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布杜·塞塞·塞科

前扎伊尔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博托·塞塞·塞科

莫布杜·塞塞·塞科·庫庫·恩本杜·瓦·扎·邦加(法語:Mobutu Sésé Seko Kuku Ngbendu wa Za Banga,1930年10月14日—1997年9月7日),簡稱為莫布杜Mobutu)或莫布杜·塞塞·塞科Mobutu Sésé Seko),原名約瑟夫-德西雷·莫布杜Joseph-Désiré Mobutu),前薩伊總統、獨裁者。1972年1月10日,改名為莫布杜·塞塞·塞科·庫庫·恩本杜·瓦·扎·邦加,恩巴恩迪語的意思為:「在路上留下烈火痕跡的戰士」或「以忍耐、毫不動搖的意志和無所不能,從征服走向征服,在身後留下烈火,不知道失敗的戰士」[1]

快速預覽 莫布杜·塞塞·塞科Mobutu Sese Seko, 薩伊共和國總統 ...
莫布杜·塞塞·塞科
Mobutu Sese Seko
Thumb
莫布杜於五角大樓,1983年8月5日攝
薩伊共和國總統
任期
1965年11月24日—1997年5月16日
前任約瑟夫·卡薩-武布
繼任洛朗-德西雷·卡比拉
個人資料
出生約瑟夫-德西雷·莫布杜
Joseph-Desiré Mobutu

(1930-10-14)1930年10月14日
 比屬剛果利薩拉
逝世1997年9月7日(1997歲—09—07)(66歲)
 摩洛哥拉巴特
墓地 摩洛哥拉巴特基督教公墓
國籍 薩伊共和國
政黨人民革命運動
配偶瑪麗-安托瓦內特·莫布杜
博比·拉達瓦
兒女至少14位
宗教信仰羅馬天主教
關閉

莫布杜1965年至1997年期間曾擔任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1965年-1971年)和薩伊共和國總統(1971年-1997年)前後長達32年之久,他通過軍事政變上台,並最終在第一次剛果戰爭中被推翻。1997年9月7日,因病死於摩洛哥

莫布杜在任上以腐敗、裙帶關係及在任上侵吞40億至150億美元而臭名昭著,更一度乘協和飛機巴黎購物[2]。在主政國家三十餘年間,莫布杜有「典型的非洲獨裁者」之稱[2]

早年生活

莫布杜出生於比屬剛果赤道省利薩拉城巴多利特村一個廚師家庭,恩本迪人天主教徒

其早年在教會學校讀小學中學。1948年中學畢業後被選送到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布魯塞爾社會研究院學習。1949年回國後應徵加入比屬剛果治安部隊,服役7年。先後當過倉庫管理員、文書、會計、軍事記者。並獲得過當時黑人士兵的最高軍階——上士。1956年退役後從事新聞工作,先後擔任過《比屬剛果未來》、《非洲現實》的記者。1958年再度赴比利時,學習新聞專業,並於同年加入盧蒙巴領導的剛果民族運動黨。1960年初,代表盧蒙巴在布魯塞爾出席有關比屬剛果獨立的圓桌會議

剛果獨立之後

Thumb
莫布杜與烏干達總統阿敏(左),攝於1977年第一次沙巴衝突英語Shaba I期間

1960年6月30日,剛果(利)獨立,莫布杜任盧蒙巴辦公室國務秘書、陸軍參謀長和剛果國民軍總司令,獲上校軍階。

由於盧蒙巴領導剛果的親蘇政策令西方非常不安,所以便改為扶植親西方的反共主義者莫布杜。因此莫布杜成功奪權是因為西方在背後支持。而事實上,莫布杜和多位美國總統私交甚篤,他在國內的行為也得到西方的極力縱容。

內政

在他的統治早期,莫布杜通過公開處決政治對手,分離主義者,政變策劃者以及對其統治的其他威脅來鞏固權力。許多人在群眾面前被絞死,其中包括前總理埃瓦里斯特·金巴,他有三名內閣成員- 傑羅姆·安納尼(國防部長),埃馬紐埃爾·班巴(財政部長)和亞歷山大·馬漢巴(礦業和能源部長) - 於1966年5月被審判,並於5月30日送到絞刑架前。

他在1970年代採用了新的策略,擺脫了酷刑和謀殺,轉而通過賄賂來吸收政治對手(「朋友要擺在近旁,但敵人更擺得更近」),他最喜歡的戰術是不斷改組內閣,輪調政府成員,以確保沒有人會對他的統治構成威脅。另一種策略是逮捕並有時折磨政府的持不同政見的成員,但後來赦免他們並安置在高級職位上獎勵他們。

莫布杜在1977年和1984年的單一候選人總統選舉中無懸念繼續當選。他任內大部分時間都在增加個人財富,1984年時,個人財富估計達到50億美元,但薩伊基礎設施幾乎崩潰,許多公共服務人員在沒有報酬的情況下工作了幾個月。大部分資金被挪用到到莫布杜,他的家人,以及頂級政治和軍事領導人手裡。只有他的人身安全所依賴的總統特種師才能準時得到全薪。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公務員假裝工作,而國家假裝支付他們薪水。

倒台

莫布杜在第一次剛果戰爭中被盧安達、蒲隆地、烏干達政府支持的洛朗-德西雷·卡比拉推翻。

1996年11月,莫布杜政府曾命令圖西族人離開薩伊,薩伊的圖西族人開始推動叛亂。[3]薩伊東部的叛軍和烏干達總統約韋里·穆塞韋尼及盧安達國防部長保羅·卡加梅帶領的外國軍隊向莫布杜發起進攻,準備將其推翻。叛軍西進途中,當地反對莫布杜的人士也加入叛軍。

當時莫布杜身患癌症,正在瑞士治療[4],無法控制崩潰的防線。薩伊軍隊當時在鎮壓平民,而非保衛國境。1997年5月16日,莫布杜政府與叛軍在奧登尼瓜號補給艦英語SAS Outeniqua上的和平談判失敗,莫布杜逃離薩伊。以卡比拉為首的剛果解放民主力量同盟次日宣告勝利,薩伊的國名隨即改回剛果民主共和國[5]

安葬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盧安達故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的遺體被莫布杜存放在戈巴多萊。當卡比拉率領的叛軍於1997年5月12日向戈巴多萊進發時,莫布杜調撥一架貨機將哈比亞利馬納的遺體運往金夏沙,並在恩吉利國際機場的停機坪上停留三天。5月16日,哈比亞利馬納的遺體在莫布杜流亡前被火化。[6]

流放及死亡

莫布杜在流亡途中先短暫停留於多哥,其後移居摩洛哥,最終於1997年9月7日因前列腺癌拉巴特一家軍醫院病故,終年66歲,而外界對莫布杜的死訊反應冷淡。[7]莫布杜最終被葬在拉巴特的一個基督教墳場。

2007年12月,剛果民主共和國國民大會英語National Assembly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提議將莫布杜的遺體運回剛果(金)安葬[8]

莫布杜流亡當天,洛朗-德西雷·卡比拉成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卡比拉於2001年被暗殺,其子約瑟夫·卡比拉繼任。

中國情緣

由於莫布杜是美國扶植的勢力,所以早期薩伊跟隨美國的立場,例如1971年薩伊曾經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但不久,莫布杜在1973年首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迎接他的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他對周恩來說:「以前的事(以前兩國的不和)我們一筆勾銷,希望中扎合作友好。」周恩來微笑點頭。莫布杜也得到年邁的毛澤東接見,毛澤東對莫布杜直言不諱(批評他在美國支持下奪權),並尖銳批評了他的獨裁專制,不過莫布杜反而更加佩服毛澤東,稱他為「東方偉人」。[9]莫布杜隨後在1980年,1982年,1994年三次訪華,中國官方稱他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0]

莫布杜回國後在金夏沙建立了一座中式花園,顯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但因他其後於1997年倒台、流亡及逝世,現在花園已經成為廢墟,乏人問津。[11]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