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色勒庫爾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薩里庫爾語,另作色勒庫爾語、薩雷闊勒語、薩里庫爾話、色勒庫爾方言、薩里庫爾方言、塔吉克語、中國塔吉克語、色勒庫爾塔吉克語等,「色勒」意為「頭」、「庫爾」意為「山」,「色勒庫爾」即「山頭」或「高原」之義[參1],拉丁轉寫有 Sarikoli、Selekur、Sariqoli、Sarikul、Sariqul、Sariköli、Sariḳolí 等多種,本民族語言中自稱「Tujik ziv」(即「塔吉克語」),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邊境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舊稱色勒庫爾)的塔吉克族所採用的本民族語言之一,另一種為瓦罕語。中國的塔吉克族雖然自稱「塔吉克」,但實際屬於高原塔吉克語,與塔吉克斯坦的主體民族(平原塔吉克)所使用的塔吉克語有很大出入。平原塔吉克語(即標準塔吉克語)與伊朗的波斯語可互通,屬於西伊朗語支,而散布在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國帕米爾高原上的高原塔吉克所使用的語言歸屬東伊朗語支,無法與標準塔吉克語或波斯語互通。在中國、塔吉克斯坦以及先前的蘇聯,塔吉克族沒有平原、高地之分,一律歸為塔吉克族[參2]。
![]() |

帕米爾高原上的東伊朗語支的語言被歸為塔吉克語的東部帕米爾方言,即便兩地塔族的語言無法互通,在語言學歸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伊朗語支東伊朗語支帕米爾語言舒格南—魯善語群。縣內塔吉克族多兼用維吾爾語和漢語[參3]。沒有文字,當地雙語教育使用維吾爾語和漢語。縣內的塔什庫爾干電視台也採用維漢雙語,但沒有開設色勒庫爾語廣播[參4]。薩里庫爾語保留了古粟特語的一些詞彙[參5]。色勒庫爾語是現代伊朗語族諸語言當中地理位置最靠東的語言[參6]。
Remove ads
研究歷史
有些英語刊物稱色勒庫爾語為塔什庫爾干語[參7],但這不是主流說法。在中國亦被稱為塔吉克語,但與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語並不相同,兩種語言關係不太密切,而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語亦被歸入西伊朗次語支[參8]。由於塔什庫爾干縣地處偏遠山區,交通極不方便,所以歷來學者對色勒庫爾語的研究較少。有多位學者先後發表過關於色勒庫爾語的研究。他們分別是:英格蘭的沙敖(Robert B. Shaw)、蘇聯的塔蒂亞娜·尼古拉耶芙娜·帕卡琳娜(Татья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 Пахалина)、中國的漢族學者高爾鏘和塔吉克族學者西仁·庫爾班(Shirin Corban/شېرىن قۇربان)、伊朗的德比爾斯亞克以及美國的安潘明(Pamela S. Arlund)和黛博拉·吉姆(Deborah Kim)。此外來自美國的艾瑞克·彼得斯(Eric Peters)、艾倫·彼得斯(Ellen Peters)夫婦二人曾在塔縣教英語期間對當地的色勒庫爾語詞彙進行過記錄,回到烏魯木齊後將詞彙存在新疆大學,並未出版[參9]。
Remove ads
語音
色勒庫爾語有元音14個,其中單元音6個,複合元音8個。元音不分長短、鬆緊。後高元音分圓唇/u/與不圓唇/ɯ/。後中元音為圓唇/o/,但在少數外來詞中多讀為不圓唇/ʌ/,並非音位。
複合元音均為前強音,高爾鏘調查有以下8個,-i尾4個、-u尾4個:
薩語有輔音30個,其中單輔音26個,複合輔音4個。其中j-、w-可充當輔音亦可充當半元音。
Remove ads
薩語單詞一般一至三音節。以元音為音節核心。元音之前可有輔音〇至二個,元音之後可有輔音〇至三個。其中單音節元輔音組合形式有10種,雙音節6種,三音節5種。單音節最常見的元輔音組合結構為:元輔、輔元、輔元輔、元輔輔、輔元輔輔、輔輔元輔[參10]。
單音節有以下10種元輔音組合形式:
雙音節的第一音節有以下5種元輔音組合形式:
雙音節的第二音節有以下4種元輔音組合形式:
Remove ads
三音節的第一音節有以下4種元輔音組合形式:
三音節的第二音節有以下3種元輔音組合形式:
三音節的第三音節有以下3種元輔音組合形式:
Remove ads
薩里庫爾語詞彙的重音多放在末音節上,唯有少數放在首音節上。詞法附加成分以及構詞附加的前後綴一般不帶重音,唯有少數構詞附加的前後綴帶有重音。重音一般沒有區別語素的功能。薩里庫爾語沒有聲調或音高重音。
文字
色勒庫爾語沒有正式的書寫文字。從古至今,帕米爾高原上的東伊朗語支的語言多無書寫系統,有文化的人士多使用標準的平原塔吉克語(即標準波斯語)書寫,彼此使用波斯語進行交流。在中國,由高爾鏘編寫的《塔吉克漢詞典》,採用了拉丁字母的「塔吉克語拼音方案」(Tujik Zivan Pinyin Fang'an)來記錄色勒庫爾語,並且用國際音標注音[參11]。中國的塔吉克族人,在學校多使用漢語和維吾爾語,對漢語拼音和老維文都比較熟悉,所以民間亦有用維吾爾語阿拉伯字母來書寫色勒庫爾語的情況[參12]。而在前蘇聯由塔蒂亞娜·尼古拉耶芙娜·帕卡琳娜出版的書籍,採用了近似記載同屬於東南伊朗語支瓦罕語的拉丁字母,其中兼用少數西里爾字母、希臘字母以及國際音標符號[參13][參14]。
1958年3月27日,漢族學者高爾鏘協同塔吉克族學者古勒木爾、塔比勒迪·吾守爾、波拉提·買買提等根據實地調查資料,創製了色勒庫爾塔吉克語的拉丁文字方案,其中辨別出了37個音位,並用國際音標作為臨時字母。同時編纂收錄5萬餘詞條的《塔吉克語—維吾爾語—漢語詞典(初稿)》。1959年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少數民族語文科學討論會中首次展開對中國塔吉克語的文字探討。會上因多數人認為用阿拉伯字母書寫的標準波斯語(即伊朗的標準波斯語)是中國塔吉克族的傳統書面語,雖然口頭語言的語音與傳統書面語的文字不相呼應,但也不該丟棄而專用拉丁文字[參15]。因會上意見分歧,所以最終中止了創製文字的工作[參16]。塔吉克語拼音方案使用35個字母,全部使用拉丁字母,各有大小寫形式。有8個字母為二合字母(即兩個字母帶表一音),其餘27個字母為單字母。二合字母在大寫時兩個字母都需大寫。多數字母遵從漢語拼音方案[參17],這是因為塔縣當地的小學多為漢語小學,小學內部教授漢語以拼音為主、漢字為輔。
Remove ads
帕卡琳娜的薩里庫爾語拉丁字方案使用39個字母,除字母 æ 沒有大寫形式,其餘38個字母都有大小寫兩種形式。多數字母為拉丁字母,另外兼用少數的西里爾字母、希臘字母以及國際音標符號。
譜系
薩里庫爾語下可分為二到三個土語:
- 二分法[參8]
- 三分法[參13]
語法
薩里庫爾語語法類與瓦罕語基本相同。詞類可分為11種: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代詞、數詞、連詞、感嘆詞、語氣詞、前置詞和後置詞。
名詞與其他帕米爾諸語言的語言一樣,區分單複數但不區分陰陽性。而在現代的口語中,單複數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才加以 -χeil 或 -ef 後綴區分。 -χeil 後綴加在主格詞後,這個後綴源於波斯語「خيل」,意思是「一群」或「一大隊」[參19]。 -ef 後綴加在旁格詞後。此外還有格的區分,有主格、賓格、對格、領格四格,其中賓、對、領後三格可以根據詞彙的形態學統合為旁格,與主格相對。薩里庫爾語的詞彙通常有主格、旁格兩種形式。旁格形式通用於賓、對、領三格。同時賓格單數也可以省去後綴。以名詞的主格單數為名詞詞幹,見以下名詞的數與格變化簡表:
參閱以下「cor」/xor/(城市)、「baqo」/bat͡ʃo/(孩子)例詞的數與格的變化:
形容詞用於修飾名詞或副詞,沒有數與格的區分。與印歐語系的語言一致,形容詞有三個等級,分別用後綴標示。以形容詞的原級為形容詞詞幹,見以下形容詞的級變化簡表:
參閱以下形容詞「qarj」/t͡ʃard͡ʒ/(好)的級變化:
詞幹尾音為清輔音的動詞尾綴為-t;詞幹尾音為濁輔音或元音的動詞尾綴為-d,少數為-ɡ。-d與-ɡ尾綴的區別不規則,須單記。
未過時詞幹的形成有弱變化與強變化二種。弱變化,未過時詞幹與基本詞幹一致,即將動詞原形尾音—t、-d、-ɡ刪除;強變化,未過時詞幹將對動詞原形末尾音節中的元音變音,動詞原形的尾音同時可能受元音變音的影響而變音。見下例:
未過時詞幹形成後再於詞幹後加上區別數與人稱的後綴:
—am | —an |
— | —it |
清輔 —(x)t
濁輔、元 —(x)d |
—in |
navixam /naviʃam/ | navixan /naviʃan/ |
navix /naviʃ/ | navixit /naviʃit/ |
navixt /naviʃt/ | navixin /naviʃin/ |
薩里庫爾語的一個語言特點是其動詞數與人稱的後綴可以與動詞詞幹分開,將數與人稱的後綴置於動詞詞幹以及其他謂語成分之前:
am [謂語成分] navix | an [謂語成分] navix |
— | it [謂語成分] navix |
— | in [謂語成分] navix |
人稱代詞與漢語相同,分三種人稱,分單複數。第二、第三人稱不按性別區分,無「你」、「妳」、「祢」和「他」、「她」、「它」、「牠」、「祂」的區別,男女性別兼用。
指示代詞分近、遠事物與單複數。其中「這」、「那些」和「那」的主格形式有兩套代詞,意同,可互用。
疑問代詞「誰」有格的變化但沒有數的變化:
反身代詞「自己」有格的變化但沒有數和人稱的變化,加在人稱代詞之後:
數詞分基數詞和序數詞,均沒有性的區分。基數詞後加上後綴 —int͡ʃi 或 —ind͡ʒi 成為序數詞。例如基數詞「iu」(一)加上後綴成為序數詞「iuint͡ʃi」(第一)。另外,口語中多有直接使用維吾爾語序數詞的現象,如「第一」、「第二」另可作「birint͡ʃi」(維:بىرىنچى)、「ikint͡ʃi」(維:ئىككىنچى)。基數「一」和「二」有兩套數詞,「iu」、 「ðou」為基數詞「一」和「二」,「i」、 「ða」則用於帶有「at」(和)字的複合數詞之後,如「二十一」為「wist at i」而不是「wist at iu」。「ða」用於「at」(和)字後,發生音變,「at」的 —t 音省略,如「二十二」為「wist a ða」。一些基數詞借自突厥語系的維吾爾語或柯爾克孜語。少數基數詞近似波斯語。
0 | nül /nɯl/(俄:нуль) |
---|---|
1 | iu /iu/ |
2 | zzou /ðou/(波:دو) |
3 | aroi /aroi/ |
4 | tsavur /t͡savur/ |
5 | pindz /pind͡z/(波:پنج) |
6 | hel /χel/ |
7 | üvd /ɯvd/ |
8 | woct /woxt/ |
9 | neu /neu/(波:نه) |
10 | zzes /ðes/(波:ده) |
11 | zzes at i /ðes at i/ |
12 | zzes at zza /ðes a ða/ |
13 | zzes at aroi /ðes at aroi/ |
14 | zzes at tsavur /ðes at t͡savur/ |
15 | zzes at pindz /ðes at pind͡z/ |
16 | zzes at hel /ðes at χel/ |
17 | zzes at üvd /ðes at ɯvd/ |
18 | zzes at woct /ðes at woxt/ |
19 | zzes at neu /ðes at neu/ |
20 | wist /wist/(波:بیست) |
21 | wist at i /wist at i/ |
22 | wist at zza /wist a ða/ |
30 | si /si/(波:سی) |
40 | tsal /t͡sal/(波:چهل) |
50 | pinju /pind͡ʒu/(波:پنجاه) |
60 | oltmix /oltmiʃ/(維:ئاتمىش) |
70 | yatmix /jatmiʃ/(維:يەتمىش) |
80 | saksan /saksan/ |
90 | tukhsan /tuqsan/ |
100 | sad /sad/ |
101 | sad at i /sad at i/ |
102 | sad at zza /sad a ða/ |
110 | sad at zzes /sad at ðes/ |
111 | sad at zzes at i /sad at ðes at i/ |
112 | sad at zzes at zza /sad at ðes a ða/ |
200 | zzaf sad /ðaf sad/ |
201 | zzaf sad at i /ðaf sad at i/ |
300 | aroi sad /aroi sad/ |
1000 | azur /azur/ |
1001 | azur at i /azur at i/ |
詞彙
薩里庫爾語的詞彙和其他東伊朗次語支語言很相近,並表現出和西伊朗次語支語言(如波斯語和塔吉克語)的一些相似和不同之處。
口頭文學
雖然薩里庫爾語沒有文字,但是塔吉克族擁有比較豐富的口頭文學。可以分為故事(賽吾格,soug)與詩(比依特,beit)二類[參24]。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