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篠脇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篠脇城(日語:篠脇城/しのわきじょう Shinowaki-jō *)是一座位於日本岐阜縣郡上市的城。令和6年(2024年),被列為國之史跡。
歷史
承久3年(1221年),東氏第三代家主東胤行因承久之亂的戰功,受封美濃郡上郡山田莊的領地。之後,胤行開始在篠脇山處築城。14世紀初,在第四代家主東氏村時期,篠脇山山麓的東氏館和山頂的篠脇城竣工後,氏村將據點由阿千葉城移至此處。[1]
應仁2年(1468年),作為歌人聞名的城主東常緣在郡上留守之際,篠脇城遭齋藤妙椿攻陷。由於常緣跟妙椿為歌道之友,於是常緣將落城的悲痛作為一首和歌,並贈予妙椿。妙椿得此和歌後,以10首和歌為交換條件,將城歸還給常緣。[2][3]
文明3年(1471年)至9年(1477年),宗祇造訪篠脇城,接受常緣的古今傳授。天文9年(1540年),越前的朝倉氏向篠脇城進攻,作為城主的東常慶將之擊退。翌年,常慶於八幡的赤木山興建赤谷山城,並將居城移至該城,篠脇城就此廢城。[2]
令和6年(2024年),與東氏館一同以「東氏館跡與篠脇城跡」之名被列為國之史跡[4]。
Remove ads
構造

篠脇城位在栗巢川左岸,標高486公尺的篠脇山山頂,曲輪分為三段。頂部為東西約40公尺、南北約20至30尺的本丸;下方四公尺為二之丸,該曲輪的西北側有一湧泉,推測為當時篠脇城的供水水源[2];最下方為腰曲輪。另外,在本丸的南側設有出丸。
該城的最大特色是設有環繞城郭,呈放射狀排列的32個畝狀豎堀。大多數豎堀的規模長10至40公尺、深約2至3公尺、上幅7至8公尺、下幅2公尺,有兩個豎堀是延至山麓。[3]因為該豎堀群看似碾米臼的溝紋,所以被稱為「臼之目堀」。
調查
根據昭和55年(1980年)至58年(1983年)的調查,東氏於14世紀初居於篠脇山山麓的東氏館,然而該處未發現15世紀以後的陶瓷器,推測因應仁年間齋藤氏的侵攻而遭焚毀。之後到了戰亂時期的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東氏將居館由山麓的東氏館移至山頂的篠脇城。[1]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