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紅翅鸚鵡屬
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下的一個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紅翅鸚鵡屬(學名:Aprosmictus)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下的一個屬。[2]該屬為亞澳鸚鵡亞科超級鸚鵡族下的一個成員,一共有兩個物種4個亞種。[2][3]本屬物種為中等體型的鸚鵡,主要分佈於澳洲或小巽他群島的開闊森林、次生林地等處之樹上,但也會在地面上覓食。[4]
Remove ads
分類與歷史
該屬由英國鳥類學家約翰·古爾德於1842年發表,並同時將Platycercus scapulatus(現今為國王鸚鵡屬下的澳洲國王鸚鵡)及Platycercus erythropterus(現今的紅翅鸚鵡)作為模式種。[5][6]古爾德以翅膀較長、尾巴較方、腿部較短、腳趾較長,並較玫瑰鸚鵡屬多出了叉骨等型態學特徵建立了此屬。[7]隨後,英國鳥類學家喬治·羅伯特·格雷於1855年重新指定紅翅鸚鵡做為本屬唯一的模式種。[5][8]
到了1865年,古爾德在未注意到格雷已指定紅翅鸚鵡為該屬模式種的情形下,將澳洲國王鸚鵡留在了原本的屬內,並另立新屬Plistes以容納他當時認為已與澳洲國王鸚鵡有足夠不同特徵的Ptistes erythropterus(紅翅鸚鵡)、Ptistes coccineopterus(現為紅翅鸚鵡的亞種A. e. coccineopterus)及Ptistes jonquillaceus(橄欖肩紅翅鸚鵡)。[9][5]在先到先得的規則下,Plistes因此成了無效名稱,並被格雷在1870年的書籍中註記此事。[10][5]而原先被古爾德劃為本屬的澳洲國王鸚鵡及後續加入的其他鸚鵡則失去了其原有的屬名,遲至1911年,才由澳洲鳥類學家格雷戈里·馬修斯注意到此事,並編入新屬國王鸚鵡屬內。[5]
| |||||||||||||||||||||
2023年所建立的親緣關係樹[11] |
現據分子研究顯示本屬與國王鸚鵡屬及超級鸚鵡屬一同歸於舊世界鸚鵡科超級鸚鵡族下。[3]其屬名Aprosmictus源自希臘語απροσμικτος(轉寫:aprosmiktos,意即「不合群的、孤獨的」),來自古爾德當時認為其相較於玫瑰鸚鵡而言較陰沉的習性。[12]
Remove ads
形態特徵
本屬鳥類擁有醒目的翅膀紅斑,為雌雄異形。[4]與國王鸚鵡屬及麝香鸚鵡屬相比時,紅翅鸚鵡屬的物種體型較小(體長約30—35公分),尾巴較短而方。[13]
保護情況
該屬鸚鵡均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所保護,並被列於附錄二內。[14]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紅翅鸚鵡被劃為無危物種,但橄欖肩紅翅鸚鵡則因較小的族群數量及棲地遭開發的原因被劃為近危物種。[15][16]
下屬物種
本屬包含以下兩個物種:[2]
- 橄欖肩紅翅鸚鵡 Aprosmictus jonquillaceus (Vieillot, 1818)
- 紅翅鸚鵡 Aprosmictus erythropterus (Gmelin, JF, 1788)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