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灣南北差距

臺灣南部和北部發展不均衡的現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灣南北差距是指臺灣戰後以來的社會現象,其中因臺北長期為首都及政經中樞,亦使臺北所在的北部地區在經濟、金融、科技、政治、教育、文化各領域通常都領先於其他地區[1][2][3]

經濟發展

基本上,台灣各縣市人均所得的態勢有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傾向。

中臺灣則在2002年由行政院核定成立中部科學園區後,由於鄰近台中市區七期重劃區台中港清泉崗國際機場,區位佳,且不斷開發新園區中科一、二期中科二期擴建中科三期等,因此湧入許多投資,中台灣局部區域(台中市)的經濟水準有回升的趨勢[4][5][6],擺脫原先加工出口產業大量外移造成的經濟困境[4]嘉義市人口則自2018年起跌破27萬。[7]

Thumb
2016年台灣工業及服務業普查縣市別初步統計結果 [8][9]

2016年主計總處工商普查初步統計顯示,北台灣的生產總額(GDP)達17.6兆元新台幣、約占全台GDP的56.1%,而中部的份額則約21.7%、南部地區占21.3%、東部地區為0.7%;台灣截至2016年底的產業發展趨勢:北部大於中部,中部大於南部、西部整體來說大於東部。[8]

台北市的主力產業為各類知識密集型的工商服務業,新北市的主力產業則是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中台灣則是台灣的機械產業重鎮,高科技產業聚落已經成形。台中市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及機械設備製造業為其主力產業。[8]

Remove ads

人均所得

更多資訊 排名, 區域 ...

根據統計,北北基桃園市和新竹縣市及宜蘭縣的所得稅總額的加總,就會超越台灣其他縣市的所得稅總額加總,這反映出台灣經濟活動過度集中在北台灣。[11]

Remove ads

家庭收支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2012年台灣家庭收支訪問調查統計結果,全台各縣市家庭可支配所得超越百萬元新台幣,僅有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等3縣市。家庭可支配所得前五名悉數落在北台灣縣市,排名最後的縣市則落在台灣中南部。[12][13]

新鮮人起薪

2012年8月,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資料顯示,年資一年以下的大學以上新鮮人起薪,呈現台灣南北起薪差異將近3000元新台幣的差距,起薪最高的幾個縣市都在北台灣,起薪最低的縣市則為屏東縣約2萬5000新台幣。調查資料進一步分析指出,北台灣工作機會最多,且產業結構為高科技產業為主,與中南部的傳統產業聚落迥異,使得北部的薪資結構顯著高於中南部。[12]

產業結構

北台灣是台灣的經濟與高科技中心,產業結構主要以高科技產業及服務業為主。[13]中南部則以重工業、傳統工業及農林漁牧業為主。[13]其中雲林台南彰化嘉義屏東等地盛產水稻,為臺灣的糧倉。[13]台灣中南部雖同樣有工業進駐,但創造的價值沒有北部新興科技產業高,主要為紡織、食品飲料、造紙與皮革等傳統產業和重工業石油化學工業,例如:鋼鐵、造船、石油冶煉等。[13]

2019年台灣品牌20強

排序

公司名稱(中文)

公司名稱(英文)

品牌價值(USD)

1

華碩電腦

ASUS

15.49 億美元

2

趨勢科技

TREND MICRO

15.32 億美元

3

旺旺控股

WANT-WANT

9.37 億美元

4

中信金

CTBC

6.04 億美元

5

研華公司

Advantech

5.56 億美元

6

巨大機械

GIANT

4.81 億美元

7

國泰金

Cathay

4.46 億美元

8

宏碁

Acer

4.28 億美元

9

美食達人

85℃

4.05 億美元

10

聯發科技

MediaTek

3.79 億美元

11

美利達工業

MERIDA

3.54 億美元

12

聯強國際

SYNNEX

3.12 億美元

13

中租控股

Chailease Holding

3.04 億美元

14

台達電子

Delta

2.97 億美元

15

正新輪胎

MAXXIS

2.88 億美元

16

統一企業

UNI-PRESIDENT

2.29 億美元

17

喬山健康科技

JOHNSON

1.47 億美元

18

創見資訊

TRANSCEND

1.25 億美元

19

微星科技

MSI

1.15 億美元

20

克麗緹娜

Chlitina

1.00 億美元

Remove ads

區域發電量與用電量

南電北送—台灣北部地區用電量約佔全台總發電量的40%,而北部電廠的發電量約占全台發電量的34%;而中南部則呈現發電量大於用電量的情況。[14][15]

市場規模

南台灣的人口與所得皆不如北台灣,常令許多服務業卻步。[16][17]

政府預算

在2010年五都升格前,台灣僅有的兩個直轄市台北市高雄市囊括了全國統籌分配稅款的54%,然而這54%中臺北市政府拿走了將近八成,高雄市政府則僅獲得約兩成。[18]

1994年台北市政府的年度預算達到一千兩百億新台幣,為高雄市的兩倍以上。[19]

[20] [21]

壽命

Thumb
2014-2015年台灣各縣市歷年簡易生命表(平均壽命)

中華民國內政部公佈的「民國105年(2016年)簡易生命表」中,台灣六大都會區的平均壽命,以臺北市84歲最高、新北市81歲第二;最後兩名則是台南市高雄市[22]總體看來,台灣的平均壽命高低,與縣市規模與行政位階無關,與南北分布有關,北高南低的態勢明顯。[22]換句話說,台灣縣市別零歲平均餘命呈現地域差異,大致由北而南逆時針方向逐漸降低,西部地區高於東部地區之現象。主要因部分縣市地處偏鄉交通不便,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及人文生活習慣等因素之影響,標準化死亡率相對較高,零歲平均餘命相對較低。區域均衡發展及資源合理分配等問題有待正視。[23]

根據內政部民國104年(2015年度)統計資料顯示,六都之中台北市平均壽命最高是83.36歲,最短命的則是高雄市民平均壽命78.9歲,差了將近5歲。台東縣的平均壽命更是比台北市少了8歲左右。[24][25]

六都中,台南市和高雄市的平均壽命低於全台平均壽命,其中高雄市的平均壽命低於全台平均壽命將近兩歲。縣市別零歲平均餘命呈現地域差異,大致由北而南逆時針方向逐漸降低,西部地區高於東部地區之現象。主要因部分縣市地處偏鄉交通不便,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及人文生活習慣等因素之影響,標準化死亡率相對較高,零歲平均餘命相對較低。一般而言,都市發展程度較高之縣市,標準化死亡率相對較低,零歲平均餘命相對較高,因此應正視城鄉均衡發展及資源合理分配等問題。[25][26]

公共衛生相關文獻指出,1990-2000年初期,南台灣的餘命統計平均比北台灣少活兩年左右。[27]

醫療資源

研究顯示,19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初期約二十年的時間,南台灣人口老化十大死因的死亡率的上升速度遠高於北台灣,且差距正在擴大中。[28][29] 公共衛生資源方面,南台灣除了僅在「從事病後醫療的醫事人力及病床數資源」尚可與北台灣比擬之外,其他公共衛生資源面相均落後北台灣。[28][29][19]北部醫療機構的數量和執業的醫師總數遠高於南部,總體來說,北部的社會醫療條件遠優於南部[13]

十大死因死亡率

公共衛生學者蒐集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自1971年開始公布的各縣市十大死因死亡率資料至2000年共計三十年,結果發現除了自殺在十大死因年變化幅度較大,不易比較出南北趨勢以外,惡性腫瘤事故傷害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疾病的死亡率在過去三十年中先後超越北台灣;[27]心臟性疾病糖尿病、及肺炎等在三十年前死亡率原本已經高於北台灣的死因,三十年後回顧發現,這三個疾病的致死率與北台灣的差距更為惡化;[27]肝病肝硬化以及腎相關疾病三十年前、三十年後與北台灣在致死率差距上的劣勢維持不變,但並無顯著惡化。[27]

醫病比

北台灣的醫療機構數量和執業醫師人數遠高於南台灣,是南台灣的1.5倍之多。若以縣市合併升格前的數據來分析北高兩直轄市,台北市的醫療機構總數和執業醫生人數分別為高雄市的1.7倍和2.4倍。[13]

醫療設備

有研究收集民國93年,台灣20家較具規模之署立醫院的品質指標與績效指標,進行研究與探討後發現,衛生署署立醫院的軟硬體設施重北輕南。[30]

環境保護

空氣

2018年元月,民主進步黨立委劉建國中國國民黨立委陳宜民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在中華民國立法院連袖召開記者會表明台灣空氣汙染呈現「一個台灣,兩種天空」的趨勢,表達對於空氣汙染南北差距日益擴大的憂心。[31][32]

記者會中,委員們揭露台灣濁水溪以南的空氣品質與北台灣的差距在2008-2016年持續擴大,並在2017年達到了差距最大的時刻[33]PM10嘉義縣嘉義市最嚴重,有62.5微克/立方米,高雄市有60.2微克/立方米,同期間大台北都會區卻只有35.1微克/立方米。[31]惡化的區域集中在濁水溪以南。[31][34]台灣中南部地區空氣汙染達到紫色(有害等級)的小時數是大台北都會區的10倍以上。[35]

《年輕的力量進國會》一書指出,北台灣的空氣汙染主要是由中國大陸移入,中南部的空氣汙染則主要是來自地方污染源。書中指出,若經濟發展的成果不能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分配、不能帶來更乾淨的水、空氣與食品,那麼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有問題的。長期以來,台灣的政策受政府高官控制,操控行政程序,人民的利益通常不是他們首要的考量。[36]

肺癌發生率

陳宜民表示,2016年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曾針對高雄大林蒲鳳鼻頭地區1806名民眾做身體檢查發現罹患肺癌的比率比一般民眾高超過10倍。[31]整體平均下來,濁水溪以南的肺癌發生率比北部地區多了足足50%之多[33]楠梓區的肺癌發生率更是基隆市的兩倍。[33][35]

膀胱癌發生率

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統計後發現,膀胱癌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以男性居多。且南台灣膀胱癌盛行率約每10萬人口27.3人,高出全台平均值數倍。有醫師推測,南部地下電台販售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早年台灣南部的含砷地下水汙染等都是可能原因,空汙嚴重則可能是幫凶。[37]

除此之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確認吸入細懸浮微粒(PM2.5)會刺激細胞並透過體內泌尿系統排出,提高罹患肺癌尿路上皮癌風險。基於此風險因子,有醫師推測,南台灣居高不下的癌症盛行率與南部地區嚴重的空汙和環境汙染有關。[37]

自來水水質

Thumb
大台北地區水質與各國水質標準比較表[38]

教育文化

《行南》季刊的分析指出,從學校數、學生數、教師數、教育部經費分配、企業愛用的大學,北台灣皆占優勢;而在現有的資源分配機製作用下,南北教育資源的差距將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39]國立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指出「據統計,新竹以北的教學資源占70%,新竹以南只占30%」[39][13][40] 台灣南部地區另類學校的供給闕如,且另類教育的落實有重北輕南的趨勢[41]。而國民義務教育長久以來於「數量的分布」和「品質的要求」上均存在著南北相當不均衡的現象[42]

北部在教育文化建設水平等興盛程度均優於中南部,在臺灣頂尖大學中,北部地區就囊括了6所(分別是位於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新竹市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交大校區以及國立清華大學)。[13]

中華職棒2018年賽程,桃園以北共有137場,占全年240場比賽的57%,中南部只有47場比賽[43]

圖書資源

國家圖書館館長黃寬重表示:「臺灣在過去50年的圖書館發展歷程當中,重北輕南,重大學而輕公共圖書館,造成北中南三大都會區圖書館事業無法均衡發展。」[44]他說,考量到北台灣已有國立台灣圖書館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及臺北市立圖書館等大型公共圖書館系統坐鎮再加上大學圖書館、專門圖書館匯集等,現為全台圖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44]相較之下中台灣則有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壓陣;而南臺灣的國家圖書館不但仍在籌劃階段,其現有的圖書館體系,在館藏及主題上都有相當大的改革空間,急待中央政府的資源投資。[44][45][46][47][48][49][50] 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藝術活動逐漸在北部興盛,美術界也呈現重北輕南的現象。戰後初期南台灣的文化美術環境相較北部低落,「文化沙漠」的評價開始出現。[51] 身處於南台灣的高雄市立美術館,其發展常受限於南台灣人力、物力與財力的缺乏[52]。 南部需要設置一座全時間開放的公共星象館以趕上北部的台北市立天文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及中部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提供的服務。[53]

教學設施

2009年的高雄市,僅有十分之一的高中職、國中與國小設有游泳池。絕大多數就讀沒有游泳池的學校的學生,大多必須徒步前往學區內公、民營游泳池上游泳課且其經費來源為學生自行吸收。[54]

高雄市至今仍有學校苦無經費,只得繼續使用非PU材質、過時的紅土操場[55]

更多資訊 編號, 學校名稱 ...

[56]

教育程度

1987年台北市與高雄市在「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差距為13.6%,到了2005年高雄市已落後台北市達16.2%。[27][57]

人口分布和生活空間

北台灣佔全台灣面積約20%[58],卻匯集了將近一半的台灣總人口。[11]顯見台灣人口過於集中北台灣。[11]導致台灣其他地區無法獲得良好發展。[18][59]

更多資訊 區域別, 土地面積 (平方公里) ...

實際居住人口

臺灣之人口統計傳統上以戶政機關登記之戶籍人口為指標,惟根據電信信令人口統計資料之平日夜間停留人數為指標[60],可推估實際人口之分佈(此人口包括外籍居留人數),可知北臺灣實際居住人口為11,724,169人;戶籍人口為10,745,117人,較戶籍人口多979,052人,佔全國人口之49.12%,顯示人口過於集中臺灣北部。

更多資訊 縣市別, 平日夜間停留人數 ...

平均每人居住面積

更多資訊 總計, 臺灣 ...
  • 定義:平均每人所享用的住宅坪數
  • 公式:平均每戶建坪/平均每戶人數。

[61]

  • 北台灣住房形式多為住宅大樓公寓,因此「實際 平均每人居住坪數」需再扣除【平均每人居住坪數】的【平均公共設施比重(約30%-35%)】方可得。[62][63]
  • 中南部的住房形式多為透天厝,因此實際居住坪數不必再扣除公共設施占比(公設比)。
  • 中南部的住房形式多為透天厝,因此「實際居住樓地板坪數」= 平均每戶建坪 X 平均透天厝樓層數/平均每戶人數 = 平均每人居住面積 X 平均透天厝樓層數

平均每人居住之樓板面積

住宅法】第四十條規定:

  • 住宅之基本居住水準,應符合下列規定[64]
    • 居住面積達家戶人口平均每人最小居住樓地板面積之和。(表一)
    • 具備住宅重要設施設備項目及數量。
更多資訊 家戶人口, 平均每人最小居住樓地板面積 ...

[64]

  • 北台灣有大量住宅平均面積小於18平方公尺(約5.4坪),顯見北台灣可能有非常多住宅所有人將單一樓層分隔為多間房間出租。[65]

註解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