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應麟
中国明代学者、诗人、文艺评论家(1551-160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父胡僖,歷官雲南僉事。胡應麟自小喜好歌詩,萬曆四年丙子(1576年)二十六歲中舉人。萬曆十一年、十四年、二十三年參加會試,不中。萬曆十六年「奉命家嚴,治裝北上」 會試,中途染疾而返。萬曆二十七年,最後一次參加會試,仍不第。至三十八歲已寫了十八部書,藏書四萬餘卷。他從十五歲起,到五十二歲死去[3],除了花部分時間照料親人、小事遊歷外,都集中於著述。所交皆海內賢士豪傑,大司空朱衡過蘭江時為了見他一面,泊舟三日以待,朱衡稱之為「天下奇才」。
晚明讀書風氣不高,一方面是束書不觀高談實踐的性理派;一方面是不讀漢朝以後的書的復古派。胡應麟在這種風氣裡挺身而出,主張又精又博的學問。他主張「凡著述貴博而由貴精,淺聞眇見,曷免空疏;誇多炫靡,類失鹵莽。博也而精,精也而博,世難其人。」他自己也身體力行,「不敢以鴻碩自居,不致以空疏自廢。」
胡本人對小說的研究也有自成一家的看法,他提出「《汲冢瑣語》,蓋古今紀異之祖」,「《山海經》,古今語怪之祖」,「《燕丹子》三卷,當是古今小說雜傳之祖」,「《飛燕》,傳奇之首也;《洞冥》,雜俎之源也;《搜神》,玄怪之先也;《博物》,《杜陽》之祖也」[4],魯迅的著作多引用其言。
Remove ads
作品
胡應麟的《四部正偽》一書,上承宋濂的「諸子辯」,擴大檢討重要的古書,為古書辨偽。古書辨偽工作早發於劉知幾、柳宗元,由胡應麟與姚際恆等續作。
另著有《詩藪》[5]、《華陽博議》[6]、《九流緒論》、《經籍會通》、《史書佔畢》、《莊岳委談》、《唐同姓名錄》[7]、《二酉山房歌》[8]、《少室山房筆叢》等。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