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葡萄翼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葡萄翼龍屬(學名:Inabtanin)是神龍翼龍超科翼龍已滅絕的一個屬,來自約旦晚白堊世的穆瓦卡爾層。屬下包括單一物種阿拉伯葡萄翼龍(I. alarabia),所知於部分骨骼。葡萄翼龍代表阿拉伯-非洲地區已知最完整的翼龍分類單元之一。[1]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葡萄翼龍正模標本YUPC-INAB-6-001–010是在約旦魯塞法附近一座代表穆瓦卡爾層馬斯垂克階最末期[2]沉積物的磷礦(「伊納布6號地」)中發現,由上下顎的大部分、四節部分頸椎、左肩胛烏喙骨和肱骨及大部分右前肢(包括肱骨、橈骨、第四掌骨及第一翼指骨)組成。[1]正式描述之前,化石曾於2018年在一篇會議摘要上報道。[3]
2024年,羅森巴赫等人根據該化石遺骸描述了神龍翼龍超科新屬新種阿拉伯葡萄翼龍(Inabtanin alarabia)。屬名Inabtanin取自模式產地附近一座明顯呈葡萄色的小山——塔爾伊納布山(阿拉伯語:تلّ عنب,羅馬化:Tal Inab,意為「葡萄山」)及阿拉伯語中意為「龍」的「tanin」一詞。此名亦取自英語單詞「tannin」,該詞源自法語「tanin」,與色彩相關。種名alarabia轉寫自阿拉伯語的 العربية(Al Arabia),即阿拉伯半島。[1][4]
Remove ads
描述

從肩胛烏喙骨及附肢骨骺上的融合來看,葡萄翼龍正模標本應為一具成年個體。它是種較為大型的翼龍,翼展估計為5公尺(16英尺)寬,稍大於勞氏風神翼龍正模標本。[5]相比之下,發現於葡萄翼龍正模標本附近並歸入神龍翼龍科阿氏翼龍的化石,則屬於一隻有著約10公尺(33英尺)寬的較大翼展的動物。[1]
從葡萄翼龍身上觀察到的某些特徵,如喙部無齒、體型巨大、肱骨形態及翼骨內部結構,均為神龍翼龍科分類單元通常具備的。然而頸椎並非很長,且頜骨無營養孔。這些特徵與神龍翼龍超科的非神龍翼龍科成員更為相像,表明該屬的演化位置較為原始。[1]
古生物學
羅斯巴赫等人(2024年)使用CT掃描以觀察呈三維狀態保存的葡萄翼龍正模標本的骨骼內部結構。作者發現,葡萄翼龍顯示出密集排列的十字形支架,與同時期阿氏翼龍肱骨內的螺旋狀嵴相反。通過與現生鳥類進行比較,可推測這兩種已滅絕翼龍分類單元的飛行模式。以翱翔能力聞名的兀鷹及海鳥,傾向於擁有類似阿氏翼龍的螺旋結構,表明阿氏翼龍亦主要以該方式飛行。葡萄翼龍骨骼更為原始的構造則可與某些撲翅飛行的鳥類相類比。[1][4]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