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薩克森統治者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萨克森统治者列表
Remove ads

以下是西元1918年君主制覆滅前薩克森公爵選侯國王的名單。西元1356年1月10日的「1356年金璽詔書」將薩克森-維滕貝格公爵升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七大選帝侯之一。

Thumb
薩克森的徽章

薩克森公爵

薩克森公爵德語Herzog von Sachsen)是位於德國境內的薩克森公國的世襲統治者。這個封號極為古老,它是最初的、與東法蘭克國王地位相當的四個部落公爵薩克森士瓦本法蘭克尼亞巴伐利亞)之一。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即位為東法蘭克國王,從而開始了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王朝

早期部落公爵

更多資訊 薩克森公爵, 奧托王朝 ...

比隆王朝英語Billung

更多資訊 薩克森公爵, 比隆王朝(英語:Billung) ...
更多資訊 薩克森公爵, 蘇普林堡王朝 ...
更多資訊 薩克森公爵, 韋爾夫王朝 ...
更多資訊 薩克森公爵, 阿斯坎尼王朝 ...
更多資訊 薩克森公爵, 韋爾夫王朝 ...

1180年,韋爾夫家族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擊敗,該家族失去了對大部分薩克森公國的統治權,威斯特伐利亞交給科隆大主教。韋爾夫家族手中只剩下不倫瑞克—呂訥堡公國。韋爾夫家族在這一部分持續統治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阿斯坎尼家族僅擁有易北河附近的東部地區,導致薩克森地名向東移。瓜分後的薩克森公國有時被稱作年輕薩克森公國。

年輕薩克森:公國和選侯國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Remove ads

阿斯坎尼家族統治下薩克森的分裂

薩克森公國
(1180年–1296年)
薩克森-維滕堡公國
(1296–1356)
提升至:
薩克森選侯國
(1356年–1422年)
薩克森-勞恩堡公國
(1296年–1303年)
              薩克森-拉策堡公國
(1303年–1315年)
薩克森-默爾恩公國
(1303年–1401年)
薩克森-貝格多夫公國
(1303年–1315年)
更名為
薩克森-拉策堡公國
(1315年-1401年)
薩克森-勞恩堡公國
(拉策堡系)
(1401年–1689年)

薩克森-勞恩堡公爵

自從薩克森公爵被定為選侯,並擁有選舉皇帝的權利後。維滕堡系和勞恩堡系圍繞著誰握有選舉權爆發衝突,1314年的國王選舉會議中維滕堡和勞恩堡共同擁有選舉權,雙方處於對立。最終,1356年的金璽詔書確立薩克森-維滕堡系為選侯。

薩克森-勞恩堡公爵
阿斯坎尼王朝,勞恩堡系
肖像 名稱 統治時間 備註
埃里克一世
約翰二世
阿爾布雷希特三世
1296年-1303年 兄弟共治
三兄弟於1303年瓜分公國,埃里克得到薩克森-貝格多夫,約翰得到薩克森-默爾恩,阿爾布雷希特分到薩克森-拉策堡。
薩克森-勞恩堡公爵
阿斯坎尼王朝,勞恩堡幼系
肖像 名稱 統治時間 備註
埃里克五世 1401年—1436年 與父親埃里克四世共治(至1411年),和弟弟約翰四世共治(至1414年),與幼弟伯恩哈德二世共治(自1426年)
約翰四世 1401年-1411/1414年 與父親埃里克四世共治(至1411年),和哥哥埃里克五世共治
Thumb 伯恩哈德二世 1426年-1463年 與哥哥埃里克五世共治(至1436年)
Thumb 約翰五世 1463年-1507年 伯恩哈德二世長子
Thumb 馬格努斯一世 1507年-1543年 約翰五世次子
弗朗茨一世 1543年-1571年
1573年-1581年
馬格努斯一世長子也是唯一的兒子,馬格努斯二世、弗朗茨二世和莫里斯之父
馬格努斯二世 1571年-1573年 弗朗茨二世和莫里斯兄長
Thumb 弗朗茨二世 1578年-1619年 1578年為副攝政,1581年為公國管理者,與弟弟莫里斯自1581年至1612年共治,奧古斯特與朱利葉斯.亨利之父
莫里斯英語Maurice, Duke of Saxe-Lauenburg 1581年-1612年 與哥哥弗朗茨二世共治
奧古斯特 1619年-1656年 弗朗茨二世長子
Thumb 朱利葉斯.亨利 1656年-1665年 弗朗茨.埃德曼、朱利葉斯.弗朗茨之父
弗朗茨.埃德曼 1665年-1666年 朱利葉斯.亨利長子
Thumb 朱利葉斯.弗朗茨 1666年-1689年 朱利葉斯.亨利次子,弗朗茨.埃德曼同母異父的弟弟
阿斯坎尼家族薩克森-勞恩堡主繫於1689年絕嗣,公國被韋爾夫家族布倫瑞克-呂訥堡公國吞併,阿斯坎尼家族合法繼承人安娜.瑪利亞.弗蘭齊斯卡.馮.薩克森-勞恩堡無法繼承公國,布倫瑞克-呂納堡-策勒支系繼承公國
韋爾夫王朝,呂納堡支系
肖像 名稱 統治時間 備註
Thumb 格奧爾格·威廉 1689年-1705年 憑藉武力吞併薩克森-勞恩堡公國,導致阿斯坎尼家族繼承人安娜.瑪利亞.弗蘭齊斯卡.馮.薩克森-勞恩堡無法繼承家族領地,1728年合併合法化。薩克森-勞恩堡公爵馬格努斯一世玄外孫,曾外祖母是薩克森-勞恩堡的多蘿西婭
韋爾夫王朝,漢諾威支系
Thumb 格奧爾格一世.路德維希 1705年-1727年 格奧爾格.威廉的侄子和女婿
Thumb 格奧爾格二世.奧古斯特 1727年-1760年 1728年,皇帝查理六世正式承認其對薩克森-勞恩堡公國的統治權,正式合法化其外祖父格奧爾格.威廉對公國的事實接管。
Thumb 格奧爾格三世 1760年-1814年 由於拿破崙戰爭,失去對薩克森-勞恩堡公國的統治權,維也納會議決議將薩克森-勞恩堡公國割給丹麥王國
奧爾登堡王朝,主系
Thumb 弗雷德里克一世 1814年-1839年 格奧爾格二世.奧古斯特雙重曾外孫
Thumb 克利斯蒂安一世 1839年-1848年 弗雷德里克一世半血緣的侄子,與薩克森-勞恩堡=韋爾夫家族無血緣關係,公爵弗朗茨二世第十六代曾外孫
Thumb 弗雷德里克二世 1848年-1863年 克利斯蒂安一世長子
奧爾登堡王朝,格呂克斯堡支系
Thumb 克利斯蒂安二世 1863年-1864年 普丹戰爭中戰敗失去了薩克森-勞恩堡公國,《維也納和約》最終確立。
霍亨索倫王朝,柏林支系
Thumb 威廉 1865年-1876年 1865年,被薩克森-勞恩堡公國議會授予公爵,格奧爾格.威廉第十六代曾外孫,薩克森-勞恩堡公國併入普魯士王國,成為勞恩堡公國,自1876年7月1日生效。

阿斯坎尼家族統治薩克森-勞恩堡公國直至1689年,1356年的《金璽詔書》確立維滕堡系為選侯,使得勞恩堡系失去選侯資格。1422年,維滕堡系絕嗣也未能使勞恩堡系獲得繼承選侯。

薩克森-維滕堡公爵

薩克森-維滕堡公爵
阿斯坎尼王朝
肖像 名稱 統治時間 備註
Thumb 阿爾佈雷希特二世 1296年—1298年 1260至1296年,先和哥哥約翰一世共治,之後與侄子阿爾佈雷希特三世、埃里克一世和約翰二世共治。1296年,叔侄們瓜分領地,阿爾佈雷希特二世成為維滕堡系,三個侄子為勞恩堡系。
Thumb 魯道夫一世 1298年-1356年 與堂兄薩克森選侯兼薩克森-勞恩堡公爵約翰二世對立
1356年1月的《金璽詔書》確認魯道夫為薩克森選侯

隨著阿斯坎尼家族主系絕嗣,邁森的韋廷家族成為薩克森的統治者。然而他們統治的薩克森是指維滕貝格、邁森一帶以及圖林根,即現在的薩克森州圖林根州薩克森-安哈特州南部。與阿斯坎尼家族時的薩克森公國已經不是一個地區。阿斯坎尼家族時的薩克森公國即當今的下薩克森州

韋廷家族統治下薩克森的分裂

薩克森選侯國
(1422年–1464年)
阿爾貝丁系 領地 恩斯廷系 領地
阿爾貝丁系 薩克森公國
(1464年–1547年)
恩斯廷系 薩克森選侯國
(1464年–1547年)
科堡
(1542–53)
 
阿爾貝丁系 薩克森選侯國
(1547年–1806年)
恩斯廷系 薩克森公國
(1547年–1554年)
 
科堡 & 艾森納赫
(1554年–66年)
哥達
(1554年–65年)
威瑪
(1554年–66年)
恩斯廷系 薩克森公國
(1566年–72年)
科堡-艾森納赫
(1572年–1638年)
(分裂為科堡艾森納赫 1596年–1633年)
威瑪
(1572年–1741年)
      
       阿爾滕堡
(1603年–1672年)
      
      
艾森納赫
(1640年–44年)
       哥達
(1640年–72年)
                   蔡茨
(1656年–1718年)
梅澤堡
(1656年–1738年)
魏森費爾斯
(1656年–1746年)
(更名為 奎爾富特 1680年–1739年)
      
  馬克蘇爾
(1662年–71年)
  耶拿
(1662年–90年)
艾森納赫
(1662年-1741年)
哥達 & 阿爾滕堡
(1672年–1826年)
梅澤堡-勞赫施泰特
(1684年–90年)
         魏森費爾斯-巴比
(1680年–1739年)
              艾森貝格
(1675年–1707年)
邁寧根
(1675年–1918年)
薩爾費爾德
(1675年–99年)
科堡
(1675年–99年)
勒姆希爾德
(1675年–1710年)
       蔡茨-佩高-紐斯塔德特
(1699年–1713年)
梅澤堡-策爾比希
(1691年–1715年)
       梅澤堡-施普倫貝格
(1694年–1731年)
  科堡-薩爾費爾德
(1699年–1826年)
魏森費爾斯-達默
(1711年–15年)
      
           希爾德布格豪森
(1675年–1826年) 更名為
阿爾滕堡
(1826年–1918年)
 
      
              威瑪-艾森納赫
(1741年–1918年)
(1741年—1809年之間的共主邦聯
1815年升格為大公國 )
      
薩克森王國
(1806年–1918年)
       普魯士的薩克榛省
(1815年–1918年)
       科堡-哥達
(1826年–1918年)

萊比錫分割

根據1485年的萊比錫分割條約,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領地被一分為二。次子恩斯特繼承了邁森北部、圖林根南部、維滕貝格和選侯的職位。三子阿爾布雷希特繼承了圖林根北部、邁森南部,稱「薩克森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542年,由薩克森選侯約翰分出薩克森-科堡

薩克森-科堡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553年,約翰·恩斯特絕嗣,併入薩克森選帝侯國。

1572年,從薩克森-魏瑪分出薩克森-科堡-艾森納赫,再於1596年分裂為薩克森-科堡薩克森-艾森納赫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553年,約翰·卡西米爾絕嗣,併入薩克森-艾森納,又復合為薩克森-科堡-艾森納赫

1675年,薩克森-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逝世後,他的七名兒子瓜分薩克森-哥達公國,分出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薩克森-科堡薩克森-邁寧根薩克森-勒姆希爾德薩克森-艾森貝格薩克森-希爾德布爾格豪森薩克森-薩爾費爾德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699年,阿爾布雷希特絕嗣,由十一弟約翰·恩斯特繼承,併入薩克森-薩爾費爾德,成為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

薩克森-威瑪公爵

1552年,被廢黜的薩克森選帝侯約翰·腓特烈一世被皇帝查理五世釋放,並得到威瑪作為領地。其後由三名兒子接替領地,次子約翰·威廉以威瑪為領地與長子約翰·腓特烈二世的領地區分稱為薩克森-威瑪公國。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741年,薩克森-艾森納赫公爵威廉·海因里希死後無嗣,公國由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兼任統治,改名為薩克森-威瑪-艾森納赫

薩克森-耶拿公爵

薩克森-威瑪公爵威廉分封其第四子伯恩哈德為薩克森-耶拿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約翰·威廉於1690年早逝,薩克森-耶拿被薩克森-威瑪和薩克森-艾森納赫所瓜分。

薩克森-哥達公爵

1554年約翰·腓特烈一世去世後,約翰·腓特烈三世獲得薩克森-哥達作為領地。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565年,約翰·腓特烈三世絕嗣,其長兄約翰·腓特烈二世將其收回。

1640年,薩克森-威瑪公爵約翰二世第六子恩斯特一世獲得薩克森-哥達作為領地。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薩克森-哥達不斷擴大領土,1645年得到海爾德堡、艾斯菲爾德和薩爾宗根;1660年得到弗勞恩布萊通根和瓦松根;1663年得到克拉尼希費爾德。1672年,薩克森-阿爾滕堡絕嗣。恩斯特繼承薩克森-阿爾滕堡。其後,第四子腓特烈得到哥達、滕內貝格、瓦赫森堡、伊希特爾斯豪森、格奧爾根塔爾、施瓦茨瓦爾德、萊因哈德斯布魯恩、福爾肯羅德、上克拉尼希費爾德、奧拉明德、阿爾滕堡和托納,形成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公國。

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腓特烈四世於1825年去世後,韋廷家族恩斯特系諸邦國重新分配領地: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獲得哥達,成為薩克森-科堡-哥達;薩克森-希爾德布格豪森獲得阿爾滕堡,成為薩克森-阿爾滕堡;薩克森-邁寧根則獲得薩爾費爾德和希爾德布格豪森。

1657年,由薩克森選侯約翰·格奧爾格一世分出薩克森-魏森費爾斯薩克森-梅澤堡薩克森-蔡茨

薩克森-魏森費爾斯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680年,分裂為薩克森-魏森費爾斯-庫埃爾富爾特薩克森-魏森費爾斯-巴比薩克森-魏森費爾斯-達默

薩克森-魏森費爾斯-庫埃爾富爾特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746年,薩克森-魏森費爾斯-庫埃爾富爾特系絕嗣,併入薩克森選帝侯國。

薩克森-魏森費爾斯-巴比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739年,薩克森-魏森費爾斯-巴比系絕嗣,併入薩克森選帝侯國。

薩克森-魏森費爾斯-達默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715年,薩克森-魏森費爾斯-達默系絕嗣,併入薩克森-魏森費爾斯。

薩克森-梅澤堡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738年,薩克森-梅澤堡系絕嗣,併入薩克森選帝侯國。

薩克森-蔡茨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718年,薩克森-蔡茨系絕嗣,併入薩克森選帝侯國。 1657年,薩克森-蔡茨分出薩克森-蔡茨-佩高-紐斯塔德特

薩克森-蔡茨-佩高-紐斯塔德特公爵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1713年,公國合併入薩克森-蔡茨。

薩克森選侯

1356年的《金璽詔書》確立薩克森-維滕堡公爵為薩克森選侯。

薩克森選侯
阿斯坎尼王朝
肖像 名稱 統治時間 備註
Thumb 魯道夫一世 1296年1月10日-1356年3月11日 1298年起為薩克森-維滕堡公爵
Thumb 魯道夫二世 1356年3月11日-1370年12月6日 魯道夫一世之子
Thumb 文策爾 1370年12月6日-1388年5月15日 魯道夫一世之子,魯道夫二世同父異母的弟弟
Thumb 魯道夫三世 1388年5月15日-1419年6月9日 文策爾長子
Thumb 阿爾布雷希特三世 1419年6月9日-1422年11月12日 文策爾幼子
韋廷王朝
Thumb 腓特烈一世 1423年1月6日-1428年1月4日 綽號"好鬥者",阿斯坎尼-維滕堡系絕嗣後,被授予選侯。麥森藩侯和圖林根領地伯爵。
Thumb 腓特烈二世 1428年1月4日-1464年9月7日 綽號"溫順的",弗雷德裡希一世長子,與兄弟共治,恩斯特和阿爾佈雷希特之父,恩斯廷系和阿爾貝丁系始祖
恩斯廷系
Thumb 恩斯特 1464年9月7日-1486年8月26日 弗雷德裡希二世次子,分一半領土給弟弟阿爾佈雷希特,自身領土包括維滕堡周邊、麥森北部和圖林根南部。
Thumb 腓特烈三世 1486年8月26日-1525年5月5日 綽號"智者",恩斯特長子,馬丁·路德的保護者
Thumb 約翰 1525年5月5日-1532年8月16日 綽號"堅定的",恩斯特第四子,路德教於1527年在薩克森-恩斯廷被定為國教
Thumb 約翰·腓特烈 1532年8月16日-1547年5月19日 綽號"寬宏的",約翰長子,在施馬爾卡爾登戰爭中被皇帝查理五世剝奪選侯,死於1554年
阿爾貝丁系
Thumb 莫里茨 1547年6月4日-1553年7月11日 約翰·弗里德里希的堂弟,阿爾佈雷希特之孫,亨利四世第四子,雖然是路德教信徒,但站在查理五世陣營反對施馬爾卡爾聯盟,1547年的米赫爾貝格戰役後被授予薩克森選侯
Thumb 奧古斯特 1553年7月11日-1586年2月12日 莫里茨之弟
Thumb 克里斯蒂安一世 1586年2月12日-1591年9月25日 奧古斯特第八子
Thumb 克里斯蒂安二世 1591年9月25日-1611年6月23日 克里斯蒂安一世長子
Thumb 約翰·格奧爾格一世 1611年6月23日-1656年10月8日 克里斯蒂安一世次子,統治生涯貫穿三十年戰爭,在皇帝和瑞典人之間搖擺不定。
Thumb 約翰·格奧爾格二世 1656年10月8日-1680年9月1日 約翰.格奧爾格一世二婚所生第三子
Thumb 約翰·格奧爾格三世 1680年9月1日-1691年9月22日 約翰.格奧爾格二世幼子也是唯一的兒子
Thumb 約翰·格奧爾格四世 1691年9月22日-1694年4月27日 約翰·格奧爾格三世長子
Thumb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 1694年4月27日-1733年2月1日 約翰·格奧爾格四世之弟,爲了獲得波蘭王位,1697年改宗天主教,隨即加冕,瑞典人在1704年擁立斯坦尼斯瓦夫·萊什琴斯基為波蘭國王,奧古斯特被迫於1706年退位,1709年復位。綽號"強壯者"
Thumb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二世 1733年2月1日-1763年10月5日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唯一婚生子,1712年改宗天主教,波蘭國王(1734年-1763年),綽號"胖子"或"薩克森"(在波蘭)
Thumb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 1763年10月5日-1763年12月17日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二世次子
Thumb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三世 1763年12月17日-1806年12月20日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次子,隨著神聖羅馬帝國的解體,成為為國王。綽號"公正的"

薩克森國王

拿破崙在1806年將薩克森升為王國

更多資訊 肖像, 名稱(生卒日期) ...

薩克森王位繼承人

1918年革命後,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三世被廢黜,他的後裔自稱為邁森藩侯

更多資訊 名稱(生卒日期), 在位時間 ...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