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蕃薯藔廳
日治台灣行政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蕃薯藔廳(日語:蕃薯リョウ庁〔蕃薯藔廳〕/ばんしょりょうちょう Banshoryō chō */?)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之一,範圍東至未開發之原住民地,西至楠梓仙溪西面山系,南至荖濃溪,北至三腳南山系,廳治設於蕃薯藔街(今高雄市旗山區),下轄山杉林支廳,後改為阿里關支廳並增設六龜里支廳。其轄區包含現今高雄市旗山區、美濃區、田寮區、燕巢區部分、內門區、杉林區、六龜區、甲仙區和臺南市南化區部分。
沿革
1897年5月,六縣三廳制的行政區劃公佈,蕃薯藔地區隸屬於台南縣,下設有「蕃薯藔辨務署」,管轄羅漢內門庄、羅漢外門庄、崇德東里、楠梓仙溪東庄,並在同年7月開署。1898年3月,台灣行政區劃改為三縣三廳,蕃薯藔辨務署的管轄範圍加入原由噍吧哖辨務署所屬的楠梓仙溪西庄、噍吧哖庄、內新化南里。1900年3月,蕃薯藔辨務署的管轄範圍加入原由阿公店辨務署所屬的嘉祥內里,和原由阿緱辨務署所屬的港西上里的瀰濃、龍肚、新威、月眉和旗尾地區。[1]
1901年11月11日,因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劃分台南縣為嘉義、鹽水港、台南、蕃薯藔、鳳山、阿猴等六廳;此時蕃薯藔廳設有山杉林支廳。1904年2月16日,蕃薯藔廳施行街庄整併,並分為12區[2]。1904年4月1日,港西上里的中壇一帶自阿緱廳劃入蕃薯藔廳。1906年2月15日,山杉林支廳遷至阿里關庄甲仙埔,並改稱為「阿里關支廳」。1907年12月8日,阿里關支廳的「溝坪區」劃入蕃薯藔廳直轄[3]。1909年1月1日,蕃薯藔廳直轄的龍肚區、阿里觀支廳的六龜里區劃出新設「六龜里支廳」,支廳位於六龜里庄[4]。
明治42年(1909年)10月25日,台灣總督府將原有之二十廳廢止整併為十二廳,蕃薯藔廳廢止並與恆春廳併入阿緱廳,蕃薯藔廳改為「蕃薯藔支廳」,阿里關支廳改稱「甲仙埔支廳」[5]。1920年10月1日,原蕃薯藔廳管轄的地區被劃分為旗山郡(旗山街、美濃街、甲仙庄、杉林庄、內門庄、田寮庄)、屏東郡六龜庄與台南州新化郡南化庄部分;1932年,六龜庄劃入旗山郡,田寮庄則劃出予岡山郡。
Remove ads
更名陳情
1909年5月28日,蕃薯藔廳羅漢外門里蕃薯藔街街庄長陳順和與人民代表莊塗,上書給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希望地名改為「太平街」。之後蕃薯藔廳廳長石橋亨派吏屬小島宗三郎與通譯生尾亨進行調查,其結果除報告「太平」(名稱由來據該調查書表示是因為此地有旗尾山與鼓山,「旗鼓相當」呈現太平氣象)與「蕃薯藔」之名的由來外,還提出記載此地為「太平庄」的古文件與古文物,另外更報告當地有居民覺得此名稱不雅(理由如食番薯者大多是粗鄙之人,藔字會聯想到豬藔、乞丐藔等等),但蕃薯藔一名仍持續使用到1920年7月時才被「旗山」(旗山街)給取代[6]。
歷任廳長
行政區劃
Remove ads
蕃地
蕃薯藔廳所屬的番地及蕃社如下:
設施
注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