4][6] 1909年(宣統元年),霍亂再度大規模爆發。[4]
第六次霍亂大流行期間,中華民國在1919年曾爆發過霍亂疫情。[4]據《河南防疫實錄》報道,霍亂於1919年在上海、福建、山東、河北和東北三省等地流行,河南有47個縣出現疫情,有185,251人受感染、46,947人死亡。[7]根據上海租界工部局的統計,1919年霍亂導致中外人士總死亡數為681人。[8]日治時期的台灣亦爆發重大霍亂疫情,其中以臺北地區的疫情最為嚴重,死亡率高達80%,共有1,633人患病、1,358人死亡。[9][10]知名醫學家伍連德曾參與1919年的霍亂救治,他當時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把傳單發給治癒者和他們的親友,用親身實例表明現代治療方法勝過古老的方法。」[4] 此後的1926年、1932年民國亦再次發生大規模的霍亂流行。[4]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