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翁益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翁益兼(越南語:Ông Ích Kiêm/翁益兼,1829年1月25日—1884年9月8日),本名益謙(Ích Khiêm),嗣德三十六年(1883年)避嗣德帝謙陵陵號,改名益兼,字牧之(Mục Chi),出生於廣南省延福縣,越南阮朝時期軍事人物。
生平
翁益兼是高地人的後裔[1]。他出生於廣南省奠磐府延福縣青橘中總豐麗社(今屬峴港市錦荔郡和壽西坊)的一個農民家庭[2],年少時因聰明和敏捷而聞名[3]。紹治七年(1847年),15歲的翁益兼在武惟清的教導下於承天場的鄉試中考中舉人[4][5],並因為所撰寫的《少年登高科》一詩而受到皇帝的賞識,後被任命為金城縣知縣[6]。嗣德十一年(1858年)九月,法國自峴港攻打越南,翁益兼被朝廷徵召到首都順化受訓,後在阮知方麾下赴峴港指揮民兵作戰,並修築防禦工事,以堅壁清野的方式抵抗法國入侵[2][7]。
嗣德十五年(1862年),翁益兼因徵收賦稅的問題被貶。恰逢海安地區水匪劫掠地方,翁益兼募集兵勇,從軍效力贖罪,朝廷恢復了他的知縣官銜,充任戰士衞協管。後督戰有功,升任知府銜,充任督兵一職。嗣德十八年(1865年)年中,謝文奉的部隊攻打海陽省[8],翁益兼率軍大敗叛軍,並與副尉潘廷妥收復了海寧府城,被擢升為侍讀銜,充任贊襄。官軍回到都城後,翁益兼再度被提拔為鴻臚寺卿,辦理禮部。嗣德二十年(1867年),翁益兼因在海陽招募士兵剿匪有功,被提拔為兵部侍郎,同年,因犯罪而自清朝逃到越南境內的韋再壽在北寧省聚眾惹事,翁益兼被任命為北寧剿撫使赴中越邊界剿匪,在追捕過程中失利受傷,皇帝賞賜他十兩白銀治病。[6]
嗣德二十一年(1868年),朝廷派寧太總督范芝香奔赴高平攻打逃入越南境內的太平軍吳亞終殘部,翁益兼隨軍前往,後被改派至諒山任軍次贊理,與清軍協同在七溪打了勝仗,但由於縱容手下劫掠當地民眾,翁益兼被問罪,朝廷要求他立功贖罪。翌年,吳亞終圍攻北寧省城,翁益兼自金英縣(今河內市朔山縣)馳援,在戰中一箭射死吳亞終,北寧之圍得以解除,翁益兼也因功升任布政銜充贊理。此後,翁益兼又在清雀社一帶剿匪,匪軍圍攻太原時,翁益兼率軍攻擊富平屯、大慈屯以疏解太原的危急。嗣德二十三年(1870年),翁益兼與參贊黎伯慎在陸岸縣的森林中攻破黃晚的軍隊,隨後升任兵部左參知,改任諒平贊理,不久升任參贊。不久後,翁益兼在攻打諒山城東門時被敵軍射中左腳而返回海陽,朝廷念其戰功,將翁益兼革職並留任養傷。不久後,朝廷中有大臣奏報翁益兼受傷後即挑選屯中勁兵二百人自衛,皇帝再降其為光祿寺卿,仍充任贊理。[6][8]
嗣德二十四年(1871年),翁益兼在東潮駐紮剿匪,同年夏天,山西再遭侵犯,翁益兼升任侍郎加參知銜,改任山次參贊,專督山道軍務,凡有軍機要務,可直接上奏。嗣德二十五年(1872年)二月,翁益兼與贊襄阮怡攻破館司匪巢,收復了鎮安縣,不久後,翁益兼又因在大同之戰中失利退卻,被革職留任。嗣德二十六年(1873年),匪黨圍攻豐登屯,朝廷命阮知方、統督黃佐炎欲乘虛襲取大同匪巢,急令各道兵策援,素來與黃佐炎不和的翁益兼以匪多路險為由推辭,又以病情為由退駐,阮知方遂以其進退自由、不遵帥令為由,參奏將他革職並發配,不久因病回京[6]。在1872年—1873年間,翁益兼亦參加了部分抗法戰鬥,如紙橋郡戰役[7]。
嗣德二十七年(1874年),與翁益兼是同縣人的海陽新督范富庶在回鄉探親時路過翁益兼家,益兼對范富庶表達了自己希望回任報效朝廷的心願,范富庶回京後,奏請皇帝暫給翁益兼贊襄銜並派往越南北部剿匪,得到皇帝的准許。翁益兼初到安定剿匪,收軍回營後,北督尊室說以翁益兼戰多傷損、擅自回軍、不遵將令為由,將其捉拿並監禁起來,奏請朝廷處置。不久後,翁益兼因得心火疾,朝廷准其回京。[6]
嗣德三十五年(1882年),皇帝念及翁益兼勞苦功高,重新任用他為鴻臚寺卿,辦理戶部事務,後升任侍郎,充任京畿海防參辦,負責修築邰陽、鷺洲等屯,但翁益兼意欲速成,行事嚴酷,被降為主事,移守和勻屯。不久後,翁益兼又復任侍講銜參辦防務。越南軍隊在順安戰役中失敗後,翁益兼遭朝廷責罰,回到京城順化任禮部辦理。協和帝登基不久後,翁益兼在權臣阮文祥、尊室說的命令下毒殺了協和帝。[6]
嗣德三十六年(1883年)十一月,朝廷敘擁立建福帝之功,翁益兼升任兵部侍郎,晉封堅忠男[9]。建福元年(1884年)五月,翁益兼帶了軍隊裡的50人回廣南省,御史陶有益等彈劾他私調軍隊,翁益兼因此被革職(亦有說法認為是翁益兼上書彈劾朝廷中部分官員有揮霍行為而得罪了朝中重臣[2][7]),發配至平順監獄中[6]。當年七月十九日(1884年9月8日)[2][7],翁益兼在獄中服毒自盡,享年55歲[6][10]。
Remove ads
身後
翁益兼自盡前,給自己的後代留下《平順省獄中貽囑妻子兄弟同宥照辦》的遺書,他的遺體被他的兒子帶回家鄉安葬,後遷葬至現今和壽西坊境內的翁益謙山(Đồi Ông Ích Khiêm)上[2]。咸宜初年,朝廷追封翁益兼侍讀的官銜[6]。2001年7月12日,越南文化和信息部將翁益謙的陵墓列入越南國家歷史遺蹟,錦荔郡人民委員會則會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九日會舉行翁益兼逝世周年的紀念儀式[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