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蕭華 (上將)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华 (上将)
Remove ads

蕭華(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又名蕭以僔江西興國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原副國級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其姓名受二簡字影響有時寫作「肖華」。

快速預覽 蕭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 ...

蕭華於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政治工作。歷任紅四軍軍委青年委員、營政委、團政委、紅一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少共國際師政委、紅一軍團組織部長、紅二師政委,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政委、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5師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一兵團政委、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政委,參與遼瀋戰役平津戰役,並指揮長春圍困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幹部部部長、總政治部主任等職。文化大革命時遭受迫害,後任軍事科學院第二政委、蘭州軍區政委、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蕭華於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階,也是授銜時最年輕的上將。

Remove ads

生平

紅軍時期

Thumb
蕭華故居

蕭華1927年春秘密加入中共黨外圍組織「青年干社」,1928年加入共青團,同年12月20日參加興國暴動。1929年2月,蕭華參加興國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學習,後任共青團興國縣委組織委員,年底被推選為興國共青團縣委書記。

1930年在毛澤東視察興國時向其匯報工作,受到其賞識,不久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共產黨,時年僅14歲。蕭華出任紅四軍軍委青年委員、特務營三連政委、特務營政委。1932年1月,任紅十師三十團政委,4月任紅一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1933年9月,蕭華任少共國際師(1934年春改稱紅軍第15師)政委,同師長陳光率部參與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的閩北拿口戰鬥、黎川團村戰鬥、廣昌保衛戰、驛前防禦戰、石城保衛戰,完成中央軍委交給的任務[3]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與彭紹輝率紅15師突破國軍四道封鎖線,掩護軍委縱隊。在湘江戰役中,紅15師損失慘重。1935年1月,紅15師番號撤銷,蕭華調任紅一軍團組織部長。

1935年3月21日,蕭華率紅軍先遣部隊強渡烏江,為大部隊前進打開通道。5月,蕭華協助劉伯承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保障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地區[4]。在紅軍強渡大渡河時,蕭華親自吹衝鋒號鼓舞紅軍戰士。1935年6月起,任紅二師政治委員、紅軍陝甘支隊第一大隊政委,率部參與臘子口戰役、攻克通渭以及青石嘴戰鬥,於10月到達陝北,並參加直羅鎮戰役[3]。1935年12月,任紅一軍團第二師政委,參加東征戰役西征戰役山城堡戰役。1936年2月東征戰役的兌久峪戰鬥中,蕭華左腿負傷。

Remove ads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開始後,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副主任[5][6],參與平型關戰役[7]。10月,蕭華任第343旅政委,參與廣陽伏擊戰午城、井溝戰鬥

Thumb
1942年,劉少奇視察115師山東軍區,自左為黎玉周長勝劉少奇陳光、蕭華、梁興初羅榮桓

1938年6月,蕭華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343旅部分機關人員和少量部隊進入冀魯平原,於1938年9月27日抵達山東樂陵,開闢冀魯邊抗日根據地,組建了兩萬人的部隊,被稱為「娃娃司令」。由於冀魯邊區威脅天津滄州德州濟南等地和津浦鐵路,因此遭到日軍多次掃蕩。1939年,冀魯邊區災荒嚴重,大部隊難以存留,蕭華不得不於9月下旬率主力轉移至魯西[8]。1939年11月,蕭華出任魯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次年年初被選為魯西行政公署主任,在魯西開闢根據地。1940年7月,蕭華率部擊敗國軍石友三部。

1941年12月起,肖華任第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協助羅榮桓領導山東根據地的鬥爭,粉碎日軍掃蕩,並爭取了四支偽軍部隊參加八路軍。蕭華還領導了山東地區的整風運動、精兵簡政、開展「鐵的模範黨軍活動」等項工作[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Thumb
1946年國共東北戰場,右起林一山劉瀾波、蕭華、張學思白堅江華

抗戰勝利後,蕭華率部渡海搶占東北,開闢南滿根據地,任東滿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兼政委。1946年1月,任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和中共遼東省委書記。1946年4月,指揮本溪保衛戰,但最終放棄本溪;5月,指揮鞍海戰役,迫使國軍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部倒戈;10月,指揮新開嶺戰役,殲滅國軍25師8,000餘人[9]:158。1946年12月,由於南滿局勢惡化,陳雲蕭勁光被派到南滿地區領導工作,蕭華改任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南滿分局副書記[10],協助指揮了四保臨江戰役,後又參與攻勢。

1948年5月,蕭華任東北軍區第一前線指揮所(後改第一兵團)政治委員,與蕭勁光共同指揮長春圍困戰[9]:326。在迫使長春國軍投降後,南下參與遼瀋戰役瀋陽外圍作戰。11月,蕭華任東北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司令員,參與平津戰役。1949年3月,蕭華任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9]:446[11],4月28日改任第13兵團政治委員[9]:469。1949年7月,蕭華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團長,率團到布達佩斯參加第二屆世界青年聯歡會,並當選為第二屆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理事,爾後,應邀訪問了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12]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Thumb
1955年國慶節,洪學智、蕭華、粟裕、陳賡在天安門城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1月蕭華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與劉亞樓合作組建解放軍空軍。4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11月兼任政治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階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時年僅39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將。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12月任總幹部部部長[13]

1959年10月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廬山會議後的軍委擴大會議上,北京軍區參謀長鍾偉為彭德懷辯白,蕭華當場下令把鍾偉帶上手銬押出會場。1964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9月,接替病故的羅榮桓,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1965年1月軍委辦公會議上,蕭華批判上年的大比武、大練兵和十三陵的軍事表演,馬上遭到楊得志楊勇秦基偉等圍攻。1966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曾參與制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連隊管理教育工作條例》。

1967年7月25日,蕭華在文革中受衝擊,被關入獄中長達7年[14]。1975年7月任軍事科學院第二政委,1977年任蘭州軍區政委、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甘肅省委第二書記。

蕭華是著名歌曲《長征組歌》的作詞者。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83年6月,蕭華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5年8月12日於北京病逝。

Remove ads

著作

  • 《紅軍不怕遠征難》(長征組歌)作詞,1965-10 音樂出版社
  • 《艱苦歲月》蕭華將軍回憶錄 1983 上海文藝出版社
  • 《蕭華文集》(上下)2014-07 解放軍出版社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