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菊油環酮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菊油環酮IUPAC名2,7,7-三甲基雙環[3.1.1]庚-2-烯-6-酮,又稱菊花烯酮菊酮2-蒎烯-7-酮,是一個有機化合物,為多種植物精油的成分。

快速預覽 菊油環酮, 識別 ...
Remove ads

歷史

菊油環酮由大阪市立大學化學家野中啓明小竹無二雄首次從杭白菊樹脂提取出來。1956年,野中啓明研究菊花香氣里的化學成分,他從菊花萃取精油,發現精油含有少量的某種酮類化合物,該化合物沸點較高,分子式為C10H14O。1957年,野中啓明和小竹無二雄兩人一同研究杭白菊樹脂。他們用醚類溶劑提取杭白菊樹脂的化學成分後,得到一種蠟狀物質。他們再透過水蒸氣蒸餾(壓強為100托)分離出蠟狀物質裡的揮發性成分。兩人發現,冰片乙酸冰片酯英語Bornyl acetate和一些酮類化合物構成了揮發性成分的50%。他們把已知的化學物質分離出去,剩下一個未知的酮類化合物,它的分子式為C10H14O,並帶有菊花樹脂的香氣。兩人把這個化合物命名為「chrysanthenone」,其中「chrysanth-」來自菊花的學名「chrysanthemum」、「-en-」為烯烴命名的後綴、「-one」為酮類化合物命名的後綴。[2][3]

Remove ads

製備

天然來源

菊油環酮常見於以色列西班牙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出產的植物精油。例如,菊油環酮化學型白草蒿英語Artemisia herba-alba的精油便以菊油環酮為主要成分,這個化學型很稀有,主要見於摩洛哥東北部、穆盧耶河上游一帶。此外,多個菊屬品種都含有菊油環酮。[4][5][6]

合成

從馬鞭草烯酮合成

馬鞭烯酮紫外光下會發生光化反應,生成菊油環酮,反應機理有兩種路徑。路徑一為:馬鞭烯酮分子的一個烷基發生[1,3]σ遷移,生成菊油環酮。路徑二為:馬鞭烯酮分子發生鍵斷裂英語Bond cleavage,生成一個作為反應中間體的烯酮,而這個烯酮又在加熱或光照下發生分子內成環,由此生成菊油環酮。此反應可能生成多種其他有機化合物,菊油環酮產率隨反應條件而異。[7]

Thumb

其他合成方法

化學家貝瑞·斯尼德Barry Snider)在1985年提出從香葉酸英語Geranic acid製取菊油環酮的合成路線。首先用乙二醯氯把香葉酸轉化為醯氯,再用三乙胺甲苯把醯氯轉化為烯酮,最後通過異構化反應生成菊油環酮。這個合成路線稱為「斯尼德合成法」。[8]

Thumb

除此之外,以重鉻酸吡啶鹽三氧化鉻氧化劑,可以把菊醇氧化,以生成菊油環酮。[6][9]

化學反應

外消旋作用

菊油環酮存在對映異構體,分別為左旋菊油環酮、右旋菊油環酮,前者可以進行外消旋作用英語Racemization來生成後者。[10][11]

加熱至攝氏65至81度下,左旋菊油環酮分子受熱開環,並發生外消旋作用,生成右旋菊油環酮。這個反應涉及3,7-二甲基辛-1,3,6-三烯-1-酮(一個烯酮)作為反應中間體。因此,如果把左旋菊油環酮與甲醇混合,並回流加熱,左旋菊油環酮會進行外消旋,這時作為反應中間體的烯酮會與甲醇反應,產生;這樣生成的酯有兩種,它們的差異是碳碳雙鍵處於不同位置。[10][12]

輻照英語Irradiation下,左旋菊油環酮迅速進行光可逆的光外消旋作用,生成右旋菊油環酮。這個反應同樣涉及一個烯酮中間體。[11]

脫羰作用

持續輻照下,左旋菊油環酮除了發生光外消旋作用外,還會進行脫羰作用英語Decarbonylation,生成2,4,4-三甲基雙環[3.1.0]己-2-烯、2,6,6-三甲基雙環[3.1.0]己-2-烯。如果把左旋菊油環酮樣本用450瓦特水銀燈照射20分鐘,會以35%的收率生成一份混合物,該混合物由左旋菊油環酮(占33%)、右旋菊油環酮(占52%)、2,4,4-三甲基雙環[3.1.0]己-2-烯(占2%)、2,6,6-三甲基雙環[3.1.0]己-2-烯(占13%)所構成。[11]

重排反應

雙環[3.1.1]庚酮類化合物可以經由重排反應生成雙環[3.2.0]庚酮類化合物。因此,左旋菊油環酮能進行重排反應,生成(+)-4,7,7-三甲基雙環[3.2.0]庚-3-烯-6-酮。進行這個反應的典型方法有:

  • 乙酸加入到左旋菊油環酮樣本,加熱至攝氏118度,維持一小時。這個方法的產率為38%。
  • 把含有三氟化硼-乙醚絡合物1,2-二氯乙烷溶液加入到左旋菊油環酮樣本,控溫於攝氏26度,維持30分鐘。這個方法的產率為26%。

如果左旋菊油環酮持續置於酸性環境中,可進一步進行重排反應,生成(-)-2,7,7-三甲基雙環[3.2.0]庚-2-烯-6-酮,產率為1%。這個反應屬於可逆反應,涉及一個碳正離子中間體。[13]

Thumb

另外,HCl也可以令菊油環酮發生重排反應。[14]

異構化反應

在高溫下,右旋菊油環酮發生異構化反應,生成同分異構體2,6,6-三甲基雙環[3.2.0]庚-2-烯-7-酮。反應可能涉及3,7-二甲基辛-1,3,6-三烯-1-酮作為反應中間體,這個中間體生成後可能變回菊油環酮,也可能進行[2+2]光環化加成反應英語2+2 photocycloaddition來生成同分異構體。[15]

與鹼的水解反應

菊油環酮能與氫氧化鉀的甲醇溶液(20%甲醇)發生水解反應。兩者混合後進行水蒸氣蒸餾,再把蒸餾殘餘物酸化,即可生成2,2,4-三甲基環己-3-烯-1-羧酸。[16]

與2,4-二硝基苯肼的反應

2,4-二硝基苯肼乙醇濃硫酸、水加到菊油環酮後,靜置一天,混合物里會出現形似樹脂的沉澱物。這時候再把乙醇加進混合物裡,會逐漸生成晶體,經過柱色譜法分離後,可見這些晶體為紅色和黃色。[17]

拜耳-維立格氧化反應

酮類化合物可以進行拜耳-維立格氧化反應以生成酯。因此,右旋菊油環酮能夠通過這個反應,以醋酸和過氧化氫氧化劑氧化成4,8,8-三甲基-6-氧雜雙環[3.2.1]辛-3-烯-7-酮。這個反應產物是一個具光學活性內酯[18]

Thumb

環氧化反應

菊油環酮環氧化反應的可能產物
Thumb
產物a
Thumb
產物b

間氯過氧苯甲酸試劑可以令菊油環酮發生環氧化反應,生成環氧菊油環酮,反應中菊油環酮分子裡的碳碳雙鍵受到環氧化。此反應可產生兩種立體方向性不同的產物a和b。一方面,菊油環酮分子環上的羰基和氧化複合物中的氧原子都帶有部分負電荷,兩者的靜電排斥使得反應更傾向於生成b;另一方面,菊油環酮分子含有偕二甲基(兩個甲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其造成位阻效應使得反應更易於生成a。計算結果顯示,偕二甲基的位阻效應比羰基靜電效應對反應產物取向的影響更強。[19][20][21]

其他化學反應

生物活性

一篇發表於1993年的研究指出,根據引誘實驗和林間引誘實驗結果,山松甲蟲對人工誘餌的反應不受菊油環酮影響;換句話說,在這些實驗中,菊油環酮對山松甲蟲沒有吸引或排斥作用,沒有顯示出生物活性。[23]

一篇發表於2013年的研究分析了猶太蒿波蘭語Artemisia judaica葉子、周邊空氣和土壤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發現菊油環酮在植物周邊空氣的濃度遠高於它在葉子和土壤的濃度,可見菊油環酮是猶太蒿化感作用中的重要角色,能夠抑制附近植物的發芽和長根。[24]

一篇發表於2018年的研究顯示,植物精油抑制綠膿桿菌菌膜生長的能力與菊油環酮的濃度成反比例,而且菊油環酮可能促進菌膜形成。[25]

應用

菊油環酮有望用於工業和藥用用途。[26]

有研究指出,菊油環酮可用作潔齒劑,清除吸菸造成的牙漬英語Tooth discoloration[27]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