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國歷史 (1945–1964)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历史 (1945–1964)
Remove ads

1945年至1964年的美國歷史(英語: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45 to 1964)是一個經濟高速增長與普遍繁榮的時期。同時也是對抗與緊張的年代——以資本主義為核心的美國及其盟友在政治上與蘇聯及其他共產主義國家對立,標誌著冷戰的開始。非裔美國人開始團結並組織起來,民權運動取得勝利,終結了美國南部吉姆·克勞法種族隔離制度。[1] 此外,美國還通過立法禁止歧視,並設立聯邦監督機制保障投票權。

快速預覽 美國歷史時期, 位置 ...

在外交方面,美國積極參與重建戰後遭破壞的西歐與亞洲。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重建,美國的主要目標是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美蘇之間爆發軍備競賽,核武器不斷升級。蘇聯建立華沙條約組織以對抗由美國主導的北約聯盟。美國參與了韓戰,但戰爭未分勝負;至本時期末,美國在越南戰爭中不斷升級介入。菲德爾·卡斯楚在古巴掌權後,蘇聯向其部署核導彈,引發了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成為冷戰時期最危險的一刻。[2]

在國內方面,美國經過短暫過渡後進入快速發展期,經濟繁榮、工資上升,大量農民遷入城鎮。政治上,民主黨長期主導,維持由新政聯盟所支撐的自由派執政結構:富蘭克林·D·羅斯福(1933–1945年)、哈里·S·杜魯門(1945–1953年)、約翰·F·甘迺迪(1961–1963年)與林登·詹森(1963–1969年)。共和黨人德懷特·艾森豪(1953–1961年)則為中間派,未試圖廢除新政措施,反而擴展了社會保障制度並建立了州際高速公路系統。儘管民主黨多數時間控制國會,但受到保守派聯盟影響,其自由派立法進展有限。甘迺迪遇刺後,自由派在國會取得控制權,隨後啟動了偉大社會計劃[3]

這一戰後經濟擴張時期見證了郊區迅速發展與中產階級的壯大。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