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荊州市

中國湖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荆州市map
Remove ads

荊州市,簡稱,古稱江陵南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市境西達宜昌市,北接荊門市潛江市仙桃市,東臨武漢市咸寧市,南界湖南省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主要為平原地貌,低山丘陵集中在西部。長江自西向東蜿蜒橫貫,有松滋河、沮漳河、東荊河、內荊河等支流。湖泊眾多,洪湖為全省最大,長湖次之。全市總面積14,099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523.12萬[1],市人民政府駐沙市區江津西路262號。荊州得名於《禹貢》中的九州之一,建城史始於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紀南城,至今有三千多年。市區內(荊州區)有古代荊州城遺址,是中原地區迄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也是目前中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古城。

快速預覽 荊州市 荊, 國家 ...
快速預覽 漢語, 正體字 ...
Remove ads

歷史

荊州得名於境內的荊山。前9世紀初葉,周夷王年間,楚國君熊渠封長子熊毋康為句亶王,句亶國即後來的郢都一帶(今荊州城北五千米外紀南城)。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置江陵

荊州是古代傳說的九州之一,也是東漢13個之一,包括了現在湖北湖南等地(湖南也被稱為荊南)。主要在漢水流域,及長江中游地區。有,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等郡。

三國時期正處與三國交界處,由於交通四通八達,水陸可通,為兵家必爭之要地,著名的赤壁之戰樊城之戰就在這裡爆發。

赤壁之戰後,劉備孫權借荊州,以圖進攻益州,益州到手之後,孫權遣使欲拿回荊州,劉備藉口說奪下涼州再給,孫權不悅,孫權想發兵奪回荊州,但關羽在與呂蒙對峙之沿岸築起烽火臺,日日夜夜監視呂蒙的行動,戒備森嚴,隨後陸遜用計,關羽戒心大減,將多數兵力調往北上支援,陸遜聞訊之後,趁關羽北上進攻樊城之時,率兵奇襲攻下荊州各郡,隨後關羽即敗走麥城,不久被孫權擒殺。而「大意失荊州」成語亦不逕而走。

關羽被孫吳斬首之後,劉備立即率領大軍進攻孫吳,在夷陵慘遭大敗,劉備軍勢大減,再也無奪回荊州之力,隨後在白帝城病逝,而荊州也魏吳兩國分家。

晉朝時荊州刺史治江陵,江陵城作爲荊州的州城由此有了「荊州城」之別稱。

南北朝時期,齊中興元年(501年)3月,齊和帝蕭寶融在江陵建都,自立為帝,史稱西齊,後被梁武帝所滅。552年梁元帝一度在江陵建都。

明清江陵故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於江陵縣荊州鎮管轄,1994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地級)。次年,荊州鎮撤鎮設東城西城城南荊北(今鳳凰街道郢城鎮)4個街道。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將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

Remove ads

地理

資源

土地資源

荊州市土地總面積折合140.93萬公頃,屬人多地少的地區。據第一次農業普查(1996年)[2]資料顯示,全市已利用的農業用地為72.7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51.6%,在已利用的農業用地中,耕地占 82.3%,人均占有1.41畝.養殖水面8.0%,林地占8.1%,園地占1.6%。全市土壤由近代河流沖積物和新生代第四紀粘土沉積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黃棕壤為主體,土層深厚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發育。

生物資源

荊州市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具有種類多、分布廣、南北兼備的特點。全市栽培作物品種千餘種,還有不少地方良種,浮游生物、維管束植物和魚類資源是全市的一大優勢。荊州是中國小龍蝦產業的核心產區。2017年時,下轄的監利縣年產11萬噸小龍蝦,位居中國所有產區(縣級行政區)之首。荊州全市的小龍蝦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近30%[3]

礦產資源

荊州市已發現礦產35種,其中探明有一定工業儲量的13種,已開採利用的20種。主要能源礦產有石油、煤炭;化學礦產有岩鹽、囪水、芒硝、硫鐵礦、重晶石;建材礦種有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輔助材料有白雲岩、優質矽石、耐火粘土;新型礦種有膨潤土。此外還有砂金、脈金等。荊州地質構造單一,礦床賦有條件好,圍岩性質穩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屬礦產絕大部分裸露地表,便於露天開採。礦產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礦產資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區,散布在城鎮周邊,交通便利,礦產開發外部條件優越。

水資源

Thumb
松滋河東支:松東河

荊州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條,均屬長江水系,主要有長江幹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調弦河等。荊州湖泊眾多,全市有千畝以上湖泊30多個.總面積8萬公頃,其中洪湖為湖北省第一大湖,總面積3.5萬公頃,長湖次之,總面積1.2萬公頃。荊州市水域面積大,以洲灘、湖泊為主的濕地資源獨具地域特色。歷史上水產生產以天然捕撈為主,1952年養殖水面只有0.1萬公頃,隨後水面開發利用逐年增大,1998年全市養殖水面7.29萬公頃,其中池塘占48%、湖泊占37.7 %、水庫占5.4%。


氣候

荊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市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1800-20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9-16.6℃,年無霜期242-263天,多數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有足夠的氣候資源供農作物生長。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陽輻射量占全年75%,≥10℃的積溫為全年80%,水熱同步與農業生產季一致的氣候條件,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發育。

更多資訊 荊州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荊州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荊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2個,代管4個縣級市

另外,荊州市設立國家級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荊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湖北省荊州城南經濟開發區

更多資訊 荊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9] ...

區劃沿革(年表)

荊州地區

  • 1949年10月1日,成立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簡稱荊州專區),治江陵縣荊州鎮,轄荊門縣京山縣鍾祥縣天門縣潛江縣公安縣松滋縣江陵縣。(8縣)
  • 1950年12月20日,公安縣一部分別劃入湖南省常德專區安鄉縣澧縣。(8縣)
  • 1951年7月19日,原沔陽專區所屬沔陽監利石首3縣改隸荊州專區。(11縣)
  • 1952年9月17日,由沔陽縣析置洪湖縣。(12縣)
  • 1953年5月9日,由公安、松滋、石首3縣析置荊江縣。(13縣)
  • 1955年2月15日(1市12縣)
    • 撤銷荊江縣,併入公安縣。
    • 襄陽專區洪山縣一部劃入鍾祥縣。
    • 公安縣一部劃入湖南省常德地區澧縣。
    • 沙市市劃入荊州專區。
  • 1960年11月17日,以江陵縣的沙洋鎮設立沙洋市(縣級)。(2市12縣)
  • 1961年12月15日,撤銷沙洋市,改設為沙洋鎮,劃入荊門縣。(1市12縣)
  • 1966年1月7日,湖南省湘潭專區岳陽縣一部劃入監利縣。(1市12縣)
  • 1970年,荊州專區改稱荊州地區。(1市12縣)
  • 1979年6月21日,沙市市復升為省轄市。(12縣)
  • 1979年11月16日,荊門縣的城關鎮及附近地區設立為荊門市(縣級)。(1市12縣)
  • 1983年8月19日,荊門縣、荊門市合併改設荊門市(地級市)。(11縣)
  • 1984年2月9日,江陵縣一部劃入沙市市。(11縣)
  • 1986年5月27日(2市9縣)
    • 撤銷石首縣,設立石首市(縣級)。
    • 撤銷沔陽縣,設立仙桃市(縣級)。
  • 1987年7月31日,撤銷洪湖縣,設立洪湖市(縣級)。(3市8縣)
  • 1987年8月3日,撤銷天門縣,設立天門市(縣級)。(4市7縣)
  • 1988年5月25日,撤銷潛江縣,設立潛江市(縣級)。(5市6縣)
  • 1992年5月20日,撤銷鍾祥縣,設立鍾祥市(縣級)。(6市5縣)
  • 1994年9月29日,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合併設立荊沙市

沙市市(第1次)

  • 1949年7月,析江陵縣民族、民生、民權三鎮建沙市市(省轄市)。(1市)
  • 1955年2月15日,沙市市劃入荊州專區。

沙市市(第2次)

  • 1979年6月21日,荊州專區沙市市復升為省轄市。(1市)
  • 1984年2月9日,江陵縣一部劃入沙市市。(1市)
  • 1994年10月31日,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合併設立荊沙市

荊沙市

  • 1994年9月29日,原荊州地區(6市5縣)、沙市市(1市)合併設立荊沙市。(3區3市4縣)
    • 原沙市市改設沙市區
    • 原江陵縣分設荊州區江陵區
    • 原屬荊州地區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改由湖北省直轄。
  • 1995年12月29日,撤銷松滋縣,設立松滋市(縣級)。(3區4市3縣)
  • 1996年11月20日,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

荊州市

  • 1996年11月20日,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3區4市3縣)
  • 1996年12月2日,京山縣、鍾祥市改隸荊門市。(3區3市2縣)
  • 1998年7月2日,撤銷江陵區,設立江陵縣。(2區3市3縣)
  • 2020年6月12日,撤銷監利縣,設立監利市(縣級)。(2區4市2縣)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13.51萬人[13],比上年減少 0.22萬人,其中:城鎮293.32萬人,鄉村220.19萬人。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231,180人[14]。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691,707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460,527人,下降8.09%,年平均增長率為-0.84%。其中,男性人口為2,664,658人,占總人口的50.94%;女性人口為2,566,522人,占總人口的49.0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82。0-14歲的人口為794,357人,占總人口的15.19%;15-59歲的人口為3,197,386人,占總人口的61.1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39,437人,占總人口的23.6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66,475人,占總人口的16.5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904,346人,占總人口的55.5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326,834人,占總人口的44.48%。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186,253人,占99.1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4,927人,占0.86%。其中,土家族人口為26,765人,占0.5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472,086人,下降8.34%,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2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1,559人,增長34.6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27個百分點。其中,土家族人口增加5,965人,增長28.6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15個百分點。

交通

另外按照350km/h標準設計的滬渝蓉高速鐵路已經開工,原本被列入中長期規劃項目的按照同樣標準設計的荊常城際鐵路有望提前立項,未來還有荊岳城際鐵路的規劃。高鐵時代荊州將形成快速鐵路通道的「大」字形走向。

航空

市區東有荊州沙市機場,於2021年正式開通運營,有開往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海口三亞成都貴陽等地的航班。

經濟

以機械汽配、化工醫藥、農產品加工、輕工建材、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代表企業有恒隆集團、沙隆達集團、藍星集團天發集團福娃集團等,荊州本土擁有6家上市公司和6個中國名牌產品、5個中國馳名商標,包括美國雷米、法國法雷奧、荷蘭飛利浦、英國利潔時等一批世界500強和中化集團、中糧集團、美的電器、南京雨潤、三安光電等國內知名企業等。

旅遊

Thumb
荊州博物館
Thumb
荊州市沙市市中山公園江津湖和橋
Thumb
荊州市沙市市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
Thumb
荊州古城牆東門賓陽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共衛生

荊州是長江中下游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的源頭和重疫區。荊州所有縣市區(包括荊州和沙市主城區)以及97%的鄉鎮、70%的行政村流行血吸蟲病,湖北省9個縣級「重疫區」中,荊州占6個。血吸蟲疫區民眾深受血吸蟲病煎熬。[15]

荊州血防站提醒不要接觸發現了釘螺的水域,因為一個作為宿主的陽性釘螺可以釋放出成千上萬的血吸蟲尾蚴。尾蚴可以在10秒鐘之內鑽進人的皮膚,而只要有一個尾蚴鑽進體內,人就會感染上血吸蟲。若發現釘螺應及時通知血防站將其清除,以阻斷血吸蟲病的傳播途徑。[16]

學校

友好城市

國內友好城市

國際友好城市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