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興登堡號空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興登堡號空難
Remove ads

興登堡號空難是德國興登堡號飛船LZ 129 Hindenburg)在啟航的第二年,即1937年5月6日,在一次例行載客飛行中從德國都市法蘭克福飛往美國紐澤西州的雷克霍斯特海軍航空站。準備著陸的飛船在離地面300英尺的空中起火,船體內的氫氣和易燃的蒙皮導致大火迅速蔓延,飛船在34秒內焚毀,造成飛船上97位乘客中的35人(13名乘客和22名機組人員)及地面上的1人死亡,這成為當時最慘重的航空事故之一。[1]興登堡號的墜毀也正式宣告飛船時代結束,飛機正式主宰未來的航空事業。

快速預覽 事件概要, 日期 ...
Remove ads

起因

人們提出了多種理論來解釋飛船起火的原因,包括靜電雷擊和引擎故障等,也有人認為飛船是因遭到蓄意破壞而起火。

據悉,事後調查結果為飛船上氫氣大量外洩,遇上瞬間出現的火花引發爆炸,但相關人員無法對火花產生或氫氣外洩取得共識。另外,當時還傳出許多「陰謀論」,包括恐怖分子在艙內藏了一枚炸彈;飛船被地面的人擊落。

英國航空專家斯坦斯菲爾德(Jem Stansfield)表示,當時興登堡飛船誤闖雷雨區後,因破損金屬支架或阻塞氣閥將大量氫氣洩入通風井;當地面人員急忙要抓住降落繩時,使興登堡接地放電,產生火花。[2]

紀錄片《重返危機現場》中,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領空安全高級調查員格雷格·費斯提出這災難是由於船長急轉使鋼索斷裂打破氫氣囊、為趕時間於下雨期間強行降落、靜電引燃洩漏的氫氣引發大火。

興登堡號空難新聞報導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