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箜篌

樂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箜篌
Remove ads

箜篌拼音kōng hóu注音ㄎㄨㄥ ㄏㄡˊ),是一種撥弦樂器漢武帝令樂人侯調始造空侯。[1]風俗通》、《通典》則說是侯調所作。因為制器的人姓,而其聲坎坎,所以叫坎侯。[2]

Thumb
鳳首箜篌

分臥式和豎式兩種。臥箜篌平放橫彈似朝鮮玄琴,又稱箜篌玄琴,是公元前111年產生於漢代的樂器。

豎頭箜篌,又名胡箜篌,約在漢靈帝時由西域傳入。[3][4]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弦數因樂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5根弦,最多的25根弦,[5]豎頭箜篌經過隋唐至明時期數代的的發展和改進,配合本土的音樂文化習慣,創造出了唐箜篌,明箜篌等新式箜篌。在龜茲石窟的壁畫中,直項琵琶與豎箜篌常配組出現在佛說法圖、涅般圖、因緣故事和伎樂天人的供養圖中。

唐代以後的箜篌專指豎箜篌。琴弦一般系在敞開的框架上,用手指撥彈。箜篌與琵琶、五絃、合稱隋唐俗樂中的絲弦。明代燕樂制度中箜篌直長4尺8寸,並柄上雕龍頭,20絃。[6]

日本奈良縣正倉院保存有唐代漆豎箜篌殘件,有槽、頸、腳柱、響板、梁等部分,據殘件與相關圖像,音箱當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下方橫木供系弦之用。

自唐以後,演奏箜篌的人越來越少。明清之後,逐漸失傳。1930年代有箜篌複製工作,1959年,北京樂器研究所研製明代的箜篌。

1980年中國研發了新型改良箜篌——現代箜篌,結合西方的豎琴、古箏、琵琶、古琴等樂器所形成的新式箜篌。主要特徵為雙排琴弦,琴弦間為形似琵琶的梨形共鳴箱,帶有古箏和中國部分傳統民族樂器特有的琴碼,外形和大小與豎琴相似,指法結合豎琴指法、古琴指法、古箏指法和琵琶指法等,因而可以做到揉、壓、顫音、滑音、泛音、搖指等[7]

Remove ads

分類

隋唐九部樂中箜篌分三種:[8]

  • 臥箜篌
  • 豎箜篌
  • 鳳首箜篌

相關文化

文學

遊戲

樂器

戲劇

  • 錦衣之下男主角陸繹的母親及女主角袁今夏,皆擅長演奏箜篌

註解

Loading content...

延伸閱讀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