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蠶卵走私至東羅馬帝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蠶卵走私至東羅馬帝國
Remove ads

公元6世紀中葉,兩名基督教出家人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大帝的支持下,獲取活走私到帝國,從而建立了東羅馬本土的絲綢產業,並長期壟斷了歐洲的絲綢市場。

快速預覽 日期, 地點 ...

背景

Thumb

絲綢最早是由中國人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生產的。到公元1世紀,絲綢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入羅馬帝國[1]隨著薩珊波斯帝國的崛起和隨後的羅馬-波斯戰爭,進口絲綢到歐洲變得越來越困難和昂貴。波斯人嚴格控制其領土內的貿易,在戰爭時期會暫停貿易。因此,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嘗試開闢通往粟特的替代貿易路線,粟特當時已成為主要的絲綢生產中心[2]:一條向北經克里米亞,一條向南經衣索比亞阿克蘇姆王國[3]這些努力的失敗使得查士丁尼將目光轉向其他地方,因為即使在他的核心圈子裡,對這種奢侈品的需求也很高。[4]

理論上,從南北朝北魏西魏北周(公元500-581年)直接運送絲綢到東羅馬的平均旅程大約需要230天,或將近三分之二年的時間,而從波斯間接運送絲綢也需要數月的時間,而且成本要高得多。[5]

Remove ads

遠征

兩位身份不明的出家人(很可能是東方教會[1]成員)曾在印度(印度東方教會英語Church of the East in India)傳播基督教,並於公元551年傳到中國。[6]他們在中國期間觀察到了養蠶和生產絲綢的複雜方法。[6]這是一個關鍵的進展,因為羅馬人以前認為絲綢產自印度。[需要解釋][需要澄清] 公元552年,兩位出家人覲見皇帝查士丁尼。[3]作為對他慷慨但不為人知的承諾的回報,出家人們同意從中國購買蠶。[需要解釋][需要澄清]他們很可能沿著黑海走了一條北部路線,穿過外高加索裏海[5]

由於成年相當脆弱,必須不斷保持在理想的溫度下,否則它們會死亡[7][需要解釋],他們利用在粟特的關係走私蠶幼蟲,並將其藏在竹竿里。[需要解釋][需要澄清][5]養蠶所需的桑樹要麼被贈送給出家人,要麼已經進口到東羅馬帝國[5]總而言之,估計整個探險持續了兩年。 [8]

影響

Thumb
拜占庭絲綢

遠徵結束後不久,首都君士坦丁堡貝魯特安條克泰爾底比斯都建立了絲綢工廠。獲得的蠶使東羅馬帝國在歐洲擁有了絲綢壟斷權。此次收購還打破了中國和波斯的絲綢壟斷地位。[5]由此產生的壟斷成為羅馬經濟在隨後650年內的基礎,直到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絲綢服裝,尤其是染成骨螺紫的絲綢服裝,幾乎總是東羅馬精英的專屬,而穿著這些服裝的行為也被編入了禁奢法英語Sumptuary laws[1]君堡周邊地區,特別是希臘北部色雷斯的絲綢生產一直延續到現在(蘇夫利絲綢博物館)。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