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空梭軌道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航天飞机轨道器
Remove ads

太空梭軌道器NASA的太空梭計畫下的宇宙飛船。[1] 每個軌道器既是可重用的空天飛機,火箭,太空載具,也是飛機。軌道器可將乘員和載荷送往地球軌道,進入在軌運行,並重返大氣層,最後滑翔降落,將乘員和某些載荷送回地球。

快速預覽 所屬組織, 任務類型 ...

除了乘員和載荷,軌道器最重部分是推進系統。但三台主引擎的推進劑來自外部不可重用的外儲箱,兩台固體推進器在上升段前兩分鐘內提供輔助推力。

描述

軌道器類似於一架雙三角翼飛機,機翼前緣內側後掠81°,外側後掠45°。垂直安定面後掠45°。機翼尾緣有四個升降副翼。垂直安定面尾緣上的/減速器和襟翼控制軌道器的返回和著陸。尺寸約等於麥道的DC-9

軌道器成員艙由三部分組成:飛行甲板,中層甲板,生活區。最上面是飛行甲板,有供機長和駕駛員坐的位置,其後是兩名任務專家。中層甲板在飛行甲板之下,多出三個座椅供其餘乘員坐。食物艙,廁所,睡眠設備,儲存室以及供乘員出入軌道器的側艙門都在中層甲板。一側還有氣閥艙門,氣閥艙另一端通向載荷艙,可容許兩名太空人在其中更換艙外活動裝置(EMU),減壓後進行太空行走

軌道器中段是一個60×15 英尺(18 m × 4.6 m)的載荷艙,載荷艙門的內側裝有散熱器,因此軌道器在軌時,艙門保持開放狀態。調整軌道器相對於太陽和地球的位置也是一種熱控制措施。載荷艙內有遙控機械手系統(別名Canadarm),用於取放和展開載荷。哥倫比亞號事故之前,機械臂只在有任務要求時使用,而從那以後,機械臂擔負起每次在軌飛行檢查軌道器隔熱系統的重任。載荷艙下部有三塊燃料電池,它們消耗軌道器上的液氫和液氧,提供從起飛到著落的電能。

三台太空梭主引擎(SSME)呈三角形安置在軌道器機尾,主引擎可向上下旋轉10.5°,向左右旋轉8.5°,起到在上升段改變推力方向,引導太空梭的作用。機尾還有三套由聯氨驅動渦輪泵工作的輔助動力系統,該系統輸出液壓,轉動主引擎,控制氣動舵面,展開起落架。

兩個軌道機動系統(OMS)推力器安裝在機尾兩個獨立艙內,分置垂直安定面兩側。軌道機動系統為粗略軌道機動提供主推力,包括:入軌,軌道圓化,軌道轉移,軌道集合,離軌,異常機動模式。[2].

反推力系統(RCS)由44個小推力器組成,在入軌,在軌和再入時為軌道器提供姿態控制,繞軸旋轉和平移動力。前部RCS位於端頭罩附近,由12個主推力器和2個微調推力器組成。尾部RCS在軌道機動推力器艙內,也含12個主推力器,2個微調推力器。反推力系統為軌道器靠近,停靠和離開國際太空站提供位移微調。[3]

隔熱系統(TPS)覆蓋在軌道器外表面,保護軌道器可經受在太空中最低-121 °C (-250 °F)至再入時最高1649 °C (3000 °F)。

軌道器主體結構由鋁合金製成,引擎受力結構由鈦合金製成。舷窗由矽酸鋁融化石英製成,中間夾有7.6厘米厚的透明氣壓層,外部還是隔熱層。[4] 舷窗上的色彩採用了和聯邦儲備券(即美元)相同的油墨。[5].

軌道器著陸時沒有防撞閃光燈,著陸燈和導航燈。但跑道被地面聚光燈照明。

Remove ads

數據

(數據來自奮進號, OV-105)

  • 長度: 122.17 ft (37.24 m)
  • 翼展: 78.06 ft (23.79 m)
  • 高度: 58.58 ft (17.25 m)
  • 空重: 151,205 lbs (68,586.6 kg)
  • 起飛總重: 240,000 lbs (109,000 kg)
  • 最大著落重量: 230,000 lbs (104,000 kg)
  • 引擎: 三台主引擎,每台海平面推力393,800 lbf (178,624 kgf / 1.75MN)
  • 最大載荷: 55,250 lb (25,061.4 kg)
  • 載荷艙尺寸: 15 ft × 60 ft (4.6 m× 18.3 m)
  • 工作高度: (185 至 1,000 km)
  • 速度: 25,404 ft/s (7,743 m/s, 27,875 km/h, 17,321 mph)
  • 成員: 6-7 (機長,駕駛員,4-5名任務專家/載荷專家),最少兩人(機長和駕駛員)
  • 成員艙空間: 66 立方米 (含內部氣閥艙空間) 或 74立方米 (含外部氣閥艙空間)
Remove ads

飛行

Thumb
從左至右: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

每個軌道器都有類似給船舶命名的方式所確定的「名稱」,也有根據NASA軌道器命名系統而確定的「編號」。儘管各個軌道器外觀極為相似,它們內部卻有細小區別,比如維護時安裝一些新設備,製造較晚的結構重量較輕。

更多資訊 測試體, 編號 ...
Thumb
陳列於休斯頓太空中心的冒險號
  • 企業號是用於測試軌道器在大氣中飛行的原型。目前陳列於位於杜勒斯國際機場史密森尼國立航空太空博物館史蒂文·烏德沃爾哈齊中心[6]
  • 哥倫比亞號首飛於1981年4月12日,2003年2月1日在執行第28次任務返航時空中解體。
  • 挑戰者號首飛於1983年4月4日,1986年1月28日在執行第10次任務升空73秒後爆炸。
  • 發現號首飛於1984年8月30日,已執行39次任務。於2011年退役。
  • 亞特蘭蒂斯號首飛於1985年10月3日,目前已執行33次任務。於2011年退役。
  • 奮進號首飛於1992年5月7日,已執行25次任務。於2011年退役。

除了用於測試和實際飛行的軌道器,美國各地還陳列有軌道器的實體模型:

  • 探索號,軌道器全尺寸複製品,陳列於甘迺迪太空中心遊客中心。
  • 冒險號,軌道器中層甲板和飛行甲板的全尺寸模型,陳列於休斯頓太空中心
  • 美國號,整個太空梭的全尺寸模型,陳列於一所主題公園。
  • 開路者號,整個太空梭全尺寸模型,陳列於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的太空營。

飛行數據

更多資訊 名稱, 飛行次數 ...

× 已損毀

奮進號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發現號太空梭挑戰者號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