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紅色月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紅色月光》[1][2](英語:Once in a Red Moon)是挪威音樂組合秘密花園的第4張錄音室專輯,於2001年透過水星唱片發行。
專輯成功登上澳洲第64名和挪威專輯榜亞軍[3][4],並奪得美國《告示牌》New Age Albums亞軍[5]。其中,收錄曲〈鼓舞我〉是組合最出名的歌曲,被百位藝術家翻唱[6]。
Remove ads
製作與發行
《紅色月光》是挪威音樂組合秘密花園的第4張錄音室專輯,於2001年3月在都柏林的Windmill Lane錄音室錄製,錄音最終於2001年11月完成。除了Windmill Lane錄音室,組合還在倫敦的AIR錄音室、格拉斯哥的Secret Music錄音室、奧斯陸的Ambience錄音室以及克里斯提安桑的Cross錄音室。全專共收錄12首歌。序曲〈甦醒〉靈感來自凱特·蕭邦1899年的同名小說《覺醒》,第6首曲目〈雙重奏〉找來英國大提琴家朱利安·洛伊·韋伯演奏[7]。
雖然這是張器樂專輯,但有3首帶有人聲的歌曲,分別是由布萊恩·甘迺迪演唱的〈鼓舞我〉、蘇格蘭雷鳥樂團主唱凱倫·麥特森演唱的〈綠原潮浪〉和〈曙光之門〉[8][9]。《紅色月光》於2001年在挪威首發[10]。接著又在北美、歐洲、亞洲等地發行[11][12][13][14]。
Remove ads
專業評價
英國廣播電台Classic FM給予專輯好評[14]。AllMusic的喬納森·威德蘭(Jonathan Widran)給予專輯4.5顆星評價(滿分5星),威德蘭認為兩人不僅延續秘密花園一貫的敘事風格和演奏特色,同時還向原始簡樸的首專致敬。除了對樂器的探索,他們邀請群眾進行的音樂實驗更是激發出無窮的力量[15]。
《PopMatters》的馬歇爾·鮑登(Marshall Bowden)認為專輯達到了優美與傷感的平衡,不僅滿足了大眾喜好還富有深刻情感,各位新世紀音樂愛好者不僅不會失望還會發現《紅色月光》比典型的新世紀音樂要有深度[8]。《IZM》的李勇基(이용지)則評價專輯展現出人類面對大自然的渺小、無助和孤立,雖然悲傷,但裡面的音樂卻讓人懷有希望,懇求、祈禱、淨化以及治癒被生活折磨疲憊不堪的人們[9]。
Remove ads
曲目列表
全碟作曲:羅夫·拉弗蘭
參與名單
- 羅夫·拉弗蘭 – 作曲(所有曲目);鋼琴(1—5、7—12);作詞(2、12);製作(2、4、6、9—11);和聲歌手(4);錄音編曲(10)
- 菲歐紐奧拉·雪莉 – 小提琴、製作(4、9、10)
- 布萊恩·甘迺迪 – 人聲(2)
- 布倫丹·格雷厄姆 – 詞曲創作(2);作者(8)
- 特蕾西·坎貝爾(Tracey Campbell) – 領唱(2)
- 凱倫·麥特森 – 歌手、客串(4)
- 傑特·柏克坦 – 鍵盤、小風琴(4)
- 特蕾莎·蒂莫尼(Therese Timoney) – 主唱(4)、管弦領唱(10)
- 諾爾·埃克斯(Noel Eccles) – 打擊樂器(4、10)
- 佩爾·厄斯坦·索倫森(Per Øystein Sørensen) – 背景人聲(4)
- 德斯·摩爾(Des Moore) – 吉他(4)
- 安德魯·博蘭(Andrew Boland) – 混音、錄音人員(4、9);聯合製作(所有曲目)
- 瑪麗安·里斯蘭(Marian Lisland) – 背景人聲(4)
- 羅爾夫·克里斯滕森(Rolf Kristensen) – 齊特琴(4)
- 安·漢普頓·卡洛葳 – 作者(4)
- 漢斯·佛瑞克·賈庫伯森 – 口哨(4、10)
- 米克·奧布萊恩 – 愛爾蘭風笛(4)
- 愛爾蘭國家交響樂團(Irish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 管弦樂(4、6、9)、交響樂(10)
- 佩爾·埃利亞斯·德拉布羅斯(Per Elias Drabløs) – 男低音(4、10)
- 西蒙·埃姆斯(Simon Emes) – 雙簧管(4、10)
- 安德里亞·馬利希(Andrea Marlish) – 豎琴(4)
- 朱利安·洛伊·韋伯 – 大提琴(6)
- 史蒂芬·梅爾卡里奧 – 指揮(6、9)
- 愛爾蘭管弦樂團 – 管弦樂(4)
- 伊蓮·克拉克(Elaine Clark) – 領唱(9)
- 比約恩·奧萊·拉什(Bjørn Ole Rasch) – 共同編曲、鍵盤、小風琴(10)
- 勞易斯·凱利 – 凱爾特豎琴(10)
- 斯蒂夫·庫內 – 吉他(10)
- 阿薩·英德 – 豎琴(10)
- 約翰·泰特(Johnny Tate) – 指揮(10)
Remove ads
榜單成績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