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平文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平文廟是明、清湖北省公安縣的縣學文廟,明朝初年始建,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縣治遷移後,由知縣周承弼重建。[1]位於公安縣城西南三十公里的南平鎮,即舊縣城所在地。
建築群坐北朝南,原有萬仞宮牆、禮門、義路、櫺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啟聖殿等,今僅存大成殿及石碑二通,現院落東西寬80米,南北長120米,占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其中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2]
1930年7月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和第六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令在南平會師,兩軍前委在文廟召開會議,合併編成紅二軍團,由賀龍擔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治委員。南平文廟自此兼具古建築遺產和中共「革命文物」的雙重身份。
文物保護情況
1981年12月30日,以「紅四軍、紅六軍會師舊址」的名義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3]。
其作為文物的保護範圍為:紅四軍、紅六軍會師舊址及周圍一定範圍。以文廟中軸線為基線,向東面延伸32米至荊州車橋有限公司配電房,向南面至靈星門,向西面延伸25米至原百貨居住樓,向北面延伸25米至原食品廠居住區[4]。
其作為文物的建設控制地帶為:以保護範圍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東面至荊州車橋有限公司倉庫,南面至南正街南面商鋪,西面至積穀街,北面至東正街[4]。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