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蔣雨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蔣雨融(英語:Yurong "Luanna" Jiang[1],1999年7月[2] 是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籍留學生,因在2025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而廣受關注。她的演講強調多元化與人性,引發了中美兩國媒體和公眾的熱議。[3]

生平

蔣雨融出生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初中就讀於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五中學,擔任班級學習委員。後獲得全額獎學金,前往英國威爾斯卡迪夫就讀卡迪夫六年制學院(Cardiff Sixth Form College)高中的最後兩年。[3]之後,她在華威大學學習,主修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本科專業,大三轉學至美國杜克大學完成本科學業,2020年12月提前畢業。畢業後,她在瑞士信貸擔任經濟分析師,隨後在私募基金公司工作。她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兩年制國際發展學公共管理碩士項目學習,2025年畢業。[4][5]

2024年夏季,蔣雨融曾前往蒙古國總理辦公室實習。該實習為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課程安排的暑期專案之一,旨在要求學生赴開發中國家參與經濟建設相關計畫。在該實習期間,蔣雨融以哈佛顧問身份參與「東北亞電力互聯」專案,協助評估並推動位於中蒙邊境戈壁地區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設施建設。該專案旨在推動蒙古國新能源轉型,強化該區域的可再生能源發展[6]

2025年5月29日,蔣雨融作為三位畢業生代表之一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題為《守護我們的人性》(英語:Our Humanity)的演講。她以翻譯洗衣機中文標識的趣事為引,強調多元化和國際化的重要性,呼籲人們在充滿分裂與對立的時代,保持同理心與善意。她的演講獲得現場熱烈掌聲,並被國際主流媒體廣泛報道。 [7][8][9][10]

蔣雨融的演講在中國網絡上迅速走紅,但也引發了爭議。[11]一些網友質疑她的家庭背景,認為她是「權貴子女」,通過「走後門」進入哈佛大學。有報道稱,她的父親蔣志明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專項基金運行主任。該基金會由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被認為與中共統戰部有聯繫。澎湃新聞提到,蔣雨融經綠發會副理事長兼長期秘書長周晉峰,以綠發會國際部長期義工的身分推薦入讀哈佛,蔣志明還曾經特別感謝周晉峰。[12]

對此,蔣雨融在社交平台發文澄清,表示自己從小父母離異,與父親接觸較少,主要由母親撫養。她稱在申請哈佛大學時,提交的推薦信來自杜克大學的兩名導師和她在瑞士信貸工作的上司。她強調,研究生階段的學費來自自己工作期間的積蓄。 [4]在鳳凰網的深度採訪中,她提到父親蔣志明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職務是榮譽頭銜,屬於志願形式,他既沒有拿過綠會的工資,也不是中國國家公職人員。[13]該基金會的公告聲明中,也證實到,蔣志明「在中國綠髮會是志願者性質,從來沒有工資、沒有級別,他不是綠髮會工作人員,不是公務員/參公人員,也不是國企員工。」[14]

另有報道稱,蔣雨融曾在2024年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演講中,出現在後台,並被指疑似協助驅趕抗議的台灣和西藏學生。[15]不過,在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也有消息指出,蔣雨融在該活動中,只是臨時被同學叫去幫忙,作為志願者在會場門口協助賓客登記,並未實際參與到活動的組織或者處理抗議學生。[16]

6月3日,針對持有美國綠卡的傳聞,蔣雨融發文澄清自己是「中國護照,沒有海外任何國家的綠卡或身份[6]」。

Remove ads

家庭

蔣雨融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專項基金執行主任蔣志明的女兒,這個環保組織是由中國國務院於1985年批准成立,被認為和中共關係密切。[12][17]然而,在中國網際網路上,該環保組織又被攻擊為接受美國人贊助以及被西方思想影響。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公告中,專項基金執行主任只是名譽頭銜,沒有工資、沒有級別,不屬於正式工作人員,不是公務員/參公人員,也不是國企員工。[14]

評價

蔣雨融的演講引發了廣泛討論。在中國,支持者認為她展現了中國留學生的國際視野和人文關懷,讚揚她為中國學生爭光。批評者質疑她的家庭背景,她的經歷被視為中國社會階層固化和精英教育的縮影,引發了關於公平與機會的討論。[18]另有人認為蔣雨融是西方培養的「反(中共)體制工具」。[4]

在美國,則有聲音認為其言論具有「紅色宣傳」色彩,批評哈佛選擇一位「由中共資助與監控的非政府組織代表」作為畢業演講者,並聲稱她的父親在一個「為(中共)擔任准外交角色」的非政府組織工作。[3]

在中國網際網路上,有大量網民抨擊蔣雨融的英語口音。面對採訪,蔣雨融則回應[19]

就像我在之前的聲明里寫的那樣,我從小都不是一個多麼聰明、腦袋多麼靈光的學生,我的語言天賦也相當一般。但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對自己的口音很驕傲,我不想說一口純正的美式英語。口音,是一個人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文化,去說另一種語言。我的母語長期地塑造了我的舌頭,塑造了我的肌肉,我的身體已經記住了母語,所以才會以這樣的方式去詮釋一種新的語言。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美麗的事情。我站在那個舞台上,用我自己的口音去演講和用純粹的美式英語演講,在那個時刻的分量也是不一樣的。社交平台上有很多人說,這個女孩兒在用她的第二門語言去詮釋「人類息息相關,休戚與共」的概念,其實是非常有力量的。所以我覺得我口音很好,沒有任何問題,我為此感到驕傲。

相關條目

注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