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忽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忽里(蒙古語轉寫:Nom Quli,波斯語:نوم قولی,羅馬化:Nūm qūlī),元朝皇族,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後裔,《元史》等漢籍記作南忽里、喃忽里、納忽里、那木忽里。《集史》等波斯史料記作南木忽里。他是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統治酒泉、敦煌、哈密一帶的豳王出伯的嫡長子,繼承了父親的地位。
生平
南忽里首次在史料中出現是在大德七年(1303年),此時他已獲元成宗鐵穆耳賞賜鈔幣[1]。《完者都史》記載,在徹底滅亡窩闊台汗國的也兒的石河之戰中,南忽里與丞相脫火赤率一部軍隊與海都軍交戰。元武宗海山即位前後,約至大二年至皇慶二年(1309年-1313年),南忽里繼承亡父之位,開始以豳王身份統治出伯兀魯思[2][3][4]。
自元成宗與察合台汗國達成和平後,雙方關係趨於穩定,但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後,雙邊關係破裂並爆發軍事衝突。據《完者都史》記載,延祐元年(1314年)前後,出伯之子南忽里、不顏那木達失及出伯侄子寬徹率十二萬大軍,從肅州至畏兀兒地區屯駐,與察合台汗國君主也先不花之弟埃米爾・火者率領的二萬軍隊對峙。因南忽里部多次陷入補給困境,元仁宗曾數次調撥馬匹、金銀支援[5]。南忽里的去世時間不詳,推測在元英宗碩德八剌即位前後。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