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綠源集團

中国电动两轮车制造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綠源集團
Remove ads

綠源集團控股(開曼)有限公司港交所2451),簡稱綠源集團綠源電動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家電動兩輪車製造商,由原寧波大學教師倪捷、胡繼紅夫婦於1997年創立。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總部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其在中國內地的主要經營平台為浙江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於2003年註冊成立[1]

快速預覽 綠源集團控股(開曼)有限公司 浙江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 ...

該公司生產的電動自行車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享有一定知名度,是中國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的制定者,擁有數百項電動車相關的專利技術。惟截至2021年,其在中國大陸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六[2]

Remove ads

歷史

初創時期

綠源創始人為原寧波大學教師倪捷、胡繼紅夫婦,下海之前倪捷教工商和經濟,胡繼紅教數學。1989年,倪捷被邀請到叔叔廠里幫忙檢查線路、排除故障,帶領一班高中畢業的員工整頓生產工藝。1990年代初,倪捷和胡繼紅雙雙離開寧波大學,進入車間,倪捷最初任車間主任,後任廠長、研究所所長,在6年時間內對工程技術領域進行了研究。1996年,倪捷在金華市金信科技風險投資管理公司擔任總經理,當時他看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的一項新技術——將動力電池裝載在三輪車上。倪捷對此感興趣後,他便投資了一個電動車項目,胡繼紅擔任項目組長。當年秋天,倪捷在金華婺州公園騎著他研製的電動自行車出行,公開資料顯示該車是歷經3個月的日夜研究及失敗後研製成功的[2][3][4]

1997年7月,倪捷和胡繼紅註冊成立金華市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他們分別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和總工程師[2],並生產出第一批電動自行車。倪捷也將自己生產的電動車推到公園門口向民眾宣傳。然而電動自行車在當時屬於新事物,不受道路交通條例規管,故當時騎行電動車屬於「違法行為」。1997年8月,倪捷到江蘇無錫參加電動車行業的第一次全國性研討會。倪捷在會上說,推動電動車合法化是全行業的當務之急,形容「基於綠色能源的綠色交通必然能夠穿越體制的迷霧,迎來晴朗的天空」。在倪捷的牽頭努力下,電動車在浙江當地引起社會關注,獲得了省領導的支持。1998年,浙江省公安廳出台全國第一個對電動車按非機動車管理的省級規範性文件,同時將綠源納入目錄,自此綠源電動車在浙江當地被賦予了合法地位[2][4]。同年,倪捷還以專家的身份參與了首個國家級電動車標準的制定,同時承辦了「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的定稿會議,促使中國大陸加速電動自行車合法化[4]

由於當時蓄電池技術的不成熟,綠源生產的電動自行車電池使用壽命較短,大量消費者將有質量問題的電動車電池退回廠家。1999年,綠源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遣散了一半的員工。而電池的問題也讓綠源和供應商對簿公堂。為此,倪捷前往蓄電池國家中心和協會的專家,考察了部分蓄電池廠家的技術人員,對蓄電池的技術性能等問題進行了研究。最終發現是電機的問題,倪捷團隊為此研製6X電機以解決問題[2]

Remove ads

發展

2001年,綠源推出「THD9」型,被內部冠名為「發財車」。該車型為綠源實現了10萬元的盈利[2]

2002年起,創始人倪捷開始為實現電動自行車合法化,多次在公眾場合發言,先後叫板北京市專家、狀告福州工商局、出席海南聽證會[5]。隨後幾年,倪捷又相繼在其他城市呼籲,發表了數篇長達10萬餘字的文獻,為電動車在安全、環保和節能方面正名。倪捷被電動自行車業界譽為「行業鬥士」[2]

2003年,倪捷和胡繼紅透過金華綠源與獨立第三人葉忠保成立了浙江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作為綠源集團在中國內地的主要經營平台。後來通過股權增資和股權收購,倪捷和胡繼紅在2008年拿到了浙江綠源100%的股權,並將金華綠源的業務轉移至浙江綠源[3]

2009年2月,綠源在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香港註冊離岸公司,當時以「新能源國際」的名義註冊。2011年3月,新能源國際更名為綠源集團[1]

2011年6月,巴哈馬籍人士DavidR.Dingman通過全資持有Shipston,以606.72萬美元的價格從股權激勵平台BestExpand接手80股綠源集團股份成為其股東,這是綠源集團首次引入外部投資者,也是唯一外部投資者[3]

2015年3月27日,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總經理胡繼紅以及皇馬體育部副主席布特拉格諾正式宣布,綠源與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合作,成為其2015年度的贊助商,綠源也因此成為首個簽約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的中國企業。該公司亦與哆啦A夢Hello Kitty合作推出聯名產品[6]

2015年10月17日,綠源電動車宣布啟用全新標誌,新標誌使用盾牌元素,寓意安全;並對外宣布啟用產品戰略定位:安全的電動車[7]

2018年,綠源啟動「核心技術戰略」,對剎車、輪胎等易損件,控制器、充電器等核心部件,以及整車精工車架、防盜螺絲等,進行技術升級。2021年,綠源團隊研製出液冷電機、SOC智能續航系統、風冷控制器等多項核心技術,液冷電動車也推入市場,具有長續航、長壽命兩大特點[8],液冷電機使用10年也可保持運行穩定,電機效能可保持在90%以上。故此,在2022年,綠源宣布提出「一部車騎10年」的質量定位[9]

2022年11月22日,綠源集團向香港交易所遞交招股書[3]。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研發工作以保持技術優勢;加強銷售和分銷渠道,用於品牌和營銷活動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強產能,主要涉及建設新的生產設施以及升級生產設備和機器;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和其他一般企業用途[2]。2023年10月12日,綠源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10]

業務與產品

綠源集團生產的產品涵蓋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三大品類,在售車型有約90款,共推出了S系列、Moda系列、極影系列、INNO系列、Coco系列、COLA系列、LIVA系列、卡樂系列[1][11]。而近年推出的車型也實現了智能化,包括NFC解鎖、藍牙通訊、定位、車輛分享及其他智能化功能,主要通過「綠源」應用程式實現。截至2022年6月30日,綠源共有75款在產智能車型及22款在研智能車型[1]

技術研發

綠源於2001年首次申請國家專利技術[11]。截至2021年底,綠源集團在中國持有282項專利,其中42項為發明專利,178項為實用新型專利,62項為外觀設計專利,是中國擁有發明專利數目最多的電動兩輪車生產商。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研發團隊共有329人[1]。公司主要的研發技術包括液冷電機技術(擁有26項相關專利,可延長電動車使用壽命和續航)、鉛酸蓄電池SOC智能續航管理技術、安全剎車系統(首批採用陶瓷剎車蹄塊,2021年推出柔性防滑剎車)、石墨烯增程鋼絲輪胎等[1]

雖然公司重視技術研發,但近年來綠源集團的研發費率呈下降趨勢。2019至2022年上半年,綠源的研發成本分別為6940萬元、8352.1萬元、9582.6萬元及4484.2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別為2.8%、3.5%、2.8%、2.2%,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且研發費率低於主要競爭對手雅迪新日[12]

生產及銷售

Thumb
浙江省金華市八一南街門店
Thumb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家綠源專賣店

截至2022年6月30日,綠源集團在浙江、山東及廣西設有三個生產基地,同時為行業中率先將自動運輸系統及自動焊接機器人引入電動兩輪車生產過程的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年底,年產能為210萬台[13]。新建的廣西工廠與東南亞市場鄰近,因而更有助於海外市場擴張[1]。為了擴大產能,綠源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大幅攀升,主要是因為建設廣西工廠和浙江工廠智能廠房等擴張業務而增加的借款所致[12]

綠源在中國大陸共有超過1000個經銷商及超過9200個終端門店,同時在包括歐盟及東南亞的44個海外國家和地區銷售。在泰國和菲律賓市場還推出了一些迎合當地需求的產品型號。該公司還在天貓及京東等主流電子商務平台設立自營旗艦店[1],2022年雙十一期間,綠源電動車以超過億元的銷售額,獲得中國大陸電商平台電動自行車熱賣榜第一名[3]。2021年,綠源集團的電動兩輪車銷量為194.77萬輛[13],按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其銷量在中國大陸排名第六,市場占有率不到4%[2]。截至2022年11月,綠源液冷電動車銷量突破600萬輛,被弗若斯特沙利文授予「全球液冷電機開創者」、「綠源液冷電動車累計銷量600萬台」的兩項認證[14]

Remove ads

市場行銷

綠源集團除通過傳統媒體渠道(如廣告牌、印刷廣告以及電視及網際網路廣告)進行宣傳外,自2021年起開始在高鐵列車投放廣告。公司曾先後邀請田亮閆妮王力宏擔任品牌代言人[15]。另外公司先後贊助《脫口秀大會》、《嚮往的生活》、《嗨放派》等綜藝節目及電視劇,使其提高品牌知名度[1][3]

2009年,中國內地兩輪電動車行業打起品牌營銷戰。當年,愛瑪簽約藝人周杰倫,憑藉「代言人、渠道下沉、性價比」等策略,愛瑪在2010年銷售了220萬輛電動車,成為行業第一品牌。另一巨頭雅迪也在2010年銷售了200萬輛兩輪電動車。但綠源在營銷上出現缺陷,2009年銷量僅為65萬台[2]

榮譽

綠源集團曾先後獲得多個獎項和榮譽,包括「浙江省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2005年)、「浙江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09年)、「浙江省省級企業研究院」(2012年)、「中國馳名商標」(2015年)、「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2015年)、「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十強企業」(2019年、2022年)、「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2019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及「中國輕工業二百強企業」(2022年)等[1]

事件

2022年3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3·15晚會曝光,一家綠源專賣店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技術手段解除電動自行車的速度限制,這一手段稱為「解碼」。而經過「解碼」後的電動車可以超過《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國家標準25公里/小時的規定值[16]。晚會播出後,綠源電動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已就部分經銷商的相關行為展開調查,並對所有經銷商門店進行排查,同時再次向經銷商發出通知,嚴禁門店修改出廠設置,違者將作出嚴厲處罰[17]。而綠源電動車的工廠從未生產過任何解碼裝置,也沒有向經銷商提供過類似解除限速的解碼裝置。後續將加強防篡改技術升級,同時加強對終端門店的管理[18]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