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伯遜環形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羅伯遜環形山(Robertson)是位於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年輕的撞擊坑,約形成於32-11億年前的愛拉托遜紀[1],其名稱取自美國數學家暨物理學家霍華德·珀西·羅伯遜(Howard Percy Robertson,1903年-1961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北毗鄰帕列納戈環形山、北面坐落了伯克納環形山,赫爾貝里環形山位於它的東面、西南則橫亙了奧爾特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21.84°N 105.37°W,直徑89.85公里[3],深度約2.83公里[1]。
羅伯遜環形山外觀呈多邊形狀,坑壁邊緣完整清晰,未有明顯的侵蝕破損,寬厚的內側壁分布有多重坍塌形成的複雜階地結構。其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420米[1],內部容積約7748公里3[1]。坑內地表相對平坦,中心處坐落了一群中央丘並逶迤連綿至東北內壁。這些山丘由含85-90%斜長石的輝長岩-蘇長岩-橄長岩長岩(GNTA1)及含80-85%斜長石的輝長岩-蘇長岩-橄長岩長岩(GNTA2)所組成。一束來自西南偏西方歐姆環形山的明亮射紋束覆蓋了它的南半部坑底。
參引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