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國歷史 (1917–1945)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歷史 (1917–1945)
Remove ads

1917年至1945年的美國歷史(英語: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17 to 1945),主要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戰間期大蕭條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

快速預覽 美國歷史時期, 位置 ...

美國起初試圖調停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失敗後在德國對美國商船展開潛艇戰(因美國向協約國供貨)後參戰。公開宣稱的目標是維護國家尊嚴、打擊德國軍國主義,並重塑戰後世界。經過緩慢動員後,美國通過提供急需的資金、糧食和數百萬新兵,協助盟軍取得決定性勝利。戰後美國拒絕批准《凡爾賽條約》,同時未加入國際聯盟

1920年,美國通過《憲法第十八修正案》禁止釀造、銷售、進出口酒精飲料。但擁有與飲用酒精本身從未非法。總體飲酒量雖有所下降,但各州和地方政府執法不嚴,聯邦政府也因案件過多而不堪重負,致使走私酒私酒館在各城市蓬勃發展,有組織犯罪集團在數量、財力、權力及對城市政治的影響方面均迅速壯大。[1]

部分激進分子的國內恐怖活動,如1919年美國無政府主義炸彈襲擊1920年華爾街爆炸案,引發了第一次紅色恐慌文化戰爭基要主義與現代主義者之間愈演愈烈,體現于禁酒運動、三K黨復興以及備受矚目的斯科普斯審判

美國在1920年代迎來經濟繁榮期。農業經歷土地價格泡沫,於1921年破滅後長期低迷。煤炭業因石油興起而萎縮,其他產業則普遍增長。建築業蓬勃發展,寫字樓、工廠、公路與住宅隨處可見。汽車產量飆升,郊區擴展,城市與鄉村廣泛實現電氣化。價格總體穩定,國內生產總值(GDP)持續增長,直到1929年股市泡沫破裂,華爾街股災爆發。

在外交上,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倡議創建國際聯盟,但美國國會拒絕交出對宣戰的憲法權力,最終未加入。美國反而在華盛頓海軍會議(1921–1922年)推動全球裁軍,並通過道威斯計劃揚計劃幫助穩定歐洲經濟。1924年移民法旨在維持傳統種族比例,嚴格限制移民總量,完全禁止亞洲移民入境。[2]

1929年股災與隨之而來的大蕭條促使政府努力恢復經濟、救助民眾,但復甦過程緩慢。1933年蕭條到達最低谷,隨後迅速恢復,直到1938年衰退再次造成挫折。1930年代缺乏如汽車、電力與建築般足以拉動整體增長的大型新產業,直到1940年GDP才超過1929年水平。

到1939年,美國孤立主義情緒逐漸退潮。1940年納粹德國閃擊法國後,美國開始重整軍備,並向英國和蘇聯輸送大量資金與軍備。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正式對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日本帝國(三大「軸心國」)宣戰。義大利於1943年投降,德國與日本則於1945年戰敗。儘管戰爭造成巨大破壞與傷亡,但美國損失相對較輕,反而經濟更為強勁,成為戰後世界的超級強權。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