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烏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乌县map
Remove ads

第烏/ˈd/)是印度的聯邦屬地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和達曼-第烏的一個縣。 [4]該縣由第烏島和印度大陸上的兩個小飛地組成。區總部設在第烏鎮。它是該國人口第九少的縣(在640 個縣中)。 [5]

快速預覽 第烏縣 Diu district,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該區歷史上曾屬於古加拉特索拉什特拉地區。第烏區仿照葡萄牙的行政區劃制度,於 19 世紀上半葉設立為葡屬印度的行政區。該區由一名區長領導,隸屬於駐果亞的葡屬印度總督。該區包括第烏一個市鎮,該市鎮又細分為多個民政教區。[6]

它一直是葡萄牙的海外領土,直到1961 年 12 月 19 日被印度軍隊吞併。從 1961 年到 1987 年,它是果亞、達曼和第烏聯邦屬地的一部分。 1987 年,它成為新成立的達曼-第烏聯邦屬地的一部分。 2020 年 1 月,該區成為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和達曼-第烏聯邦屬地的一部分。[6]

地理

第烏縣面積 40 平方公里(15 平方英里)。[7]

它由第烏島、位於大陸的果戈拉(Ghogolá)半島、以及位於第烏島以東20公里處的辛博爾(Simbor)小飛地所組成。果戈拉半島與吉爾索姆納特縣相鄰。

人口統計

根據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第烏區的人口為 52,074[5],大致相當於聖基茨和尼維斯的人口[8]。這使它在印度總共 640 個縣中排名第 631 位[5]。該地區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1,301 人(每平方英里 3,370 人)[5]。2001 年至 2011 年十年間的人口成長率為 17.73%[5]。第烏的性別比例為每 1000 名男性對應 1030 名女性[5],當地識字率為83.36 %[5]

該地區有一個小型的印度-葡萄牙克里奧爾語社群,被稱為達曼和第烏葡萄牙克里奧爾語[9][10][11]

姊妹城市

第烏島與葡萄牙的洛里什市結為友好城市。[12]

地標

第烏保留了一些葡萄牙建築風格的建築和紀念碑。保存最完好的是教堂和防禦工事。自1961年印度軍隊入侵以來,大批基督徒從第烏[13]撤離。這導致當地許多歷史和宗教遺址被廢棄、失修、改為世俗用途或被拆除。

教堂

除了位於第烏鎮上的聖保羅教堂仍然活躍用於宗教用途外,第烏縣的其他教堂均已轉作其他用途或被荒廢。

Thumb
第烏島主要教堂建築(從上往下逆時針):
1. 聖保羅教堂和聖托馬斯教堂(位於第烏鎮)
2. 聖方濟各教堂(位於第烏鎮)
3. 雷梅德斯聖母教堂(位於Fudam)
4. 仁慈聖母教堂(位於Vanakbara)

堡壘

由於古加拉特蘇丹國和遠方勢力的不斷入侵,葡萄牙人在該地區建造了多處防禦工事。大多數防禦工事至今仍保存完好,如第烏堡和辛博爾的聖安東尼奧堡,少部分則已經沒有了任何實際存在的痕跡。

辛博爾的聖安東尼奧堡

辛博爾的聖安東尼奧堡建於葡萄牙在亞洲勢力日漸衰落的時期,是葡萄牙人在印度建造的最後防禦工事之一。這座堡壘的建造是為了應對海盜在阿拉伯海北岸,特別是在坎貝灣的掠奪活動。 1722 年,海盜頭目拉莫吉·瓦雷爾在萬索索(Vançoso)河口的一個小島上建造了一個小型防禦工事,海盜們將他們的輕型船隻停泊在那裡。第烏總督路易斯·德梅洛·佩雷拉下令進攻該工事。在佔領工事並燒毀海盜船隻後,葡萄牙人決定將該防禦工事加以發展,並將其重新命名為辛博爾的聖安東尼奧堡,或辛博爾堡。由於飲用水供應對於 30 名駐軍守衛的堡壘至關重要,因此建造了一個蓄水池。葡軍亦佔領了內陸 2.4 公里的辛博爾村,希望它能為堡壘的維護提供足夠的收入。然而,幾年後,官員建議,為了節省成本,拆除堡壘,並用拆除的材料堵住萬索索河的河口,防止海盜入河。拆除令被兩度推遲,最後決定保留並修繕堡壘。不知何時,一座供奉帕多瓦的聖安多尼的小教堂在島上防禦工事內落成。 1780年,近一半的駐軍在一次敵對地區勢力的攻擊中喪生。此時,隨著與第烏和辛博爾接壤的朱納格特納瓦布政權的鞏固,辛博爾村已徹底失陷。[14]

一份1840年的文件提到了聖安東尼奧堡的破敗狀態。 1857年,第烏總督計劃修復這座半廢棄的島嶼堡壘,但遭到了朱納格特土邦的反對。朱納格特土邦也質疑葡萄牙對島堡對面大陸地區的管轄權,包括附近辛博爾村的居民被禁止進入的一座水井。由於雙方在第烏(包括辛博爾飛地)的邊界等問題上持續存在管轄權衝突,葡萄牙與朱納格特和英屬印度政府之間進行了談判。 1859年條約簽署後,葡萄牙在第烏附近的果戈拉半島和辛博爾的領土均被縮小,葡萄牙在辛博爾的主權縮小到聖安東尼奧堡以及堡壘對面、萬索索河兩岸的兩小塊土地。葡萄牙軍隊,被允許在解除武裝後穿越朱納格特土邦領土以往返第烏和聖安東尼奧堡。

1859年的條約並未消除所有與辛博爾相關的摩擦根源,其中之一就是為逃避朱納格特土邦的酒稅而透過辛博爾走私酒精。 1889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儘管這座堡壘幾乎被完全廢棄,但第烏漁民在飛地水域的活動仍為第烏的小型經濟做出了貢獻,成為季風期間當地居民食用的干魚的主要來源。儘管如此,葡萄牙官員不只一次建議放棄或交換毫無價值的辛博爾飛地及其堡壘。第烏總督於1924年訪問了這片飛地,他哀嘆葡萄牙的領土僅由朱納格特土邦圍繞的三塊小塊沙地和乾旱土地組成,並補充說,在上次颶風過後,這座堡壘如今已半毀。[14]

1954年,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區於一次騷亂中被印度佔領的同時,來自印度的兼併積極分子佔領了聖安東尼奧堡,並在升起印度國旗後撤離。 1961年12月19日,該堡的小型駐軍成為葡屬印度最後一支投降的軍事隊伍,投降者是一位乘坐印度軍艦抵達聖安東尼奧堡的第烏葡萄牙軍官促成的。[14][15]

Remove ads

相片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