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籠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烏紗高屋帽,又稱籠巾,高屋烏紗帽、黑紗高屋帽、高頂烏紗帽等,是漢服首服中高屋帽和烏帽的一類,因以黑紗製成而得名。最早出現於東晉,流行於南朝至宋代,有白、烏兩種[1]。烏帽為官員和士庶通用,又稱烏紗帽,但與後世別稱為「烏紗帽」的官帽非同一種帽子。[2]相反白色的白紗帽則為皇室專用。
![]() |

中國
烏紗高屋帽在隋代時,被當作是官服的一種。《通典》記載說:隋文帝開皇初,嘗著烏紗帽,自朝貴已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文綾袍、烏紗帽、九環帶、烏皮大合靴。[3][4]唐代,不論貴賤,天子百官、庶民百姓均可以戴服它。[5]烏帽在唐代是一種日常便帽,不少唐代文人都曾在其詩句中提及烏帽。如柳宗元有詩句: 「春衫裁白紵,朝帽掛烏紗。」[6]李白曾有《答友人贈烏紗帽》詩: 「領得烏紗帽,全勝白接鬵。」白居易在其《初冬早起寄夢得》中也有「起戴烏帽,行披白布裘」的句子。
宋代時士庶依然有服烏紗高屋帽,由於白紗高屋帽在隋唐之後已消失,宋人詩詞所提及高屋帽應是指烏帽,如蘇軾 《椰子冠》詩:「規模簡古人爭看,簪導輕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東坡何事不違時。」此詩一出,當時人更紛紛仿效蘇軾戴上短簷高屋烏帽,稱為「子瞻樣」[7]。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