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復堪

中国书法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罗复堪
Remove ads

羅復堪(1872年—1955年)[1],名惇㬊孝瑴[2],又字子燮[3]季孺照巖敷庵復庵復闇復堪復戡別署悉檀居士羯蒙老人鳳嶺詩人,作畫署名曼淵,室號三山簃廣東廣州府順德縣大良人,清末民初書法家、畫家、詩人,中華民國時期北京「四大書家」之一(其他三位是寶熙邵章張伯英)。他是羅惇曧的堂弟,康有為的弟子[2][3]

Thumb
羅復堪

生平

Thumb
梅蘭芳北京無量大人胡同寓所與摯友合影。左起:李釋戡黃秋岳趙叔雍、梅蘭芳、齊如山、羅復堪。

羅復堪早年曾就讀於廣雅書院,後從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畢業[3]。清朝末年,曾任郵傳部郎中、禮制館第一類編纂。中華民國成立後,歷任北京政府教育部、財政部、司法部參事,國民政府內政部秘書等[4]。中華民國初年,在財政部泉幣司供職時[4],刻有孫中山像的銀圓[3](一說為「袁大頭」,即刻有袁世凱像的銀圓[2][4])上的「壹圓」二字,即出自羅復堪的手筆[3]

羅復堪12歲開始學習歐體書,15歲開始學習顏體,18歲之後臨習漢魏碑以及各家草書,最終以章草在書法界聞名,被稱為「現代章草第一人」[3]。他還帶動王秋湄余紹宋卓定謀等南方書法家開拓章草書法[2]。早年北京出版的《藝林月刊》、《藝林旬刊》的刊名常為羅復堪題寫[3]

晚年,羅復堪曾長期在北平國立藝專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受聘為第一批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當時,羅復堪的左臂因病殘而無法伸直,但他仍然每日作書。直到83歲逝世,其間70年從未間斷作書。除書法之外,羅復堪對國畫亦十分精通,但不將作品輕易示人。羅復堪還長於詩文[3]

Remove ads

著作

  • 《三山簃詩存》
  • 《三山簃學詩淺說》
  • 《唐牒樓金石題跋》
  • 《晚晦堂帖見》
  • 《羯蒙老人隨筆》
  • 《書法論略》
  • 《論書示門人六十首》[3]

家族

  • 父:羅家勤,刑部主事
  • 叔父:羅家劭,羅家勤的胞弟
  • 堂兄:羅惇曧,羅家劭之子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