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茶陵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茶陵縣是湖南省株洲市下轄的一個縣,因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而得名。面積2500平方公里,人口58萬,茶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重要革命根據地。縣人民政府駐炎帝南路1號。
此條目或許過多或不當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文字、圖片及多媒體檔案。 (2015年2月7日) |
地名由來
茶陵縣境內多山丘,茶陵縣得名於縣南端的景陽山(茶山)。《元和郡縣誌》卷29也記載:「因南臨茶山,縣以為名。」[2]
歷史
1965年5月21日下午7時,毛澤東到達茶陵縣。為了不給當地政府增加麻煩,此晚毛澤東自己搭鋪在茶陵縣委辦公室住了一夜。38年後毛澤東第八次南巡經過茶陵過夜,並激動地寫下了《重上井岡山》。翌日,晴轉雨,毛澤東高興地說:「路過一次茶陵也不容易呀。38年前路過茶陵時很狼狽。那時我們秋收起義的隊伍一部分被敵人追趕著,一部分被敵人阻截著,到茶陵吃、住都很困難。這一次來可完全不一樣了!」早飯後,毛澤東接見了茶陵縣委、縣政府領導全體成員併合影留念。毛澤東由茶陵經蓮花中午到達永新。隨即,向井岡山進發。天黑之前到了茅坪的八角樓。毛澤東圍繞八角樓轉了一圈,沒有下車。由此不遠即到大黃洋界。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茶陵縣常住人口491849人。[3]
氣候
茶陵屬於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無霜期286天。年平均氣溫17.9℃,降雨量1370毫米,日照時間1718小時。
Remove ads
資源
茶陵資源豐富。有耕地43.1萬畝,水域7.9萬畝,山丘172萬畝,草場90萬畝。主要礦廠資源有鐵、鎢、錫、鉛、鋅、鉭鈮、金、煤、石灰石、螢石、花崗岩等20餘種。農產品主要有稻穀、棉花、柑桔、苧麻、生薑、大蒜、白芷、菜油、烤菸、茶葉和生豬、菜牛、黑山羊等,其中生薑、大蒜、白芷合稱茶陵三寶,茶陵也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茶葉生產基地和瘦肉型牲豬生產基地。林業資源有松樹、杉樹、楠竹、油茶等,全縣森林活立木蓄積量223萬立方米。水電能蘊藏量達14.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9.6萬千瓦。
行政區劃
下東街道、思聰街道、洣江街道、雲陽街道、界首鎮、湖口鎮、馬江鎮、高隴鎮、虎踞鎮、棗市鎮、火田鎮、嚴塘鎮、腰陂鎮、秩堂鎮、舲舫鄉、桃坑鄉、漢背辦事處和紅色農場。
政治
交通

神農氏教百姓耕種,發明耒耜,赭鞕,嘗百草,發明陶器。
旅遊景點
南宋以來,人傑地靈的茶陵縣共有載入《茶陵縣誌》等歷代公私書院30多所.宋朝以來,書院數量一直穩居全省前列。其中東山書院為宋末著名教育家、著述家、刻書家陳仁子於元初創建,其刻印書享譽全國,為當時全省最大的私人刻書院。創辦於明弘治十七年的洣江書院,由知州林適玉倡建,在全省久負盛名。
1927年10月27,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三灣改編後第一次攻打茶陵。[6]1927年11月18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第二次攻打茶陵。
1927年11月26日,毛澤東領導在茶陵建立中國第一個工農兵革命政府,譚震林任主席,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27–1930年,國民黨軍隊「會剿」茶陵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7]
境內有雲陽國家森林公園、茶陵古城牆等旅遊資源。
名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