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營盤古城及古墓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營盤古城及古墓群,也稱燕平、安平、因半,是坐落於新疆尉犁縣城東南的以營盤古城址為中心包括教寺院和烽燧 、公共墓地的遺址。
地理信息
東離樓蘭古城200公里左右,西離尉犁縣大概150千米,北邊是庫魯克塔格山,南邊離孔雀河不到5千米。海拔848.4米。是古代絲綢之路樓蘭道的要衝[1]。 營盤古城址呈圓形,古城內徑大概180米,城牆殘高3至7米,寬為5米左右。泥土、胡楊樹枝以及節節草是古城建築的主要建築材料,局部有修補的土坯[2],夾砂紅陶片等遺物散落在古城周圍。屬於孔雀河烽燧群中最東邊的營盤烽燧位於營盤古城西約40米。營盤古城址北1公里左右的高崗台地上分布著營盤墓地即營盤古墓群[3]。
歷史
根據碳十四放射性定年法,營盤古墓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主體推定在東漢到魏晉時期,晚的可能到北朝初期 [3]。學術界的主流意見認為營盤古城便是《水經注》中所記載的注賓城[4]。且是墨山國的都城,漢晉時期墨山國之路上的要衝 [3][4][5]。 營盤遺址先後由俄國人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1893年)、瑞典人斯文赫定(1900年)、英國人斯坦因(1900年、1914年)、瑞典人弗克·貝格曼(1928年)發現挖掘。1989年,對被盜墓進行過搶救性清理,199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6]。
出土文物
出土過多地風格的文物。其中包括銅鏡、漆器、織錦等文物屬於中原風格,而麻質面具和金飾文物屬於中亞藝術風格,波斯薩珊王朝的玻璃器文物以及希臘羅馬藝術風格的毛織品等[3]。其中最為著名的是15號墓出土的M15美男服飾——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該罽袍的時代為東漢中晚期[7]。 罽袍的人獸圖像體現了希臘羅馬的藝術風格,而樹下對獸紋則常出現在波斯裝飾藝術品中[8],故罽袍整體紋樣融合了希臘、波斯文化兩者的藝術特徵[1][3][6][7][9]。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