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自主招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主招生
Remove ads

自主招生中國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擴大高校自主權的重要措施,指中國大陸高校可以自行命題進行招生,區別於高考統一錄取。自主招生選拔由高校自行組織,一般由筆試、面試兩部分組成。於2020年起停止實行「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改為強基計劃。高職專科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試點仍予以保留。

類型

自主招生的類型分為「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面向報考著名重點大學的考生)、「深化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面向報考復旦上海交大考生)和「高職專科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試點」(面向報考專科、高職層次高等院校的考生)三種。

深化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

2007年起,上海地區(之後逐漸擴大到長三角兩省一市)的一部分考生通過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大學的自主招生選拔後,即被預錄取,雖然仍要參加高考,但成績僅作參考。另一點與「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不同之處是獲得預錄取資格的考生在簽約後將自動失去填寫高考志願的權利,因此不可能再被其它中國內地的高校錄取。目前全國僅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兩所學校經教育部批准可以進行「深化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

高職專科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試點

「高職專科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試點」指的是考生參加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職專科層次的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測試。如果合格,將會直接被錄取,不用再參加高考。

現狀

概況

2008年中國大陸有68所普通高校進行自主招生(不含高職專科依法自主招生試點)[1]

2010年中國大陸有76所普通高校進行自主招生[2]。 截至2013年11月7日,中國大陸有109所高校自主招生[3]

2008年中國大陸高校中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自主招生規模較大,人數在800~1300之間不等[4]

2015年中國大陸有92所普通高校進行自主招生,並取消了四大聯盟,最終錄取在高考之後[5]

2019年有90所高校有自主招生資格,其中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取消了文科招生計劃,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的省賽區一等獎成為標配[6][7]

2020年起,教育部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推出「強基計劃」。[8]

高校結盟

2010年,以清華大學為首的五所著名高校通過「五校聯考」模式對報考五所學校的考生進行聯合測試。2011年,聯盟發展為七所高校,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2013年年末,受到自招貪腐醜聞影響,中國人民大學暫停了2014年的自主招生計劃,聯盟縮小為六所高校。

2011年,以北京大學為首的十三所著名高校也開始以聯考形式進行自主招生。聯盟於2010年11月21日成立,最初的成員為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和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大學[9]。2010年11月25日,中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宣布加入,該集團因此擴張為13所著名高校[10]。2012年,復旦、南開宣布退出該集團[11]

2010年11月25日,在同濟大學和天津大學的牽頭下,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也簽署了《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從2011年開始進行自主招生聯考,11月30日重慶大學也加入了這一聯盟。成員校的一個明顯的特點是以工科見長。

除了上述三大聯盟,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五校也結成了聯考同盟。

Remove ads

時間安排

2012年高水平大學自主選拔學業能力測試綜合性大學自主選拔錄取聯合考試的筆試時間均為2月11日[12],而卓越聯盟為2月12日。2013年三者考試筆試時間均為3月16日。

批評

由於各個聯盟考試時間可能衝突,使得考生對於學校的選擇受到限制,被一些人認為是中國高校派系鬥爭的延續[10]。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聯考模式無法幫助高校按照自己獨特的標準選拔優秀學生,與原先自主招生的初衷背道而馳。一些高校的招生辦公室主任甚至坦言,加入聯盟僅僅是為了避免被「邊緣化」[13]

此外,亦有人指出,自主招生制度對農村學生不公平,農村學生缺少被自主招生的機會,農村學生更難得到自主招生的信息,遠赴外地參加考試的成本,讓農村學生難以承擔,面試對農村學生也極其不利[14]。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大學的農村考生人數遠低於城市考生。2010年北京大學頒布的自主招生新政「校長推薦制」學校名單中,沒有一所高中在農村地區。農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制度下,常常是處於劣勢的一方。國家教育本應該向農村地區傾斜的,自主招生制度所帶來的政策的不公平反而越來越多,只會加大教育的城鄉差距[15]

一些高校在招生標準設定、自主選拔環節,缺乏有力監督,為權力運作留下了活動空間。以極富「彈性」的人才評價標準定取捨;通過「權錢交易」,以「特長生」的名義,大幅降分錄取高考低分考生;在藝術、體育等特長生材料方面弄虛作假,騙取「自主招生」資格。這些現象導致高校招生「逆向淘汰」,嚴重損害招考公平,也敗壞自主招生的聲譽[16]。如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自主招生腐敗案[17][18][19]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