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老集市廣場 (波茨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老集市廣場(德語:Alter Markt)是位於德國波茨坦市中心的一個中心廣場,同時也是該市的歷史中心。廣場由聖尼古拉斯教堂及周圍的建築群組成。今天,這個詞特別指的是教堂正前方與幾座著名歷史建築接壤的區域。該廣場近年進行了大量的建築重建工程,修復了許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破壞的歷史建築結構。
除了由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設計的尼古拉教堂和中央建築外,老集市廣場本質上是腓特烈二世和他的建築師們在18世紀根據國際廣場的案例所創建的空間。與新集市廣場相比,老集市廣場所保存的建築群於1945年的空襲中全數完全毀壞。東北側建築群於1955年至1981年恢復,南側建築群於2013年開始進行仿照歷史模型的重建工程。
Remove ads
沿革
波茨坦城市宮最初建於1666年,由布蘭登堡選帝侯兼普魯士公爵腓特烈·威廉下令建造。最初該城堡建築群矗立在同一個地方,保護著長橋的哈維爾渡口。而老集市則於在18世紀時,被重新規劃並設計為腓特烈二世統治下的羅馬風格廣場,包括城市宮殿在內的所有建築,都進行了重新設計或更改外觀等工程。教堂前的大理石方尖碑則是1753年按照格奧爾格·文策斯勞斯·馮·克諾貝爾斯多夫的設計所增加的。
波茨坦的集市在腓特烈·威廉時代時,便訂於每周二和周六舉行。而老集市廣場平時除舉辦集市活動外,設立教堂和方尖碑外,整體廣長還由市政廳、城市宮殿的市場側翼和巴貝里尼宮構成。並於1880年與1904年增設波茨坦有軌電車。
19世紀中葉,腓特烈·威廉四世離開巴貝里尼宮,並將該建築主權機構轉移到市政管理機構向公眾開放。作為波茨坦俱樂部使用。當君主制結束後,市議會選定於北側的前宮劇院作為舉辦會議。其他房間則由市政府使用,城市宮則作為博物館開放參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轟炸中,老集市廣場幾乎受到毀滅性的破壞,僅有幾座歷史建築倖存下來,隨後廣場被重新設計。1945年後先是重建了聖尼古拉斯教堂和舊市政廳,後於1979年用俄羅斯大理石修復了大理石方尖碑。原本的城市宮於1960年在德國統一社會黨的決定後進行炸毀,剩下的殘骸被拆除。廣場南側的建築也因受損嚴重,也被徹底拆除。
1971年至1977年間,因培訓中央教師為由,市政府於廣場建造教師培訓學院教學樓,該教學樓1977年落成,後在柏林圍牆倒塌前不久,一座新的劇院於城市宮的舊址建造。當市議會於 1990年決定使城市景觀的發展適應其歷史面貌之後,該建築在幾年後被拆除。並在湖岸邊為劇院建造了一個新場地,自2007年開始,波茨坦政府開始進行逐步重建廣場的復原工程。[1]
-
1772年的城市宮周圍的廣場景觀
-
1837年,從南面看老集市廣場,尼古拉教堂當時仍然並沒有興建圓頂。
-
1900年左右的老集市廣場
-
1928年的老集市廣場,圖中建築包括巴貝里尼宮與財富之門
-
尼古拉教堂後方的拐角街景
-
普洛格舍爾加斯托夫宮
-
20世紀的老集市廣場街景
-
二戰後完全毀壞的老集市廣場
Remove ads
根據布蘭登堡州議會的決議,波茨坦政府現在對於老集市廣場修復的目標,是在2025年左右完全恢復廣場及毗鄰的歷史區至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期間的景觀。到目前為止,已經實施下列建築群重建激化並獲得以下計畫成果:[2]
- 波茨坦城市宮:在2010-2013年間依照建築師彼得·庫爾卡的方案重建,竣工後成為州議會所在地。
- 龐貝宮:為同名建築的重建版本。該建築為文藝復興風格。由卡爾·路德維希·希爾德布蘭特設計。[3]
Remove ads
建築物
-
波茨坦城市宮
-
聖尼古拉斯教堂
-
大理石方尖碑
-
舊市政廳大樓
-
巴貝里尼博物館
-
基耶里卡蒂宮
-
龐貝宮
老集市廣場周圍有以下建築和設施:
- 聖尼古拉斯教堂
- 波茨坦城市宮(2013年重建)
- 財富之門
- 大理石方尖碑(2014年重建)[9]
- 波茨坦博物館(舊市政廳大樓)
- 洪堡區(2015年重建)[10][11]
- 波茨坦應用科學大學原主樓(2018年拆除)
舊市場廣場及其周邊的建設項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