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蒙諾索夫環形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羅蒙諾索夫環形山(Lomonosov)是位於月球西側邊緣上的一座撞擊坑,形成於早雨海世時期[1]。以俄羅斯科學家、博物學家、化學和物理學家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1711年-1765年)的名字命名,1961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2]。


描述
羅蒙諾索夫環形山幾乎緊貼著更大的約里奧環形山東北偏東的外側邊緣,並覆蓋了麥克斯韋爾隕石坑的南部邊緣;羅蒙諾索夫環形山南側邊緣與較小的愛迪生隕石坑相連。東南偏東方坐落著阿爾塔莫諾夫隕石坑;而在東側則綿延著134公里的阿爾塔莫諾夫鏈坑[3]。該環形山中心的月面座標為27.35°N 98.28°E,直徑92公里[4],深約2.8公里[1]。
羅蒙諾索夫環形山外觀呈多邊形,侵蝕程度一般,坑壁邊緣清晰,內壁坡階梯結構較窄;北側狹窄的內壁重疊在麥克斯韋爾隕石坑上;坑壁較周邊地形高出1430米[1],內部容積約8200公里³[1]。碗狀的坑底覆蓋著黑色的玄武質熔岩,留下一個幽暗、平坦的表面,散落著數座微小的隕坑和一些來自布魯諾隕石坑的輻射條紋。隕坑內熔岩只淹沒了最低處的地表,大部分內側壁仍未被覆蓋,沿北、東內壁底部有崩塌的痕跡。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