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紅廟村金門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門閘遺址[1][2]、北運河金門閘遺址[3]位於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鉗屯鄉紅廟村西南,故又稱紅廟村金門閘,北運河東岸、青龍灣河入口處。是大運河在河北省的文物保護單位子項[4][5]。
《香河縣誌》所記,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為減輕北運河水患,開鑿青龍灣減河以洩洪,並在河口設置滾水石壩一座。乾隆二年(1737年)改建至上游約2千米處。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滾水壩為石閘,在兩岸增建閘台。乾隆帝賜名金門閘,並題詩稱讚:「金門一尺落低均,疏浚引河宣漲淪。通策略同捷地閘,大都去害貴抽薪」。[6][5][4]南台基上曾刻碑留存此詩[5]。
金門閘是北運河上的第一個減河閘。建成後,使北運河的汛期河水可沿青龍灣下泄,保證行洪安全。非汛期,則可閉閘蓄水,保持水位,以利通航及下游供水。民國十四年(1925年),金門閘改建。現存台基為此次改建所留。1974年,石建強建土門樓洩洪閘,同時廢止金門閘。目前,除南北閘台及其地面殘留的幾塊石碑外,未有其它留存[5]。2017年8月,記者在實地走訪中,探知南閘台的殘存約三米高,呈梯形排列[6]。北閘台保存較為完整,平面略呈梯形,外壁為條石,內填夯土。殘留的石碑,有雕刻蟠龍紋、重修碑記字樣和參與修繕人員姓名。近期修繕金門閘遺址時,保留原有石砌塊與銀錠榫[2]。
2013年,大運河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廟村金門閘為其子項之一[4]。2023年時,已建成金門閘展館[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