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薩馬島海戰

雷伊泰灣海戰的一部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薩馬島海戰
Remove ads


薩馬島海戰(英語:Battle off Samar)是在1944年10月25日菲律賓的薩馬島附近的菲律賓海發生的一場歷史上最大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的核心行動之一。這也是美軍唯一一次在開戰前毫無準備的大規模海戰。歷史學家將薩馬島海戰稱為是海軍史上最偉大的背水一戰之一。美軍即使傷亡慘重、勝算很低,但最終仍然戰勝了一支龐大的艦隊──由栗田健男中將所指揮的日本帝國海軍主力部隊。

快速預覽 薩馬島海戰, 日期 ...

另外一支,由日本帝國海軍航艦部隊的剩餘艦隊(包含有偷襲珍珠港的成員中的最後一艘航空母艦瑞鶴號)所組成的誘餌,成功引誘美國海軍上將小威廉·海爾賽(William Halsey Jr.) 帶著他強大的第三艦隊以及他所能指揮的所有船艦前往追擊,導致這個地區只剩下美軍第七艦隊的三支護航航艦分遣艦隊;這些護航航艦和護航驅逐艦是為了保護慢速的護航航艦艦隊免受潛艦攻擊而建造的,當時這類部隊已習慣於派出艦載機攻擊地面目標,其艦載機隊幾乎是不裝載魚雷的,因為他們通常都是依靠海爾賽的艦隊來保護他們免受武裝水面艦的攻擊。

當時海上最大、砲火最猛的超級戰艦大和號所帶領的日軍艦隊此前已遭到重創,美軍認爲其已撤退,但實際上這支艦隊在沒人知道的情況下,與美國海軍少將克利夫頓·斯普拉格所指揮的三支護航航艦分遣艦隊中位於最北端的第77.4.3分遣艦隊(代號"塔菲3")猛然遭遇。塔菲3的三艘驅逐艦和四艘護航驅逐艦既沒火力也沒有足夠的裝甲能夠去對抗裝備有46厘米(18英寸)砲的大和號所領軍的23艘日本海軍戰艦,但他們仍然奮勇以僅有的5英寸(127mm)/38口徑砲魚雷發動攻擊,藉此掩護他們的慢速「吉普航艦[註 1]」們撤退。來自塔菲1、2、3三支護航航艦的美軍艦載機隊,包括了F4F戰鬥機F6F地獄貓戰鬥機TBF復仇者式轟炸機,也紛紛對日軍進行掃射,或以魚雷火箭彈深水炸彈等武器發動攻擊,甚至在彈藥已經用完的情形下,仍然發起多次的「假動作」攻擊來干擾或拖慢敵方。[3]

美軍損失了兩艘護航航艦、兩艘驅逐艦、一艘護航驅逐艦和幾架飛機。超過一千名美軍喪生,這個數量相當於珊瑚海和中途島所損失的人員和船隻的全部數量。美軍擊沉了三艘日軍巡洋艦,並讓另外的三艘巡洋艦無法作戰,其反擊火力同時產生了混淆效果,造成栗田中將過度高估眼前美軍的實力,因而決定重新集結艦隊,最後下令撤退,不再繼續追擊雷伊泰灣裡的美軍艦艇和補給艦。整個雷伊泰灣海戰中陣亡的美軍之中,有一半是在這場海戰中喪生的。雖然,大和號和剩餘的日軍艦隊返回了日本,但這場戰鬥標誌了日本帝國海軍最終的失敗,這些艦艇在戰爭剩餘的大部分時間裡都留在港口,而不再是有用的海軍力量。 [4]

Remove ads

背景

日軍在雷伊泰灣的整體戰略是一項被稱為「捷一號作戰」的計畫──由海軍中將小澤治三郎的北方部隊利用一支明顯已是不堪一擊的航艦艦隊作為誘餌,引誘美軍第三艦隊遠離在雷伊泰島登陸的盟軍登陸部隊沒了第三艦隊的空中掩護,隨後將會受到從汶萊出發的栗田健男中將的中央部隊和西村祥治中將的南方部隊,從西邊和南邊同時攻擊。栗田的中央部隊由五艘戰艦組成,包括有史以來最大的戰艦大和號武藏號,並且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為她們護航。西村的小型艦隊有兩艘戰艦,還有海軍中將志摩清英的三艘巡洋艦追隨其後。

10月23日夜晚,美軍的潛艦鰷魚號鏢鱸號探測到中央部隊進入巴拉望航道英語Palawan Passage。在向海爾賽警告之後,潛艦用魚雷擊沉了兩艘巡洋艦,也打殘了第三艘並迫使其撤退。其中一艘下沉的巡洋艦正是栗田中將的旗艦,不過他獲救了並將他的旗艦轉移到大和號。

隨後,第三艦隊的航艦群在錫布延海對栗田的部隊發動了一系列空襲,打壞了幾艘艦艇並擊沉了武藏號,一開始時還迫使了栗田撤退。第三艦隊的另一波飛機也襲擊了西村的南方部隊,造成輕微損傷。與此同時,大西瀧治郎中將從呂宋島的機場對海爾賽的部隊發動空襲,有一顆炸彈擊中了輕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引發爆炸,導致她自沉。

同一天晚上,由西村的兩艘戰艦、一艘重型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所組成的南方部隊從南邊接近並即將與栗田的部隊一起協同作戰。南方部隊的第二部份,是由志摩清英中將指揮的三艘巡洋艦和七艘驅逐艦所組成的,此時落後於西村40海里(74公里;46英里)遠處。在蘇里高海峽海戰中,西村的艦船掉入了致命的陷阱裏面。他本身的火力就不如美軍第七艦隊的支援部隊,先是被28艘魚雷快艇與28艘驅逐艦所組成的魚雷交叉火網打得滿目瘡痍,接著又遭到來自6艘戰艦(其中的5艘是珠港襲擊事件的倖存者)和8艘巡洋艦的雷達精確引導的砲火攻擊,他被殲滅。接下來,在志摩的部隊遇上了西村的殘存船隻時,它也受到了攻擊,但勉強撤退了。在西村的全部艦隊中,只剩一艘驅逐艦存活下來。

而在錫布延海戰中,海爾賽的第三艦隊重創了日軍的中央部隊,該部隊在由北邊開往美軍的登陸部隊的途中早已被發現。中央部隊缺乏任何空中掩護來抵禦來自五艘艦隊航空母艦無畏號、艾塞克斯號、列星頓號、企業號和富蘭克林號以及輕型航空母艦卡博特號總共259架次的攻擊,由17枚炸彈和19枚魚雷的聯合效果擊沉了大型超級戰艦武藏號(大和號的姊妹艦)。[5] 看起來,栗田已經被打到撤退了,但由於美軍的攻擊大多數都是針對單一艘戰艦去擊沉,即便那股壓倒性的戰力也沒能阻擋他。除了一艘被魚雷打殘的巡洋艦之外,包括大和號在內的其他艦艇仍然保有戰鬥力。

海爾賽的第三艦隊就快要趕不上那場戰鬥了,他朝恩加尼奧角海戰前進,那邊有小澤的北方部隊,由一艘艦隊航艦、三艘輕型航艦所組成,此二者共部署了108架飛機(略多於一艘大型的艦隊航艦的正常編組),還有兩艘戰艦、三艘輕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所組成。海爾賽深信北方部隊才是主要威脅,這剛好就是日軍計畫裏帶有牽制作用的犧牲打。 海爾賽帶走了第38特遣隊(TF 38)的三個分隊,以擁有5艘飛機航艦和5艘輕型艦隊航艦,此二者共攜帶有600多架飛機,而且,還有6艘快速戰艦,8艘巡洋艦和40多艘驅逐艦,能壓倒性地強過小澤的北方部隊。海爾賽輕而易舉地擺平了那些後來才顯露出並非重大威脅的誘餌艦隊。

海爾賽的決定的後果,就是美軍向栗田門戶洞開。當栗田一開始撤退時,美軍以為日軍已經開始撤退了。但後來栗田在夜幕的掩護下掉頭穿過聖貝納迪諾海峽,直往摧毀美軍的登陸部隊的道路上前進。此時只有那些配屬在第七艦隊之下用來支援登陸部隊的小型「塔菲」部隊站出來,擋住了栗田的去路。他們向來都是在海爾賽的艦隊航艦的保護之下,裝配的武器也都是用來攻擊地面部隊或潛艦的,而不是用來對抗栗田的戰艦和巡洋艦,此時的栗田已經不用煩惱那六支艦隊和一堆輕型航艦的聯合攻擊。由於海爾賽的錯誤,將「塔菲」們推上舞台,成為這場聲東擊西慘烈戰役的主角,「塔菲」們必須立刻扛起責任去成為友軍的最後一道防線,以保護他們的登陸部隊。

Remove ads

各方軍力

日軍中央部隊現在由戰艦大和號、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重巡洋艦鳥海號、羽黑號、熊野號鈴谷號築摩號利根號;輕巡洋艦矢矧號、能代號;以及總共11艘的不知火型、夕雲型和島風型等驅逐艦所組成。[6]雖然這支部隊沒有航空母艦,但日軍軍艦攜帶少量彈射式飛機,這些飛機可以被發射出去,但無法回到船上降落;例如大和號就攜帶有七架這型飛機。在這場戰鬥中,日軍飛機就用來做神風特攻隊自殺式襲擊。這些戰艦和巡洋艦全副武裝對抗「塔菲3」的5英寸(127公釐)艦射彈。他們加起來有幾十門大口徑火砲,包括大和號的九門18.1英寸(460公釐)砲,可以打到25英里(22海里;40公里)遠。水面火砲由光學瞄準器控制,這個瞄準器負責給計算機輔助射控系統提供操控,儘管它們不如美軍驅逐艦上的雷達控制系統來得那麼高科技。

除了火砲外,日軍的許多艦艇還搭載了93式長槍魚雷。盟軍不知道這些魚雷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它們的射程至少是盟軍魚雷的兩倍,並且不會產生明顯的氣泡尾流;日本帝國海軍(IJN)把它們列為是決定性的武器。這些魚雷在推進系統中使用的是純氧而不是壓縮空氣。然而,與壓縮空氣魚雷相比,93式魚雷更容易因衝擊而被引爆(例如船艦旁有魚雷的引爆而產生的衝擊),造成裝載這些魚雷的船隻沉沒或嚴重損壞。

第七艦隊的第77.4護航航空母艦戰鬥群(TG 77.4)的三支分遣艦隊中,每支都有六艘小型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或是大一點的桑加蒙級護航航空母艦(CVE),由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保護。驅逐艦有五門5英寸(127公釐)砲,護航驅逐艦則有兩門,而護航航艦只有一門在船艉的5英寸(127公釐)「刺針」火砲。大多數飛行員和水手都是預備役,戰鬥經驗不足,由於他們的任務是對抗地面部隊和潛艦,因此這些航艦只分配到幾枚穿甲彈或魚雷,以對抗來自其他船艦的、他們應該不太可能會遭遇到的攻擊. [7] ]

由於「塔菲3」沒有任何艦艇裝備射程超過10英里(8.7海里;16公里)的大型火砲,看起來完全不是擁有遠程大型火砲的日軍的對手。儘管日軍某些艦艇,例如金剛號,的確在近距離時擊中了目標,但仍顯現出日本海軍的局部自動射控在對戰遠距離的機動艦艇時並不十分有效。儘管日軍軍艦使用重裝武器在最遠射程開火並有一些命中彈或迫近彈,讓砲彈的爆炸產生重大的破壞,但一般而言還是要美軍艦隻進入其火砲射程時,日艦火砲的火力才能真正產生效果。相比之下,美軍的驅逐艦(不是護航驅逐艦)擁有Mark 37射控系統,可以同時針對多個快速機動的水面和空中目標進行自動、準確的瞄準射擊。美軍飛行員的報告也指出:日軍艦艇缺乏類似系統,導致其防空火力無效。

Thumb
甘比爾灣號和她的護航艦在戰鬥初期施放煙幕。

海軍少將Thomas L. Sprague(第77.4護航航艦戰鬥群指揮官兼第77.4.1分遣艦隊指揮官)的第77.4.1分遣艦隊(塔菲1),此時包括了第22航艦分隊的護航航艦桑加蒙號蘇萬尼號桑提號彼得羅夫灣號(「塔菲1」的其餘兩艘護航航艦,是隸屬於喬治·R·亨德森少將指揮的第28航艦分隊(carrier division)的 切南戈號薩基諾灣號,這兩艘護航航艦已於10月24日啟程前往荷屬東印度群島莫羅泰運載其他航空母艦上需要維修的飛機。他們帶著替換的飛機在這場戰鬥結束之後歸隊)。

海軍少將費利克斯·斯坦普的第77.4.2分遣艦隊(塔菲2),包括了第24航艦分隊的護航航艦納托馬灣號馬尼拉灣號,以及海軍少將William D. Sample的第27航艦分隊所轄四艘護航航艦馬庫斯島號卡達珊灣號薩沃島號奧曼尼灣號所組成。

海軍少將克利夫頓斯普拉格的第77.4.3分遣艦隊(塔菲3),包括了第25航艦分隊的護航航艦范蕭灣號聖羅號白色平原號加里寧灣號,以及海軍少將拉爾夫 A. Ofstie的第26航艦分隊的護航航艦基昆灣號甘比爾灣號。負責掩護「塔菲3」六艘護航航艦的是驅逐艦霍爾號赫爾曼號強斯頓號,以及護航驅逐艦丹尼斯·J·巴克利號約翰·C·巴特勒號雷蒙德號塞繆爾·B·羅伯茨號

雖然每艘護航航艦都不大,平均搭載約28架飛機,但這三支分遣艦隊的「塔菲」們合計16艘護航航艦,仍擁有約450架艦載機,這相當於是五艘大型艦隊航艦的艦載機數量。雖然他們的最高速度17.5節(32.4公里每小時;20.1英里每小時)足以護送貨輪船隊或提供地面支援,但這速度不利於近距離水面戰鬥,也不足以讓這些特遣艦隊快速逃離戰場。由於護航航艦的艦載機主要是用於對地攻擊、抵禦空中的敵機和反潛戰,因此從「塔菲3」起飛的第一架飛機只裝備了機槍深水炸彈高爆彈和對人有殺傷性的航空炸彈,這對敵軍官兵、飛機、潛艦和驅逐艦都具備攻擊力,但面對有擁有裝甲的戰艦巡洋艦就不是很有攻擊效果。後續來自「塔菲2」的美軍艦載機,就有足夠的時間裝載魚雷和穿甲彈,這類武器對日軍艦隊的攻擊效果才比較好。

Remove ads

戰鬥

Thumb
戰鬥中的雙方的移動

栗田的部隊於1944年10月25日凌晨3:00穿過聖伯納迪諾海峽,沿著薩馬島海岸向南航行,栗田希望海爾賽上鉤,帶走他大部分的艦隊,就跟海爾賽實際已經做了的事一模一樣。栗田被告知西村的南方部隊已經在蘇里高海峽被摧毀,不會加入他在雷伊泰灣的部隊。然而栗田並沒有收到電報,說北方部隊已成功引走海爾賽的第三艦隊的戰艦和艦隊航艦。在戰鬥的大部分時間裡,栗田都被海爾賽實際位置的不確定性搞得疑神疑鬼的。風來自東北偏北,能見度約為23英里(37公里),伴有低陰和偶爾的狂風暴雨,美軍在即將到來的戰鬥中將利用這些風暴進行隱蔽。[8]

塔菲3號受到攻擊

在薩馬島以東航行約60海里(110公里;69英里)之後,在10月25日黎明前,聖羅號派出了四架反潛巡邏機,而塔菲3號其餘的航艦在為當天的海灘登陸的空襲做準備。06:37分,威廉 C. 布魯克斯少尉駕駛格魯曼 TBF Avenger從聖羅號出發,看到了好幾艘應該是來自海爾賽第三艦隊的船隻,但它們好像是日軍。當斯普拉格上將接到通知時,他也不太相信,他要求確定身份。布魯克斯飛進去仔細觀察,報告說:「我可以看到寶塔型桅杆。我看到了我看過的最大的肉丸旗插在最大的戰艦上!」。光一台大和號的大小就跟塔菲3號的所有單位加起來一樣大。 [9] [10]布魯克斯已經發現了日軍三支進攻部隊裏最大的那一支,包含有四艘戰艦、六艘重型巡洋艦、兩艘輕型巡洋艦和大約十艘驅逐艦。

他們從西北偏西方向正在接近,只離17海里(31公里;20英里),最靠近的特遣單元已經在他們的艦砲射程和目視範圍內,那就是塔菲3號。此時的飛機僅配備深水炸彈以防遇到敵方的潛艦,然而飛行員仍然進行了第一次攻擊,投下了幾枚深水炸彈,讓巡洋艦的船頭僅僅抖了幾下。

塔菲3號的瞭望台看到了往北邊打的防空砲火。在06:45,日軍突襲了塔菲3號,達到了完整的戰術上的出其不意。大約在同一時間,塔菲3號的其他人已從地面雷達和日軍無線電通信中發現到目標。大約在07:00左右,大和號從17海里(31公里;20英里)遠處開火。由於它沒有美軍的火砲雷達、以及福特儀器公司的Mark I型射控計算機,它只需要火砲指揮人員指向目標就會自動提供對應的射擊解決方案,日軍的射控依靠機械式計算器去計算彈道學,以及其他由光學測距儀所得到的自己和目標的航向和速度相關的事。然後,在戰艦的穿甲彈中裝上了由顏色區分的染料,以便每艘船的觀察員能夠識別自己的落彈點,這是在許多國的海軍裏,主力艦上常見的做法。 [11]不熟悉戰艦戰鬥的美軍很快就被五顏六色的間歇噴泉的景象所震驚,因為在第一批的砲火齊射中就找到了美軍的距離範圍。長門號使用了亮粉色; 榛名號使用了一種黃綠色,美軍有的說是綠色、有的說是黃色。金剛號使用血紅色染料,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呈現紅色或紫色甚至藍色。大和號沒有使用染料,所以她的砲彈飛濺呈現白色。 [12]

栗田在他的識別手冊中沒有找到這種小型護航航艦們的輪廓,讓他誤以為她們是大型的艦隊航艦,並認定他的砲火之下的是第三艦隊。他的首要任務是消滅航艦的威脅,他立刻下令「全面進攻」:他的特遣隊中的各個師團之間,與其小心翼翼地精心策劃,還不如各別單獨進攻。日軍的編隊才剛剛換成圓形的反空襲編隊,這個命令造成了一些混亂,讓斯普拉格可以把日軍的進攻引導成追擊,這限制了日軍的艦船只能使用前方火砲,也同時限制了他們的高射砲。斯普拉格的艦船在這個追擊中不會像日軍一樣少了那麼多的火力,因為他們的船艉武器比船頭砲多,並且他的航艦還可以起降飛機。

Remove ads

向東邊跑

06:50,斯普拉格上將下令將編隊航向更改為090,指示他的航艦轉向、邊跑邊發射飛機,然後撤退到東邊的風暴中,希望不好的能見度能降低日軍砲火的準確性。他命令護航艦到編隊後方去製造煙霧掩護撤退的航空母艦,並命令航空母艦採取迴避行動,例如透過「追砲彈的水花」以甩開敵人的瞄準,然後發射所有可用的FM-2野貓戰鬥機TBM復仇者魚雷轟炸機,不論他們裝了什麼樣的武器。有些人有火箭彈、機關槍、深水炸彈,或者什麼都沒有。只有很少有人攜帶反艦炸彈或空投魚雷,能讓飛機擊沉重型裝甲的戰艦。野貓戰鬥機被認為是更適合這種小型航空母艦,而不是那種更快、更重,在較大型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的F6F地獄貓戰鬥機。他們的飛行員奉命「攻擊日軍特遣隊並前往萊特島上的塔克洛班簡易機場,重新裝填彈藥和加油」。許多飛機在消耗完彈藥和武器之後選擇繼續「空跑」以擾亂敵人的注意力。大約在07:20編隊進入風暴,日軍由於沒有可以穿透雨水和煙霧的射控雷達,火力明顯減弱。[13]

與此同時,栗田已經體會到他下令進行全面進攻的後果了,因為他的第五巡洋艦師和第十驅逐艦師在匆忙靠近美軍航空母艦的情況下,抄近路穿過了第三戰艦師的航線,逼得戰艦金剛號轉向北方退出編隊。造成金剛號在剩餘的戰鬥中只能獨立行動。[14]栗田擔心他的驅逐艦在追擊他認為的快速航艦的過程中會消耗過多的燃料,同時也阻礙他的戰艦的火力線,於是他在07:10下令他的驅逐艦移到他的編隊後方,這個決定產生了直接的後果,因為第十驅逐艦中隊就在他們正要接近美國編隊的右翼時被迫轉身離開。對於第二驅逐艦中隊來說,後果更嚴重,儘管不是那麼直接:矢矧號和她隨行的驅逐艦被下令排在第三戰艦師的後面,他們從栗田編隊南邊的位置向北邊駛去,去尋找師團的旗艦金剛號,卻沒有留下任何部隊可以攔截那些將會在07:30回到南邊的美軍航艦。儘管栗田下達了全面攻擊命令,但他在整個戰鬥過程中卻還是不斷下令給艦隊改變航向。[15]

Remove ads

美軍驅逐艦與護航驅逐艦反擊

Thumb
塔菲3號的驅逐艦正在砲火下製造煙霧。

美軍的三艘驅逐艦和四艘小型護航驅逐艦的任務是保護護航航艦免受飛機和潛艦的攻擊。那三艘弗萊徹級驅逐艦──因其缺乏裝甲而被暱稱為「錫罐頭」──的速度夠快,足以跟上一支快速的航艦特遣隊。雖然每一艘都有五門單座5英寸(127公釐)砲和幾門輕型高射砲,但這些砲都不足以對抗有裝甲的戰艦。只有他們的十門21英寸(533公釐) Mark 15魚雷──安裝在艦舯的兩個可旋轉的五管發射器中──可對戰艦和巡洋艦構成嚴重威脅。

美軍驅逐艦的一個優勢是雷達控制的Mark 37火砲射控系統,它能協同自動發射船上的5英寸(127公釐)砲,只要火砲指揮員指著目標。Mark 37是高平兩用系統,它的砲射控制雷達和防空的優異性能,即使是在能見度低或是船艦自身正在做激進的規避移動的情況下,能讓驅逐艦的砲火保持打在目標上。日軍則是透過光學測距儀來定位,輔以砲彈的顏色編碼染料和機械式計算器,造成他們難以穿透雨和煙識別目標,並限制了他們的船在射擊時仍然保持機動的能力。日本砲彈打在美軍船隻的旁邊,擊中水面時濺起的不同顏色的水花,促使一名美軍水手打趣地說:「他們正用水彩打我們!」

四艘約翰·C·巴特勒級護航驅逐艦較小較慢,因為它們的設計是來保護慢速的護衛貨輪免受潛艦的攻擊。他們裝備了兩門沒有自動射控的5英寸(127公釐)砲和三枚魚雷,儘管他們的船員很少接受魚雷攻擊的訓練。由於這些魚雷的射程只有大約5.5海里(10.2公里;6.3英里)遠,所以它們最好是在夜間使用:因為在白天,對重型戰艦的攻擊可能必須要通過一個25海里(46公里;29英里)距離的火網。在這場戰鬥中,它們將與歷史上最大的戰艦所帶領的艦隊展開戰鬥,儘管這些艦艇的煙囪和化學煙霧發生器原本就有產生濃厚的煙霧的能力,但這卻大大的影響了這場戰鬥的進程。

美軍在佈下煙霧給航艦躲藏免於日軍的砲手,之後,他們馬上利用煙霧隱蔽,進行了魚雷殊死戰。這些船的外型和侵略性使得日軍以為驅逐艦是巡洋艦、而護航驅逐艦則是標準尺寸的驅逐艦。更由於缺乏裝甲,穿甲彈可以直接穿過船體而不會爆炸,直到日本砲手改用高爆 (HE) 砲彈,才造成了更大的損傷。它們的速度和敏捷性使一些艦艇能夠在發射魚雷之前完全閃避開砲火。有效的損壞控制、推進和電力的備援系統使它們即使在被擊沉之前承受了數十次的命中之後,仍能繼續運行和戰鬥,儘管此時的甲板上應該到處都是死者和重傷者。南面的塔菲2號驅逐艦們也發現自己遭到砲火攻擊,但當他們被發出援助信號的甘比爾灣號發現時,他們被命令返回以保護他們自己的航艦。[16]

Remove ads

強斯頓號驅逐艦

07:00,驅逐艦強斯頓號的指揮官歐內斯特·E·埃文斯(Ernest E. Evans)通過佈下保護性煙幕和「之」字形前進,來回應那些屬於他護航的小組的、正被不斷接踵而來的砲火包圍的航艦們。大約在 07:10,槍械軍官羅伯特哈根開始向最近的攻擊者開火,當時有8.9海里(16.5公里;10.2英里)遠,記錄了有幾次命中前導的重型巡洋艦。日軍瞄準強斯頓號,很快,砲彈的飛濺就包圍了驅逐艦。埃文斯馬上回應,而且沒有與他的上級指揮官商量,他命令強斯頓號「戰鬥速度,左滿舵」;[17]強斯頓號仍在製造濃煙和蜿蜒前進,以最大的加速朝日軍前進。

07:15,哈根集中火力攻擊前導的巡洋艦中隊的旗艦,重巡洋艦熊野號。 [18]在他的5英寸(127公釐)砲的最大射程10海里(19公里;12英里)發射,強斯頓號在熊野號的上層建築上打了中幾發,上層建築馬上爆出了火焰和煙霧。 [19]

07:16,斯普拉格命令指揮官威廉·道·托馬斯(William Dow Thomas)登上原本是負責掩護的小型驅逐艦霍爾號,去進行攻擊。三艘小驅逐艦霍爾號、赫爾曼號和塞繆爾·B·羅伯茨號努力地組成攻擊編隊,進行了長距離衝刺,進到魚雷的射擊位置。

強斯頓號加強了攻擊,它在適度的海浪中採取迴避路線,發射了超過兩百發以上的砲彈,使其成為一個不好打的目標。 [18]強斯頓號持續接近魚雷的最大射程,在到達4.4海里(8.1公里;5.1英里)的時候,十枚魚雷全部齊射。 [17]07:24,兩或三枚擊中熊野號,打掉他的船頭。 [19]幾分鐘後,在 07:33,有四枚魚雷很靠近但錯過金剛號。(莫里森斷言金剛號被迫轉向北方以避開這些魚雷,但這並沒有反映在金剛號自己的行動報告中。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魚雷是由強斯頓號或是霍爾號發射的。) [20] [21]遭受空襲傷害的重型巡洋艦鈴谷號也被帶離戰場,因為她停下來協助熊野號。強斯頓號進攻的效果是讓日軍指揮官的心中產生了混亂,他們以為他們是在跟美軍的巡洋艦交戰。埃文斯隨後倒轉航向,在他的煙幕掩護下,在他的船和敵人之間拉開了距離。

07:30,三枚主砲砲彈穿過強斯頓號甲板進入左舷的機艙,將驅逐艦的速度減半至17節(20英里每小時;31公里每小時)並破壞了她的船後砲架的電力供應。 Hagen的報告說它們是來自金剛戰艦的14英寸(356公釐)砲彈,從7海里(13公里;8.1英里) 遠的地方,但這不太可能,因為金剛號在日本編隊的遠處,金剛號的行動報告稱她當時沒有與任何目標交戰,因為她在暴風雨中什麼都看不見。根砲彈的方向和下落的角度,它們更有可能是大和號從10.229海里(18.944公里;11.771英里)遠的地方發射的18.1英寸(460公釐)砲彈,片刻之後,三顆來自大和號的6.1英寸(155公釐)砲彈擊中了強斯頓的艦橋,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並切斷了指揮官埃文斯的左手手指。這艘船嚴重損壞,已死亡和垂死的水兵散佈在她血腥的甲板上。大和號報告說在 07:27 用主砲齊射擊沉了一艘「巡洋艦」(日本人一直高估跟他交戰的美軍軍艦的尺寸)。 [22]當時也在朝強斯頓號開火的驅逐艦岸波號在07:28也報告「大和號擊沉了一艘敵方巡洋艦」。 [23]

然而,強斯頓號卻沒有沉沒。她在戰鬥前就已經耗盡燃油,剩餘的燃油儲備並沒有引發災難性的爆炸。[19]這艘船在暴雨中找到了庇護所,讓船員們有時間可以修復損壞,三個船艉砲座的動力恢復了兩個。強斯頓號的搜索雷達壞了,亂七八糟地倒在甲板上。同樣受損的射控雷達很快恢復使用。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讓強斯頓號的主砲台和雷達重新上線使用;大約07:35,強斯頓號從它在雨中的位置,向4.9海里(9.1公里;5.6英里)外的日軍領頭驅逐艦發射了數十發砲彈。射擊後又馬上轉移目標到那些從東面來的巡洋艦上,對著距離5.4海里(10.0公里;6.2英里)外、離他最近的敵艦再射擊幾十發。 [18] [19] [24]由於這兩個目標都無法用肉眼看到,因此沒有被識別;強斯頓號認定的巡洋艦很可能是戰艦榛名號。 [25]

07:37,托馬斯准將透過語音無線電下令進行魚雷攻擊。強斯頓號和赫爾曼號收到了。 [26]當強斯頓號繼續遠離日本人時,她遇到了由受損的霍爾號所率領的衝鋒掩護部隊。埃文斯讓強斯頓號重新加入進攻,為托馬斯的小型中隊在魚雷攻擊中提供火砲支援。 強斯頓號靠近到6,000碼(3.0海里;5.5公里) 的距離去攻擊東邊編隊的領頭重型巡洋艦利根,由於失去了SC搜索雷達,現在射擊效率降低,但仍然記錄了多次的命中。 [19]

在戰鬥中,埃文斯與更強大的日軍對手進行了幾次決鬥。在 08:20,強斯頓號從濃煙和暴風雨中鑽出來,遇上了一艘36,600噸的金剛號級戰艦(可能是榛名號 ,它報告中說大約在這個時候用她的副砲與一艘美軍驅逐艦交戰。) [27]強斯頓號打了至少40發砲彈,並且觀察到擊中戰艦的上層建築超過15次以上。強斯頓號倒轉航向並消失在煙霧中,避開榛名號的14英寸(356公釐)的還擊。08:26和08:34二次,托馬斯要求對航艦東側的重巡洋艦進行攻擊。 [26]08:30,強斯頓號回覆擊敗一艘正在向無能力的甘比爾灣號開火的巨大巡洋艦,然後接近至6,000碼(3.0海里;5.5公里)向一個更大型、配備更精良的對手開火十分鐘,可能是羽黑號,打中了許多發。 [19]

08:40,一個更緊迫的目標出現在船艉正後方:排成兩縱隊的七艘日本驅逐艦,正要靠近要去攻擊航艦。 [18] [19]埃文斯反轉航向攔截,試圖穿過前面的編隊,製造出「T型編隊」 (一種經典的海軍操作,可以限制敵艦的火力)。埃文斯命令強斯頓號火砲向日軍驅逐艦們開火,還擊的驅逐艦數次擊中強斯頓號。日軍領頭的驅逐艦艦長或許是看到了自己的劣勢,下令轉向西邊。哈根從近得不能再近的7,000碼(3.5海里;6.4公里)遠的地方開火,在領頭的驅逐艦丟下錨轉向之前,打中它十幾次,然後將砲火轉移到下一艘縱隊裏的驅逐艦,在它也掉頭之前打中了五次。令人驚訝的是,整個日軍中隊全都轉向西邊以避開強斯頓的砲火。這些日軍驅逐艦終於在09:20,從 5.2海里(9.6公里;6.0英里)遠處勉強地發射了魚雷。[18]有數枚魚雷是被航艦的飛機低空掃射或防禦砲火給引爆,其餘魚雷未能擊中目標。

現在,日軍和美軍的船隻糾纏在一片亂鬥中。到08:40時,濃煙使能見度變得很差,使得強斯頓號在穿越編隊與驅逐艦交戰時差點撞上赫爾曼號,[26][19][28]迫使塞繆爾 B. 羅伯茨避開他們倆。 [29]甘比爾灣號和霍爾號正在下沉。日軍要尋找目標並不難。09:00後,隨著霍爾號和塞繆爾·B·羅伯茨號退出戰鬥,殘廢的強斯頓號就是一個不費力的目標了。她與四艘巡洋艦和許多的驅逐艦彼此交火。

強斯頓號不斷承受日軍的砲擊,日軍打掉了主砲座,殺死了許多人。到09:20,埃文斯被爆炸的彈藥逼出了艦橋,他在艦艉向手動操作船舵的人大喊他的命令,指揮著船。在09:40,日軍的砲火擊毀了僅存的引擎,強斯頓號在水中等待死神來臨。攻擊她的人將火力都集中打在她,而不是在逃跑的航艦。強斯頓號被擊中太多次了,有一位倖存者回憶說:「他們無法以足夠快的速度修補破洞以讓她浮著。」

09:45,埃文斯終於下令棄船。25分鐘後強斯頓號與它的186名船員一起沉沒。埃文斯和他的船員們一起棄船,但他從此再也沒有看到。他被追贈授與榮譽勳章。當日軍的驅逐艦雪風號在附近緩慢巡航時,羅伯特·比利和其他幾名船員看到她的船長向沉沒的強斯頓號致敬。 [30]

Remove ads

塞繆爾·B·羅伯茨號護航驅逐艦

Thumb
在海上的塞繆爾·B·羅伯茨號

儘管護航驅逐艦被認為是便宜的小型艦艇,可以保護緩慢的貨運船隊免受潛艦的攻擊,但它們依然保留有魚雷和5英寸(127公釐)砲。塞繆爾·B·羅伯茨號在這場戰鬥中以「像戰艦一樣戰鬥的護航驅逐艦」與裝甲巡洋艦(其設計可承受 5 英寸砲火)作戰而著稱。 07:40左右,羅伯特·W·科普蘭中校駕駛他的小船避開正在衝鋒的赫爾曼號;看著那艘驅逐艦接近敵人,科普蘭意識到[31]他自己的船的航向和位置正是教科書裏教的理想位置,可以對領頭的日軍重型巡洋艦發動魚雷攻擊。他在他船上向全船廣播告訴他的船員「這將會是一場極為不利的戰鬥,有如九死一生。但我們將盡我們所能造成損害。」他並沒有收到命令,實際上他是違背命令,他下令全速前進,隨著赫爾曼一起去攻擊日軍巡洋艦。

羅伯茨號在驅逐艦所佈下的煙幕的掩護下沒被日軍查覺。科普蘭不想引起日軍對他的小船的注意,一再拒絕他的砲長用5英寸(127公釐)砲開火;即使目標清晰可見且在射程內,他還是想要從5,000碼(4.6公里)遠的距離發射魚雷。在08:00,一枚可能是本來想打他附近的一艘驅逐艦的流彈擊中了羅伯茨號的桅杆,桅杆倒下並卡住了魚雷發射架。後來恢復了,羅伯茨號在 4,000碼(3.7公里)遠,在沒有被開火的情況下向鳥海號發射幾枚魚雷。羅伯茨號迅速倒轉,消失在煙霧中。瞭望員報告至少有一枚魚雷擊中,在08:23被打殘的鳥海開始失去速度並落到縱隊後方。[32] [33]

在08:10,羅伯茨號正在接近航艦編隊。日軍重巡洋艦築摩號穿過煙雨之後現身,舷砲齊射向航艦開火。科普蘭改變路線進行攻擊並告訴他的砲長,「伯頓先生,你可以開火了。」 [34]羅伯茨號和築摩號開始舷側互轟。 現在築摩號將她的火力分配給航艦和羅伯茨號。築摩號受到近距離射程和緩慢射速的阻礙,她這個小而快的對手變得不好打。 (在戰鬥初期,當羅伯茨號明瞭必須去保護護航航艦免受水面攻擊時,總工程師「幸運」特羅布里奇中尉繞過了引擎的所有安全機制,使羅伯茨號能夠以28節(52公里每小時;32英里每小時) 的速度前進) [26]但羅伯茨號沒有築摩號射速慢的問題。在接下來的35分鐘內,在盡可能接近的4.8公里(2.6海里)遠的地方 ,她幾乎把她的5英寸(127公釐)砲的全部的庫存彈藥都打出去了──超過600發砲彈。 [26]在這場看似不對等的戰鬥中, 築摩號整條船被打得體無完膚。然而,羅伯茨號的船員並不知道,就在羅伯茨號與築摩號交戰後不久,赫爾曼號也將她的砲對準了築摩號巡洋艦,使她陷入了致命的交叉火力。築摩號的上層建築被穿甲彈、高爆彈、防空砲彈,甚至連能讓金屬板著火的照明彈...等等一連串的狂轟濫炸給撕裂了。築摩號的艦橋被毀,上層建築起火,她的第三號砲座不再能用了。 [35]

然而,這不是築摩號獨有的,很快,日本艦隊齊射的彩色水花就把羅伯茨號包圍起來了,事後證實她正受到來自大和號、長門號和榛名號的攻擊。[26]科普蘭為了避開來襲的砲彈孤注一擲,下令全速後退,讓日軍的齊射沒命中。可是,現在他的小船變成是個容易挨打的目標了,並且在08:51,日軍巡洋艦找到了他們的砲彈標記,打壞了她的一個鍋爐。羅伯茨號只剩17節(31公里每小時;2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一直在挨打。最後那個決定性一擊的功勞讓給了金剛號,在09:00,金剛號擊毀了她僅剩的引擎。 [26]死者在海水裡漸漸沉沒,羅伯茨號的戰鬥結束了。[36]

火砲軍士Paul H. Carr負責船艉的5英寸(127公釐)砲座,在砲管過熱所引起的後膛爆炸之前,他在35分鐘內發射了幾乎所有庫存的325發砲彈。卡爾被發現垂死在他的砲站,掙扎地要人幫忙將他抱著的最後一發砲裝進後膛。[37]他被授予銀星勳章和後來的飛彈巡防艦卡爾號(FFG-52)以他的名字命名。而飛彈巡防艦塞繆爾·B·羅伯茨號(FFG-58)和科普蘭號(FFG-25)以本船及船長命名。

陪同的隊友護航驅逐艦丹尼斯號(DE-405)、約翰·C·巴特勒(DE-339)和雷蒙德號(DE-341),她們也發射了魚雷。雖然他們沒打中,但這有助於減緩日本人的追逐。丹尼斯號被兩枚巡洋艦砲彈擊中,而約翰·C·巴特勒在交戰一小時後打完砲彈後停火。

Remove ads

霍爾號驅逐艦

由指揮官 Leon S. Kintberger擔任艦長的快速驅逐艦霍爾號是掩護塔菲3號的小型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的旗艦。隨著日本砲彈的飛濺開始包圍特遣艦隊的船隻時,霍爾號開始之字型航行同時鋪設煙霧以保護正在逃離的護航航艦。當日軍接近到18,000碼(16公里;10英里)時 ,Kintberger開火,但反過來也成為日軍的目標。大和號的6.1英寸(150公釐)砲在14,000碼(13公里)遠處擊中了霍爾號的艦橋 ,打掉了所有的語音無線電通信,造成四人死亡,金特伯格和旗艦指揮官威廉·道托馬斯受傷。 [38]

斯普拉格上將隨後命令托馬斯用魚雷攻擊日本人。他在受損的霍爾號上,盡其所能將他指揮的三艘驅逐艦排成列隊,並在07:40下令「列隊出發」。[39]穿過陣雨和濃煙,霍爾號蜿蜒地向日本艦隊駛去,赫爾曼號和塞繆爾·B·羅伯茨號緊隨其後。強斯頓號潛伏在雨中,她的雷達瞄準毫無戒心的日本巡洋艦。

隨著距離的迅速接近,金特伯格現在不得不儘快選出一個目標。在戰鬥信息中心裏,執行官弗雷德格林迅速提出了一條航線,讓霍爾能夠攻擊帶頭的「戰艦」,可能是金剛號,或是重型巡洋艦羽黑號。金特伯格毫不遲疑下令霍爾號進入航線。這條航線將霍爾號帶入對日軍中央部隊的衝鋒當中。 [40]

槍砲軍官比爾·桑德斯中尉指揮霍爾號的五個5英寸(127公釐)主砲做快速密集攻擊且命中數次,這引起了日本艦隊相當程度的注意。很快,各類口徑的砲彈往驅逐艦接踵而來。

在07:27附近的某個時間,霍爾號在範圍9,000碼(8.2公里)遠的地方發射了半齊射的魚雷然後反轉航向。 [38]這次齊射沒看到有什麼樣的結果,但有幾份歷史報告稱,羽黑號被迫急劇轉向遠離魚雷攻擊,並脫離領頭的位置、落後到利根的後面, [41]但這一說法與羽黑的詳細行動報告相抵觸,其中的記錄變成是在10,300碼(9.4公里)遠的地方與「敵方巡洋艦」( 霍爾號 )交戰 ,且對方不是魚雷攻擊。 [42]

在霍爾號打完她的第一次的半次齊射[註 2]不久,一系列毀滅性的多口徑砲彈迅速連續擊中霍爾號,造成第二組船艉的所有主砲和副砲失效、左舷引擎停止了,並喪失她的Mark-37火力控制指向器、FD雷達和艦橋轉向控制。他的船減速到17節、只能手動操縱,金特伯格意識到他必須儘快發射剩餘的魚雷,在他還有有能力的時候。 [43]

金特伯格指揮官在他最初的魚雷攻擊後轉向西南方向,他大約在07:50左右轉身向西,向一艘「重型巡洋艦」(可能是大和號或榛名號,雙方在能見度差的情況下難以識別目標)發射了他的第二次魚雷齊射。這一次,霍爾號的船員們得到了回報,他們似乎看到了沿著目標旁邊的大水柱。然而,魚雷擊中的數量無法確認。噴水柱有可能只是炸彈落在船旁邊。日軍的行動報告顯示,霍爾號的目標可能是大和號,它在07:54努力地轉向左舷以躲避魚雷齊射,它被迫向北行駛,直到魚雷耗盡燃料,將栗田帶離戰場並導致他失去對他的部隊的追蹤。 [44]

霍爾號現在被打殘了而且被敵人包圍,她的速度降低到17節。幾分鐘之內,後舵室就將舵機恢復了。金特伯格下令向南駛向塔菲3號。在如同魚尾般搖搖晃晃和之字形移動的過程中,她用她僅存的兩門火砲朝最近的敵艦不斷地射擊。終於,粗估約是08:30時,[38]在承受了40多發5—16英寸(127—406公釐)的砲擊之後,一顆8英寸(200公釐)砲彈毀了她僅剩的引擎。她的引擎艙已在水下,一號彈藥艙正著火,這艘船開始向左舷傾斜,全靠船艉撐著。棄船命令在08:40下達,許多倖存的船員從船上游走。

一艘日軍巡洋艦和幾艘驅逐艦靠近到2,000碼(1.8公里)以內,這給了霍爾號的砲長Chester Fay所領導的兩門前砲一個夠大且夠近的目標。在大約十分鐘的時間裡,他們與一艘利根級巡洋艦互相齊射。當幾艘驅逐艦減速並靠近到1,000碼(910公尺)左右,她們也開砲了。日軍的砲火直到08:55才停止,那時霍爾號側翻沉入8,000碼(7.3公里)深的海底,在強忍著90分鐘的苦頭之後。 [45]

霍爾號是塔菲3號裏第一艘沉沒的船隻,並遭受了最嚴重比例的損失:全體船員只有86人倖免於難;253名官兵隨船葬身海底。金特伯格指揮官以海軍少將退休,他在一篇海員的墓志銘中描述了霍爾人對職責的勇敢奉獻:「完全知道與如此強大的部隊交戰的必然結果,這些人依舊冷靜地且有效率地執行了他們被賦予的職責,一直到他們的船被他們所擊敗的人擊中。」

赫爾曼號驅逐艦

赫爾曼號--由指揮官阿莫斯-T-海瑟威所率領--在戰鬥剛開始時是在與航艦們一起的遠離戰場的那一邊,在7:37,他接到托馬斯准將的命令,做"小男孩(small boys)[註 3]"縱隊的領頭,去攻擊正在接近的敵人艦隊。赫爾曼以戰鬥速度穿越"小平頭"編隊進入戰鬥,在穿過煙霧和間歇性暴雨時,能見度有時降低不到1,000碼(910公尺),有兩次不得不緊急全速後退以免與友艦相撞,第一次是與塞繆爾·B·羅伯茨號,然後在07:49與霍爾號,因為霍爾要在編隊的頭前位置準備進行魚雷攻擊。[39]

07:50 ,赫爾曼號在匆忙地準備半齊射魚雷攻擊的同時用她的5英寸(127公釐)火砲與羽黑號交戰。在混亂的戰鬥中,二號魚雷架上的魚雷兵錯誤地多發射了兩枚額外的魚雷,才被負責的上尉攔住,同時一號魚雷架也同樣發生。在發射了七枚魚雷後,赫爾曼號改變航向,與已經朝她開火的三艘戰艦組成的縱隊交戰。 [39]

海瑟威現在可能要為引發一系列可能對戰鬥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事件負責。他指示5英寸(127公釐)砲火向縱隊的領頭者戰艦榛名號開火。然後,他很快地靠近到僅僅有4,400碼(4.0公里)的距離並發射了他最後的三枚魚雷。 [39]榛名號避開了所有的魚雷,但歷史學家塞繆爾·艾略特·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 )斷言,大和號被夾在赫爾曼號的兩枚魚雷的平行航線上之間,並有10分鐘,它被迫向北遠離戰鬥,而歷史學家倫德格倫則基於日軍和美軍兩方資訊的比較結果,斷言魚雷來自霍爾號在07:53所發射的第二波魚雷齊射。[46]不論是哪一種情形,栗田和他最強大的戰艦都暫時退出了行動。日軍現在已經失去了主動權。頑固的美軍防禦已經完全壓過了日本進攻的氣勢。

08:03,海瑟威相信其中有一枚魚雷擊中了戰艦,於是在濃煙的掩護下之字形前進,設定航艦編隊的航線。赫爾曼號的砲仍然完好無損,能夠穿過煙霧和雨水向附近的目標開火。現在在持續的砲火籠罩下,赫爾曼號開始了與長門號之間的不對等決鬥,而長門號的齊射正在來襲,而且是那麼令人不安地接近。 [39]在08:08至08:25之間的某個時間點,赫爾曼號在與一艘日本驅逐艦之間的距離非常非常靠近,持續了幾分鐘,然後被濃煙隔開。在此期間,兩艘船都沒有向對方開火,兩者都有更高優先的目標。 [47]

08:26,托馬斯指揮官要求向巡洋艦開火以掩護從東面來的護航航艦們。海瑟威回應了,但首先他必須穿過航艦和護衛隊的編隊。這項任務被證明是危險的。赫爾曼號以戰鬥速度全速航行,又有兩次險些撞上,這次是范肖灣和強斯頓號。

最後,赫爾曼號在前往攻擊敵方巡洋艦的航線上,卻偶然遇到了嚴重受損的甘比爾灣號,該艦在'近距離平射射程'內被狠狠地擊潰。赫爾曼號在 12,000碼(11公里)處與築摩號交戰,就在築摩的砲正在掃過甘比爾灣號時。築摩號現在陷入了與赫爾曼號和塞繆爾·B·羅伯茨號之間的交叉火力之中,並承受了相當的苦頭。在這一階段的戰鬥,赫爾曼號遭到了大批的日本艦隊的攻擊。有紅色的、黃色的和綠色的彩色水花表明她正被金剛號和榛名號盯上。還看到了許多沒染色的飛濺水花,很可能來自築摩所領軍的那一隊重型巡洋艦。 08:45, 赫爾曼號的舵手室被擊中,三人當場陣亡,另一人重傷。[39]一連串的8英寸(200公釐)砲彈擊中造成船的前部進水,將她的船首往向下拉以至於她的錨在水面下拖著、以及造成她的其中一門砲被打掉。

08:50,來自VC-10的飛機接近現場,並由塔菲3號通過VHF引導到東邊的巡洋艦。到08:53,築摩號和其餘四艘重型巡洋艦遭到猛烈空襲。在09:02,在赫爾曼號、羅伯茨號和艦載機上的炸彈、魚雷和低空掃射的共同努力下,築摩號終於脫離了戰鬥,但仍然在它撤退時沉沒了。 [39]

09:07,重型巡洋艦利根號與赫爾曼號互相開火直到09:10利根也轉頭離開。到了09:17,斯普拉格命令海瑟威在護航航艦們的左舷艉部佈置煙霧,到了09:30,美軍的任務小組已重新調整到正常的編隊並向南駛去。 [39]

由於美軍抵抗得猛烈,栗田深信他面對的是一支更大的部隊,他在09:00下達了「停止行動」命令,並指示到北邊會合。如此,出乎人意料之外,日軍開始脫離戰鬥調頭離開。

儘管赫爾曼號嚴重損壞,它是唯一倖存的驅逐艦。

Remove ads

向南跑

Thumb
一台來自美軍桑提號的復仇者式轟炸機

在暴風雨中暫時安全了,斯普拉格上將有一個艱難的選擇必需決定。偏向東邊的航線會將敵人拉得太靠近聖伯納迪諾海峽,並且遠離了南邊的奧爾登多夫海軍上將的部隊可能提供的幫助,栗田將會獲得他的隊形的迎風面,這將不利於他的煙霧效果。因此,在07:30,斯普拉格下令改變航向,先向東南,再向南,並下令他的巡防艦進行魚雷攻擊,以掩護航艦從風暴中現身。這對斯普拉格來說是一個非常冒險的決定,因為會這讓栗田有機會穿過斯普拉格的弧線並將他切斷。

然而栗田錯失了良機,他的部隊跟隨塔菲3號在外圈,他早先決定將他的驅逐艦們調到後方,把他們從一個可以攔截或阻止美軍編隊轉彎的位置移開。[48]塔菲3號的護航航艦轉南並以17.5節(20.1英里每小時;32.4公里每小時)的最高速度穿過砲火撤退。六艘航空母艦在暴雨中進進出出,偶爾會轉向迎風發射他們剩下的幾架飛機。

一小時後,日軍已將追擊追至航艦們的10英里(16公里)以內。航艦已成功躲過被消滅,這加強了日軍相信他們在攻擊的是快速的艦隊航艦。美軍產生的濃重的黑白煙霧,讓目標觀測變得異常困難。08:00,斯普拉格命令航艦「只要射程沒問題,吹箭也可以拿來射」[註 4]。船艉追逐也有利於小型航艦的唯一反艦武器,就是單人手動控制的船艉5英寸(127公釐)刺針砲,儘管它們裝的是防空砲彈。[49]來自護航航艦們的刺針砲彈被認為是擊中了那些冒險進入5英寸(127公釐)砲射程內的日本軍艦,並導致重巡洋艦鳥海號的沉沒。[50]一群高射砲手們看起來有點失魂落魄,一名軍官鼓勵他們,大聲喊道:「孩子們,只要再等一會兒就好,我們正把他們騙進40公釐砲的射程內。」

Remove ads

航艦受到攻擊

在向東奔跑的過程中,這些船隻被險些擊中。 08:05,護航航艦加里寧灣被8英寸(200公釐)砲打中,航艦們開始受到直接攻擊。然而,日軍艦艇發射的是穿甲彈(AP),但這些砲彈通常直接穿過無裝甲的護航航艦而不會引爆。儘管護航航艦們被普遍稱為是「可燃(Combustible)易損(Vulnerable)的消耗品(Expendable)」[註 5],但它們最終證明,在先躲避再吸引重型砲彈這個方面上,以及,在擊落攻擊的神風特攻隊飛機的這個方面上,是很耐用的。

白原號航空母艦

當大和號在 06:59 開火時,估計射程大約是17海里(31公里) ,她的前四次齊射是朝白原號打。大和號的第三次齊射是在 07:04 ,是一次很靠近的跨射。這次齊射的一枚近失彈在靠近她的右舷船後機艙的142號框架附近的左舷船下方爆炸。雖然這艘船沒有被直接擊中,但爆炸在龍骨下方的雷炸效應嚴重損壞了她的船體,扭曲了她的右舷機械,並觸發了她電網中的所有斷路器。及時有效的損壞控制在三分鐘內恢復了電力和通信,她能透過超速運轉她的左舷引擎的補償來保持編隊。爆炸衝擊產生的一大團黑煙使大和號(以及當時也朝白原號發射她的主砲的長門號)確信他們已經直接命中並將火力轉移到其他目標。[51]向南的轉彎讓白原號處於編隊的領頭位置,她躲過了日軍火力的進一步打擊。

在行動的水面作戰階段,白原號的5英寸(127公釐)砲的組員聲稱有六次擊中重型巡洋艦鳥海號,[16]鳥海號不久之後被空投的炸彈擊中。

甘比爾灣號航空母艦

當日本砲手集中在最近的目標上時,甘比爾灣號將注意力從其他逃離航艦的身上有效地轉移到自己。08:10,築摩號接近至5海里(9.3公里;5.8英里)以內 ,最後擊中了最沒有遮蔽的甘比爾灣號飛行甲板。隨著日軍改用高爆彈,接連的幾次命中和近距離未命中,先是導致甘比爾灣號失去速度,很快她就在了海中無法動彈了。當強斯頓號等驅逐艦未能成功地將火力從這艘注定失敗的航艦上引開的時候,三艘巡洋艦接近到了近距離射程。砲火席捲了滿目瘡痍的護航艦。她於09:07傾覆,並於09:11消失在海浪之下。4台格魯曼TBM復仇者魚雷轟炸機與甘比爾灣號一起下沉。 [52]兩天後,她的近800名倖存者中的大多數被從雷伊泰灣派出的登陸巡邏艇救出。甘比爾灣號是唯一一艘在二戰中被海軍砲火擊沉的美軍航艦。 [53]

聖羅號航空母艦

Thumb
聖洛號在神風特攻隊襲擊後爆炸。

聖羅號在向東奔跑的過程中,多次被敵軍跨射,她在戰鬥的水面作戰階段中躲過了嚴重的破壞。到07:38,從聖洛號的左舷艉部處靠近的日本巡洋艦已接近到14,000碼(13公里)的距離。聖羅號用她的單裝5英寸(127公釐)砲快速射擊回應了他們的齊射砲,並宣稱在利根級巡洋艦上擊中三發。10:00,她發射了一架裝載了魚雷的復仇者,去加入基昆灣號在10:13發起的攻擊。10:51,敷島號中隊隊長關行男中尉將他的A6M零式從船艉正後方撞進她的飛行甲板內。機庫內產生的爆炸和火災迫使麥肯納船長在11:00下令棄船。聖羅號於11:25翻覆、連同114人沉沒。6架格魯曼 FM-2野貓戰鬥機和5架格魯曼TBM復仇者魚雷轟炸機與聖羅號一起下沉。 [52] [54]

加里寧灣號航空母艦

做為先鋒的護航航艦的尾船,加里寧灣轉向南下,遭到敵軍密集的砲火。儘管受到煙霧、及時的暴雨以及掩護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的反擊的某個程度保護,但她在07:50受到15次直接命中中的第一次。從敵方戰艦發射的大口徑砲彈(14英寸(360公釐)或16英寸(410公釐))擊中了機庫甲板的右舷,就在前電梯的後面。

到08:00,在左舷艉部遠處的日軍巡洋艦(利根號和羽黑號)已接近到18,000碼(16公里)。加里寧灣號用她的5英寸(127公釐)砲回應了他們跨射的齊射砲。三發8英寸(200公釐)穿甲彈在幾分鐘內擊中了她。08:25,航艦從16,000碼(15公里)遠直接命中在一艘那智級重型巡洋艦的2號砲塔上,很快又第二次命中,迫使日本艦暫時退出編隊。

08:30,五艘日本驅逐艦從她的右舷艉部處駛過地平線。他們從大約在14,500碼(13.3公里)遠處開火。當掩護艦與巡洋艦交戰並隱藏煙霧時,加里寧灣號轉移了她的火力,並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與第 10 驅逐艦中隊進行了交火。沒有驅逐艦擊中加里寧灣號,但她又承受了十多發來自現在被遮掩的巡洋艦的203公釐(8英寸)砲彈。一枚砲彈穿過飛行甲板進入通訊區,摧毀了所有的雷達和無線電設備。大多數命中發生在08:45之後,此時利根號和羽黑號已接近10,100碼(9.2公里)以內了。[55]

09:15,來自聖羅號的一架復仇者──由(j.g.) Waldrop中尉架駛的──低空掃射並引爆了在加里寧灣號的船艉正後方大約100碼(91公尺)航跡裏的兩枚魚雷。加里寧灣號的一發5英寸(127公釐)砲彈使第三艘船偏離了與她船艉碰撞的路線。大約在09:30時,隨著日本艦艇發射告別的齊射並轉向北上,加里寧灣號直接擊中了一艘正在撤退的驅逐艦的艦舯。五分鐘後,聖羅號停火併與塔菲3號的其他倖存者一起向南撤退。

大約10時50分左右,特遣單元遭到集中的空襲。在長達40分鐘的戰鬥中,這是二戰中神風特攻隊的第一次攻擊,除范肖灣號外,所有護航航艦均受損。四架低空飛行的飛機從船艉正後方和右舷艉部攻擊加里寧灣號。兩架在接近時被擊落,但第三架撞向飛行甲板的左舷,嚴重損壞了它,第四架毀了左舷後煙囪。加里寧灣號在上午的激烈行動中遭受了廣泛的結構破壞,造成60人傷亡,其中5人死亡。確認了十二次直接命中和兩次大口徑的近失彈。這兩次的近失彈在她的船艉下爆炸,對船的生存構成了最嚴重的威脅。

基昆灣號航空母艦

基昆灣號在水面作戰的初期、向東邊跑的過程中多次遭到敵軍跨射,當時她在編隊的後方與白原號並排一起,在向南轉彎後, 她朝向編隊的前方並躲過了嚴重損壞。10:13,她發射了五架復仇者(四架配備魚雷,一架配備空投炸彈)去攻擊撤退的日軍。10:35,五架(連同聖羅的一架)襲擊了大和號,但沒結果。11:08遭到神風特攻隊襲擊,她自己的和范肖灣的防空砲成功抵擋。她是斯普拉格的唯一一艘完好無損地逃脫的航艦。

Thumb
基昆灣號準備發射她的野貓戰鬥機,而白原號正被18英寸(460公釐)砲的砲彈跨射。

范蕭灣號航空母艦

斯普拉格的旗艦范蕭灣號在行動初期被金剛號和榛名號盯上(紅色、黃色和藍色的砲彈飛濺),在向東邊跑的期間躲過了嚴重損壞,並且在向南邊跑的期間是在編隊遠端、甘比爾灣號的對面。在後來的神風特攻隊襲擊中, 范蕭灣號將一架近乎命中的神風特攻隊擊落、幫助擊落了一架即將撞進基昆灣號的飛機,並給已沉沒或受損的姐妹艦的飛機降落。范蕭灣號遭受了四死四傷。

戰艦大和號

大和號在薩馬島與敵方水面部隊交戰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於在錫布延海戰中三枚穿甲彈造成了3000噸的水災,大和號的艦艏下沉兩米、速度被限制在26節,進入戰鬥。大和號於06:59開戰,在19.616英里(17.046海里;31.569公里)遠處向白原號開火,在第三次齊射中,幾發近失彈擊傷了白原號。被擊中的航空母艦產生一團團的濃煙掩蓋了目標,使大和號相信她已經被摧毀,所以他們在07:09停止了射擊。07:27,大和號報告說她的主砲和副砲擊中在11.541英里(10.029海里;18.573公里)遠的一艘"敵方巡洋艦",其時間、距離和方位都與強斯頓號驅逐艦被擊中的情形一致。[22]在07:51,她將副砲轉向在5.736英里(4.984海里;9.231公里)遠的雷蒙德號,然後用力向左轉以避開霍爾號在07:54發射的魚雷齊射。07:55,大和號用她的5英寸(127公釐)高射砲向霍爾號開火,然後被美軍反擊的5英寸(127公釐)砲擊中。在右舷的榛名號和左舷的她的驅逐艦的夾擊下,大和號被迫向正北方向逃跑,直到魚雷燃料耗盡,最終在8點12分掉頭。[56]

08:23大和號的F1M2「皮特」零式水上觀測機報告說,一發主砲擊中甘比爾灣號,但金剛號也同樣聲稱這個擊中。 而甘比爾灣號自己的記錄裏報告說,大約在這個時候,一發戰艦的大口徑近失彈造成了一些損壞。 [57]08:34大和號的副砲正對著另一艘「輕型巡洋艦」,可能是霍爾號,她被觀察到在08:40下沉。[58]在 08:45,大和號看到了三艘美軍航艦,美軍的煙幕阻擋她看到整個美軍編隊。在09:06到09:17之間,大和號被美軍飛機多次低空掃射和魚雷攻擊,並聲稱一架美軍飛機在09:15被擊落。據報道,戰鬥機飛行員理察·W·羅比中尉攻擊了驅逐艦,再用他的.50英寸(12.7公釐)機槍把大和號的甲板和艦橋轟了一輪,進一步阻撓她。[59]然而,美國報告聲稱,在大和號被美軍飛機襲擊之前,她已靠近到美軍船隻的2,400碼(2.2公里)以內,但這一點並沒有被大和號的行動報告所支持。[60]在09:11,栗田命令他的船隻重新集結向北,並在09:22,大和號減速至20節並轉向到040的航道,最終在09:25設定航向000(正北)。栗田報告說,他的部隊擊沉了兩艘航艦、兩艘巡洋艦和一些驅逐艦,很顯然是認定大和號確實用她的前四次齊射擊沉了白原號。[61] [62] [63]栗田的部隊實際上擊沉了一艘航艦、兩艘驅逐艦和一艘護航驅逐艦。如果以大和號所聲稱的所有的命中(一些未經證實或有爭議),她的火砲很可能貢獻了四分之三的沉沒,除去塞繆爾·B·羅伯茨不算。

Thumb
在薩馬爾附近的大和號和一艘日本重型巡洋艦,可能是利根或築摩號

日軍的損失

日軍巡洋艦鳥海號被來自驅逐艦和護衛驅逐艦的5英寸(127公釐)砲瞄準,被很可能是來自白原號的單裝5英寸(127公釐)砲擊中艦舯、右舷。[50]砲彈無法穿透船體裝甲,但這是人們的認為,直到201年對這艘巡洋艦的殘骸的一次探勘才發現她的魚雷仍然完好無損,它所包含的7磅(3.2公斤)炸藥可能引爆了八枚安裝在甲板的敏感的93型魚雷「長槍」[註 6]。幾分鐘之內,一架美軍飛機投下了500磅(230公斤)炸彈在她的前機房。鳥海號的方向舵和引擎受損,導致艦隻脫離編隊。大火開始肆虐,她在水裡等待死神來臨。當天晚些時候,她被驅逐艦藤波號的魚雷自沉或是被塔菲2號的護航航艦奧曼尼灣號的飛機投彈擊沉,。

羽黑號的詳細行動報告指出,鳥海號的無法動彈是由08:51的炸彈襲擊造成的損壞。[64]鳥海號可能是在走進金剛的射擊火線時被金剛的14英寸砲彈擊中的。

在強斯頓號用一枚Mark 15魚雷炸毀熊野號的船頭後,這艘日軍艦艇向聖伯納迪諾海峽撤退,在那裡她又受到了一次空襲的輕微破壞。

Thumb
日軍巡洋艦築摩號在魚雷損壞之後進行操縱移動。

築摩號與美軍護航航艦交戰,協助擊沉甘比爾灣號,但遭到赫爾曼號砲擊和猛烈的空襲。一般認為野分號驅逐艦帶走了筑摩號的倖存者,然後在11°25′N 126°36′E處將其自沉,此時是1944年10月25日的早上,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筑摩號是在空襲的影響下沉沒的,野分號只是及時從水中接走倖存者。[65]

在從戰場撤退時,野分號自己沉沒了,除了築摩號的一名倖存船員外,其他所有人都喪生了。

與航艦交戰的重型巡洋艦鈴谷號雖然沒有被直接命中,但受到來自空中的致命傷害。在戰鬥初期,她被十架來自塔菲3號的復仇者飛機襲擊。一顆TBM的近失高爆彈在靠近船艉左舷的地方,使得鈴谷號的一個螺旋槳失去作用,將她的最大速度降低到20節。10:50,她又遭到30多架艦載機的襲擊。另一枚近失彈,這次是在艦舯右舷,引爆了一枚裝在右舷發射架上的長槍魚雷。爆炸引發的大火很快蔓延到附近和更遠的其他魚雷,隨後的爆炸損壞了一個鍋爐和右舷機艙。11:50下令棄艦,沒多久,大火在10分鐘後引燃了剩餘的魚雷和她的主彈藥艙。13:22,鈴谷號側翻沉沒。 401名軍官和船員被驅逐艦沖波號,隨後美軍船隻進一步救援。

栗田撤退

雖然栗田的戰艦並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壞,但空中和驅逐艦的攻擊已經破壞了他的編隊,他失去了戰術的控制。他的旗艦大和號被迫向北轉向以避免魚雷,導致他與他的大部分特遣隊失去聯繫。塔菲3號的堅決、集中的海空攻擊的兇猛程度已經擊沉或削弱了重型巡洋艦鳥海號、熊野號和築摩號,似乎向日本人證實他們正在與主要艦隊單位交戰,而不是護航航艦和驅逐艦。栗田一開始並不知道海爾賽已經上鉤了,而且他的戰艦和航空母艦早就已經遠離了。空襲的兇猛程度[66]進一步加劇了他的迷惑,因為他認為這種毀滅性的打擊只會來自主要艦隊單位,而不是護航航艦。來自小澤的信號最終使栗田確信他並不是與整個第三艦隊交戰,如果他在該地區逗留太久,海爾賽部隊的剩餘部隊可能會接近並摧毀他。 [67]

最後,栗田接到消息,他即將要遇見的南方部隊在前一天晚上被摧毀了。考慮到這場戰鬥不值得有再多的損失,並認為他已經擊沉或損壞了幾艘美軍航艦,於是栗田在09:20中止了交戰,並下令:「所有船隻,跟著我航向北,速度20。」他給雷伊泰灣設定了航線,但被北邊的另一個美軍航艦群的消息分散了注意力。他寧願將他的艦船用於對抗主力艦,而不是運輸艦,他沒看到敵方艦隊的蹤跡之後轉向北方,最終穿過聖伯納迪諾海峽撤退。

當他向北穿過聖伯納迪諾海峽然後向西撤退時,規模較小且受損嚴重的美軍繼續推進戰鬥。看著日軍撤退的時候,斯普拉格上將聽到附近的一名水手驚呼:「哦,可惡!他們逃跑了!」

第七艦隊的求救

08:00後不久,不顧一切的求救訊息開始從第七艦隊傳來。托馬斯·C·金凱德中將發來的一封郵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道:「我的情況很危急。或許,快速戰艦和空中攻擊的支援,可以阻止敵人摧毀護航航艦並進入雷伊泰島。」

08:22,金凱德用無線電廣播:「現在雷伊泰灣急需快速戰艦」。 [68]

09:05,金凱德用無線電發出:「需要快速戰艦和空中支援」。

09:07,金凱德播報出了他無法匹敵的艦隊的對手:「4艘戰艦、8艘巡洋艦正在攻擊我們的護航航艦」。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在3,000海里(5,600公里)之外的珍珠港,聽到了從塔菲3號傳來的呼救信息,然後向海爾賽發出了一條簡潔的信息:"TF 34你在哪裡?"。為了使解密工作複雜化,通信官要在信息的兩端各加上一句沒意義的話,在這個例子裏,前綴是"火雞小跑步到水裡",後綴是 "全世界都想知道"。接收電報的人重複了這個電文的 "在哪裡"部分,而他的人員沒有刪除後面的「全世界都想知道」。遠方主管的一個簡單詢問,通過三個水手的隨機動作,變成了一個刺耳的斥責。

海爾賽被激怒了,因為他不承認最後一句話是一個冗句,這句話可能是因為當天是輕旅衝鋒隊成立90周年而被選用。他把帽子扔到甲板上,開始咒罵。

海爾賽派出由海軍中將約翰·S·麥凱恩指揮的第38.1特遣支隊(TG 38.1)去協助。[69]海爾賽回憶說,他直到10:00左右才收到金凱德的重要信息,後來又聲稱他知道金凱德有麻煩,但做夢也沒想到危機的嚴重程度。相比之下,麥凱恩早已監聽了斯普拉格的信息並讓TG 38.1轉向前去幫助斯普拉格,甚至是在海爾賽的命令到達之前(在尼米茲的催促下),這讓海爾賽的反辯之詞受到質疑。

10:05,金凱德問道:「誰在守著聖伯納迪諾海峽?」

麥凱恩衝向戰場,短暫地轉向順風來回收返航的飛機。10:30,一支有俯衝者轟炸機、復仇者和地獄貓的部隊,從大黃蜂號漢考克號胡蜂號在330海里(610公里;380英里)的極限航程處起飛。雖然這次襲擊造成的損傷不大,但它更堅定了栗田撤退的決定。[70]

11:15,海爾賽的旗艦在收到第一條求救信息的兩個多小時後,他下令第34特遣隊調頭向南追擊栗田,但日軍已經逃走。

在他被尼米茲責備幾小時後,海爾賽的部隊摧毀了他之前追擊的所有四艘敵方航空母艦。然而,儘管第三艦隊完全沒有出力對抗日軍主力,但塔菲3號拼了命的奮鬥還有那些一同協助的那些特遣隊,已經擊退了日本人。鬆了一口氣的海爾賽在12:26向尼米茲、金凱德和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發送了以下信息:「可以肯定地宣布,日本海軍已被第三和第七艦隊擊敗、擊潰和擊破。」

倖存者的磨難

部分是由於第七艦隊內部的災難性通信錯誤以及不願將搜索船暴露於潛艦攻擊的結果, [71]有大量來自塔菲3號的倖存者,包括那些來自甘比爾灣號、霍爾號、強斯頓號和羅伯茨號的人,在漂流兩天後直到10月27日才獲救。[72] [73]有一架飛機發現了倖存者,但無線電傳回的位置卻不正確。許多人到獲救時,因暴曬、口渴和被鯊魚襲擊而死亡。最後,當任第78.12務編組的登陸艇步兵抵達時,其隊長使用幾乎是區分敵我的標準方法,提出了一個關於一個全國性的熱門運動問題,[74] [75]作為倖存者傑克·尤森,他說道:

我們看到有艘船來了,它在我們周圍盤旋,有個人正拿著擴音器站在橋上。他喊道:「你是誰?你是誰?」我們都大喊「塞繆爾·B·羅伯茨號!」他還在轉圈,所以我們就咒罵他。他回來大喊:「誰打贏了世界大賽?」我們都大喊:「聖路易紅雀隊!」然後我們聽到引擎停止了,貨網被扔到我們身邊。我們就是這樣獲救的。

後果

总结
视角

日軍成功引誘海爾賽的第三艦隊放掉了掩護入侵艦隊的職責,但剩餘的輕型部隊被證明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海爾賽無意中留下的部隊裏攜帶了大約450架飛機,這相當於是5艘艦隊航艦的兵力,儘管不是那麼強大的機型、不是裝配用來攻擊裝甲船的武裝。船隻本身,雖然速度緩慢,幾乎沒有武裝,但在混亂的戰鬥中,加上天氣和煙幕的幫助,大部分都倖免於難。他們的飛機雖然沒有適當的武裝,但還是擊沉並打壞了幾艘船,並在很大程度上混淆和騷擾了中央部隊。

日本的通訊失靈讓栗田不知道小澤的誘餌計畫給他的機會。栗田在水面交戰期間對部隊的不當指揮進一步加劇了他的損失。儘管海爾賽未能保護第七艦隊的北翼,塔菲3號以及支援的飛機,阻擋了日軍自從中途島海戰以來派出的最強大的水面艦隊。美軍艦艇的制空權加上謹慎及時的機動、日本海軍上將的戰術失誤以及美軍卓越的雷達技術、火砲和航海技術都促成了此一結果。

在交戰中,日軍擁有眾多大口徑戰艦和巡洋艦主砲,射程和威力都比美軍大得多,但日軍主砲缺乏盲射能力,並被暴雨和美軍掩護的驅逐艦所佈置的煙霧所挫敗。日軍的射控系統是針對固定航向目標的手動計算解決方案,正在與不斷改變航向的美軍驅逐艦作戰。日本的視覺瞄準系統產生的是「包圍」射擊;美軍艦艇的船員由於MK-37雷達引導射控系統及其計算機以及更快的裝彈速度,能迅速地操作移動以避免接下來日軍的準確砲彈,同時仍然能夠準確地射擊。塞繆爾·B·羅伯茨號和赫爾曼號摧毀了巡洋艦築摩號的上層建築。這就是例子。

此外,美軍由雷達和計算機控制的準確的5英寸(127公釐)砲和40公釐防空火力擊落了幾架神風特攻隊,由於日軍缺乏類似的系統,它的艦艇容易受到美軍飛行員的攻擊。最後,進攻的日軍最初使用的穿甲彈對沒有裝甲的船隻幾乎沒有效果,因為它們直接穿過而沒有爆炸。美軍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的設計有足夠的冗餘度,可以承受數十次這樣的打擊。

當無法在射擊時進行機動的日本大型艦艇進入美軍護航航艦上的5英寸(127公釐)小砲的射程內時,航艦就進行打擊。

綜上所述,日本人建造了最大的戰艦,但艦隊普遍地不完善,技術限制和弱點眾多,指揮官犯錯誤,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弱點,也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美國海軍擁有先進的技術,雖然指揮官犯了一些錯誤,但這些是有限的,美國有足夠數量的各種艦艇和武器來彌補錯誤。

也許有人會說,在太平洋戰爭的所有戰鬥中,薩馬爾最能證明空襲和驅逐艦發射的魚雷對大型水面艦艇的有效性。日本人的戰術很謹慎,因為他們相信他們正在與一支更強大的部隊作戰。

嗯,我認為這真的只是一個決心,決心真的代表著某些事。我真不敢相信他們沒有直接進去把我們消滅掉。我們讓日軍非常疑惑。我想這讓他們不敢了。這是個偉大的經歷。

——塞繆爾·B·羅伯茨號的倖存者Thomas Stevensen[76]

克利夫頓斯普拉格的特遣單元失去了兩艘護航航艦:被水面攻擊的甘比爾灣號,和被神風敢死隊攻擊的聖洛。在七艘掩護艦中,不到一半,只有兩艘驅逐艦(霍爾號和強斯頓號)和一艘護航驅逐艦(塞繆爾·B·羅伯茨號)和幾架飛機損失。其他四艘美軍驅逐艦和護航艦受損。儘管這是一個如此小的特遣單元,但卻仍有1,500多名美軍陣亡,這與盟軍在瓜達康納爾島附近的薩沃島海戰中擊沉四艘巡洋艦所遭受的損失相當。這也與珊瑚海海戰中543人和3艘船的總損失,再加上中途島海戰中的307人和2艘船的總損失相當。

在比較表的另一邊,日本人失去了三艘重型巡洋艦,第四艘失去了艦艏,重傷返回基地。除了大和號以外,栗田的所有戰艦都遭受了相當的損壞,所有其他重型艦艇都在其基地中處於靜止狀態,整個日本海軍在戰爭的剩餘時間裡都處於無效狀態。美軍在雷伊泰灣行動中丟失六艘船,總計37,000長噸(38,000公噸),其中有五艘是來自塔菲3號。在雷伊泰灣的戰鬥中,日軍損失26艘艦船,共計306,000長噸(311,000公噸)。 [77]

戰鬥發生在很深的菲律賓海溝上方的水域,大部分沉船的水域都超過6,000公尺(20,000英尺)深。已發現的殘骸包括將近17,000英尺(5,200公尺)深的日軍鳥海號號,[78][需要較佳來源]和截至2021年4月 (2021-04)調查出最深的沉船,在21,180英尺(6,460公尺)深的美軍強斯頓號。[79][80]2022年,塞繆爾·B·羅伯茨號在深度6,895米(23,000英尺)的海床上被發現.[81]

對海爾賽的批評

总结
视角
Thumb
海軍上將威廉·F·「公牛」·海爾賽──美軍第三艦隊在雷伊泰灣的指揮官

海爾賽因決定帶走TF 34向北追擊小澤而受到批評,但在金凱德第一次尋求幫助時未能派遣部隊。海爾賽行為的美國海軍俚語是「Bull's Run」,這個短語結合了海爾賽在報紙上的綽號「公牛」(在美國海軍,綽號「公牛」主要由士兵使用,海爾賽的朋友和同事稱他為「Bill」)暗指美國內戰中的Bull Run戰役[82]

海爾賽在戰後發文中給出了他做出決定的理由如下:

10月24日下午我的艦載機的搜索發現了北方的航艦部隊的存在,這就完成了對敵人所有的海軍力量的描述。由於靜態地守衛聖伯納迪諾海峽對我來說似乎很幼稚,我在夜間集中了TF 38,並在黎明時分向北駛去攻擊北方部隊。我認為,中心部隊已在錫布延海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不能再被認為是對第七艦隊的嚴重威脅了。[83]

海爾賽還表示,他曾擔心在沒有航艦支援的情況下留下TF 34去保衛海峽,將讓它容易受到陸基飛機的攻擊,而留下一支快速航艦群來掩護戰艦又將會大大降低向北打擊小澤的空中武力的集中度。

莫里森在腳註中寫道:「然而,李海軍上將在戰後表示,如果那時被下令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掩護聖伯納迪諾海峽,他會十分樂意。」 [84]如果海爾賽與第七艦隊進行了適當的溝通,那麼第77特遣艦隊的護航航艦本可以為TF 34提供足夠的空中掩護,這總比那些護航航艦保護自己不受栗田重型艦艇的猛攻,要容易得多。

也許有人會說,在海爾賽的艦隊的大部分都向北衝鋒以攻擊日本航艦的時候,他在其中一艘戰艦上,並且「當時不得不留下來」與TF 34在一起,這個情形有可能促成了那個決定。然而,將第三艦隊的兩艘最快的戰艦愛荷華州和紐澤西州中的一艘或兩艘與航艦一起追擊小澤,同時將戰隊裏的其餘部隊留在聖伯納迪諾海峽附近,這在當時是完全可行和合乎邏輯的。(事實上,海爾賽原本打算組成的TF 34是它只有包含第三艦隊的四艘戰艦,而不是全部六艘。 )因此,以強大的戰艦部隊來守衛聖伯納迪諾海峽,與海爾賽搭上紐澤西州號親自北上是可共存的。

海爾賽似乎是受到了他的參謀長羅伯特「米克」卡尼少將的強烈影響,他也全心全意地支持帶著所有第三艦隊的可用部隊北上進攻日本航艦部隊。

第77.4.3特遣單元在薩馬爾戰役中的指揮官克利夫頓斯普拉格,後來對海爾賽的決定以及他沒有明確地告知金凱德和第七艦隊他們的北翼不再受到保護,他苦澀地批評道:

沒有任何訊息表明聖伯納迪諾海峽的這個出口不再是被封鎖的,不能讓我們的北翼在沒有充足警告的情況之下毫無掩護,這才是合乎邏輯的想法。

關於海爾賽在第七艦隊第一次收到在薩馬島附近部隊的援助請求時,並沒有讓TF 34轉向南下,莫里森寫道:

如果在金凱德第一次緊急求援後,提前幾個小時派遣TF 34,並將驅逐艦們留在原地,因為它們的加油造成了兩個半小時以上的延誤,那麼由海軍最有經驗的戰鬥中隊指揮官李上將指揮的六艘現代化戰艦組成的強大戰隊將及時趕到聖伯納迪諾海峽附近,與栗田的中心部隊對戰。...若不考慮海戰中一些常見的意外,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李將會對栗田四艦隊施展T型交叉,完成摧毀中心部隊。[85]

莫里森還觀察到,「第三艦隊戰隊的強大砲火,比整個日本海軍的砲火還要大,除了用在了結一兩艘受損的輕型艦艇外,從未真正投入戰鬥。」 [a] [87]也許最有說服力的評論是由海軍中將威利斯·李在他作為TF 34指揮官的行動報告中簡潔地提出的:「在作為第34特遣隊行動時,沒有讓敵人導致、也沒有讓敵人承受,由船艦所造成的戰鬥傷害。」 [88]

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提交的碩士論文中,肯特·科爾曼中校認為,第三艦隊的指揮層級劃分是海爾賽向尼米茲上將匯報,而第七艦隊是金凱德中將向麥克阿瑟將軍匯報,這是栗田的攻擊幾乎成功的主要貢獻者。科爾曼總結說:「分裂的美國海軍指揮鏈加劇了海爾賽和金凱德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問題。這種分散的指揮在決定戰鬥進程方面比海爾賽做出的戰術決定更重要,並導致這個不團結美軍的努力奮鬥,這幾乎讓栗田的任務成功。」[89]

總統單位獎狀

塔菲3號被授予總統單位獎狀

表彰1944年10月25日在菲律賓薩馬島海戰中對抗強大的日軍艦隊單位的非凡英勇精神。 …特遣單元的英勇戰艦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對抗擁有優越的速度和火力的正在進犯的敵人 … 該部隊的兩艘英勇的驅逐艦和一艘護航驅逐艦直接地向戰艦衝鋒,並用最後的魚雷來拼命防禦整個集團,為時兩個半小時的巔峰持續而激烈的戰鬥,最後在敵人的重型砲彈下沉沒。具有勇敢決心和出色團隊合作的官兵們,他們與有裝載的飛機進行作戰、他們操縱第77.4.3特遣單元的船隻,在那些威脅我們的雷伊泰島入侵行動的敵對部隊的撤退上起了重要作用,並符合最高要求的美國海軍傳統。 [90]

傳世

許多軍艦以那場戰鬥的參加者和戰艦來命名,包括柯普蘭號(FFG-25)、埃文斯號(DE-1023)、克利夫頓·斯普拉格號(FFG-16)、卡爾號(FFG-52)和、霍爾號(DDG-13)和強斯頓號(DD-821)。當塞繆爾·B·羅伯茨號 (FFG-58)於1988年觸雷,她的船員們奮力去拯救這艘船的時候,一個船員觸摸了一塊紀念最初的船員牌匾。[91]

這場戰鬥不斷地被記錄在雷伊泰灣海戰的歷史記錄中的同時,電視節目「日本海軍之死」的主題,是驅逐艦加上護航驅逐艦與大和號加上日本軍隊之間的決鬥。[92]那一集以及歷史頻道的紀錄片都是根據詹姆斯·D·霍恩菲舍爾(James D. Hornfischer)所撰寫的《罐頭航艦水手們的背水一戰》改編的。美國英雄頻道還有一集《終極戰爭》,名為《海上勇氣》。

倖存者們組成一個協會,仍然每年舉行一次會議,並籌集資金在中途島號(CV-41)博物館當前所在地附近的聖地牙哥建造紀念碑,其中包含一個甘比爾灣號的模型。

註記

譯者注釋

參考

引用作品

其他作品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