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一所市立高級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Remove ads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英語:Taipei Municipal Datong High School,縮寫DTSH),簡稱市立大同高中市大同,又因校園四周環繞著榕樹而有著「榕城」的別稱,是一所市立完全中學,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鄰近國賓長春影城、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的私立臺北國民中學。

快速預覽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地址 ...
Remove ads

概要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於1991年由臺北市立大同國民中學改制而來,而其前身臺北市立大同中學初中部乃當時初中聯考第一志願。該校為參與電子書包實驗班級學校[2]

交通部分,捷運中和新蘆線行天宮站從側門步行約一分鐘即可到達捷運站,或松山新店線松江南京站從正門步行約七分鐘。

校區鄰近國家書店、國賓長春影城、四平街商圈、伊通公園、長春國小、吉林國小、中吉公園等機構。

校史

1935年創校,初名私立臺北國民中學,成立之初借用成淵學校校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大和町2丁目(今臺北市武昌街)。1938年改制,改校名為私立臺北國民中學校,校址遷至臺北州臺北市大龍峒町(今臺北市立啟聰學校[3]

1945年11月10日改名為私立大同中學,並由劉克明先生出任校長。1946年4月由臺北市政府接管,更名為臺北市立大同中學。設置高中部、初中部,校址遷至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借用臺北市大安區板橋國民學校(即今幸安國小)之校舍。

1947年因學生逐年增加,校舍不敷使用,乃將高中部學生遷入臺北市新生南路二段(今金華國中校址)。1950年5月復將初中部遷入。1954年開辦初中夜間部。1957年開辦高中夜間部。

1958年7月因學生數激增,校舍嚴重不敷使用,校址遷入臺北市中山區長春路(現在校址)。1961年6月政府實施省辦高中,市辦初中之教育決策,將高中部十班學生分別移交建國中學師大附中(各五班)。

1968年8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政策,更名為臺北市立大同國民中學。取消夜間部,夜間部學生乃轉入日間部就學。1972年8月完成游泳池及科學實驗大樓硬體設備工程。1983年開辦補校,並奉令籌劃七十五學年度校舍更新計畫。

1992年7月1日改制為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行政大樓完工啟用。1997年8月成立體育班、增強第二外語能力、規劃六年一貫課程。

2002年成立電子書包實驗班以及儀隊。2007年成立英文實驗班及數學實驗班。更新400公尺藍色跑道操場。2015年圖書館精進工程完工。

2016年為提供臺北市政府所舉辦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做為田徑選手練習場地,操場跑道及草皮全面進行翻修。

2019年成立資電學程班。2022年圖書館進行整修。

Remove ads

歷任校長

更多資訊 時期, 校名 ...

[4]

學校象徵

校徽

金黃色的蓮花內嵌同色梅花,圓弧形的字體,上半寫著「大同」,而下半則寫著「中」,代表著中學,校徽的5枚梅花花瓣,也像是5個C所組成,正代表大同學子的5項核心能力[5]

校訓

  • 勤學:適性發展、多元學習
  • 修身:永續精進、展望世界
  • 博愛:關懷生命、陶冶人生

特殊班別

Thumb
市立大同羽球隊在民國113年(2024年)全中運囊括4金2銀2銅
體育班
培育目標:校方培養學生專項運動技能,對具有優異運動潛能之學生,施以有系統之專項運動訓練,以培育身心健全優秀運動人才[6]

環境

該校位於中山區要衢,面積約20,900坪(約63,332平方公尺),為北市高中面積第三大者(僅次於師大附中、中正高中),更有400公尺藍色PU跑道,南臨長春路,北靠民生東路,東與建國北路為鄰,西以松江路為界。校園先後開闢「龍池」、「鳳園」及「至聖園」、「至誠園」、「至善園」三處庭園。

校友

注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